![]()
美国作家亨利·戴维·梭罗在《瓦尔登湖》中,写下过这样一句感悟:
“我觉得,我若不花上至少四个小时的时间——通常还不止——徜徉于林间、山丘、田野,彻底摆脱尘世的羁绊,我就无法保持身心健康。”
一个人最好的状态不过是:行走。
01
行走,是治愈内耗的良药
法国思想家卢梭的故事,给了我很大的触动。
在巴黎时,他身陷名利场的旋涡,被人际关系和无休止的唇枪舌剑搞得身心俱疲。
他痛苦,焦虑,几乎窒息。
最终他选择逃离。
他离开巴黎,开始了漫长的徒步。在阿尔卑斯山的林间小径,在乡间的田野阡陌,他用脚步,把自己从精神的牢笼里一点点释放出来。
他在回忆录里写道:“我只有在步行时才能思考。一旦停下,我便停止思考;我的思想只与我的双腿一起运动。”
![]()
我们这一代人,活得太累了。
困在格子间里,手机屏幕前,困在无穷无尽的精神内耗里。脑子里像塞满了一团乱麻,越想理清缠得越紧。
但现在我发现,很多想不通的事,走着走着,就算了;很多迈不过去的坎,走着走着,就平了。
当你迈开双腿,让身体动起来的时候,你就从那个牛角尖里,被物理性地“拎”了出来。
风拂过你的脸颊,阳光洒在你的背上,那些盘踞在心头的烦恼,好像也跟着汗水一起,被蒸发掉了。
行走,就是一场不动声色的自我疗愈。
它把你的注意力从虚无的思绪,拉回到坚实的地面。一步一步踩下去,踏实了,心也就安了。
![]()
02
行走,是链接世界的触角
苹果公司的创始人史蒂夫·乔布斯,有个著名的习惯,叫“散步会议”。
无论是面试重要高管,还是和核心团队进行头脑风暴,他都喜欢在公司园区的林荫道上,一边走,一边聊。
他认为,僵坐在会议室里,会禁锢思想。
而在行走的过程中,思维会变得更开放,灵感会不期而遇。很多改变世界的产品决策,就诞生在这些看似闲散的漫步中。
可能是因为过了40岁,我越来越觉得,一个人能力的枯竭,往往源于与真实世界的隔绝。
两点一线的生活,会让你变得迟钝。你看到的世界,只是屏幕推送给你的那个。
而行走,就是强迫你把感官重新打开。
![]()
走出家门,看到菜市场里鲜活的叫卖声;穿过一条小巷,闻到那家老店飘出的饭菜香;路过一个公园,听到孩子们肆无忌惮的笑声。
这些充满“烟火气”的细节,会重新激活你的感知力,给你最生动的滋养。
作家木心说,凡是伟大的,都是“杂种”。
思想的碰撞,灵感的迸发,同样需要“杂”。
你需要让那些陌生的、鲜活的、意料之外的信息,撞进来。
行走,就是你伸向这个真实世界最灵敏的触角。
![]()
03
行走,是回归自我的仪式
大文豪苏东坡的人生,总让人唏嘘,也总让人敬佩。
一生颠沛流离,屡遭贬谪。从繁华的京城,到偏远的黄州,再到孤悬海外的海南。
每到一处,他都拄着拐杖,到处走。
在黄州的赤壁行走,他写下了千古名篇;在惠州的乡野行走,在海南的雨林行走,他悟到了“一蓑烟雨任平生”。
行走,成了他对抗命运无常的方式。
外界的节奏越是混乱,他越是要在自己的脚步声中,找回内心的秩序与安宁。
![]()
活到最后你会明白,人生最难的不是应对外界的风雨,而是如何与自己相处。
我们总是被各种声音推着走。
走得太快,快到把自己的灵魂都弄丢了。
而行走,尤其是独自一人的行走,就是一场回归自我的庄严仪式。
在那不疾不徐的节奏里,你开始听见自己的心跳,感受自己的呼吸。
你不再需要去迎合谁,你就是你自己的参照系。
这是一个与自己对话的绝佳时刻。
![]()
双脚,是上天赐予我们最好的治愈工具,也是最被我们忽略的财富。
用脚步,丈量内-心的焦虑;用行走,触碰世界的真实;用节奏,找回生命的本然。
去走走吧,就在此刻。当你迈开双腿,路就在脚下,光就在前方。
喜欢文章请点个赞、收藏或者转发,欢迎在评论中发表观点,多谢支持!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