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浏览行业最新资讯,看看你错过了哪些近期要闻?
一、北海市疾控中心(市卫监所)调研城区疾控中心(卫监所)疾病控制、卫生监督工作
10月13日,北海市疾控中心(市卫监所)党委书记、主任(所长)骆宗仪一行4人,先后到海城区疾控中心(区卫监所)、银海区疾控中心(区卫监所)开展工作调研,深入一线,统筹推进基层疾控机构基础建设、秋冬季传染病防控及卫生监督执法工作,持续强化基层能力建设,助力北海市构建起市、区两级疾控机构上下联动、协同发力的工作体系,为基层疾控(卫监)工作提质增效。
![]()
调研过程中,调研组深入两区疾控机构一线,实地查看办公区域功能布局,细致了解实验室检验检测工作开展和秋冬季传染病防控情况,认真听取两区关于传染病防控、应急处置、卫生监督执法、人才队伍建设等工作的专题汇报,并围绕北海市基层疾控机构在经费保障、人员配备、设施设备配置、疫情防控和执法能力建设等方面存在的困难和挑战进行了共同研讨,就解决问题的路径和办法形成了初步共识。两区疾控中心(区卫监所)表示将积极采取措施,努力克服困难,确保2025年各项工作目标顺利完成。
座谈交流环节,调研组对两区疾控机构在基础建设与工作推进中取得的成效给予充分肯定,过去的一年里,在北海市委、市政府以及市卫生健康委的领导下,全市疾控(卫监)系统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不断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为北海市人民群众的健康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调研组强调,疾病预防控制和卫生监督执法工作是保障人民健康、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基石,要紧抓疾控体系高质量发展机遇,乘势而上,创新实干:一是坚决落实疫情防控主体责任。全体人员要提高思想认识,将疫情防控工作放在首位,紧盯防控各环节风险点,切实筑牢我市公共卫生安全防线;二是提升卫生应急能力。聚焦传染病监测预警、应急处置、检验检测等核心业务的学习培训,持续精进专业能力,提升队伍整体业务水平,以过硬专业能力守护群众生命健康安全;三是加快争取“两个允许”政策落地。积极把握疾控体系改革政策机遇,加强顶层设计,优化资源利用效率,拓展业务服务能力,充分激发机构发展活力,为我市疾控事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新闻来源:广西北海市人民政府
争上游有话要说:
我国的疾控体系改革已经深入基层,新组建的县区级疾控机构也已经逐步进入实体化运营阶段,但部分地区在人员配备、设施设备配置、监测预警及监督执法能力建设等方面还存在不少短板。针对目前疾控数智化建设的需求,争上游科技创新提出“智慧疾控”解决方案,依托我司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领域的技术积累,根据疾控工作需求,专为疾控部门打造一个标准统一、高效智能、各业务系统数据实时互联互通的高度数字化智慧中台,并重点搭建智慧监测、智慧预警、智慧执法及智慧应急等应用系统。整合后原来的疾控人员和卫生监督执法人员需兼顾疾病防控与卫生监督执法,争上游移动现场执法包利用手持终端和互联网,与执法人员的现场监督检查同步,实现了现场监督检查、当场行政处罚、执法监督信息上报,每个环节“处处留痕”、“实时录入”,做到执法全过程有据可查、责任可追。执法包内置文书质控系统,以模块流程控制执法文书质量,同一案件各文书互相关联,提高文书书写正确率。执法包不仅可以有效提升执法效率和准确性,改善监督执法工作条件,也能帮助原疾控人员和卫生监督执法人员快速适应职能转型,为机构整合提供智慧工具。
二、廊坊市召开全面推行用人单位职业卫生分类监督执法成果新闻发布会
2025年10月17日,在市委宣传部精心指导下,廊坊市卫生健康委在市民服务中心新闻发布厅召开“廊坊市全面推行用人单位职业卫生分类监督执法助力优化营商环境守护劳动者健康”成果新闻发布会。
![]()
廊坊市自2023年开展职业卫生分类监督试点工作以来,试点范围由点扩面,试点企业由最初的53家扩展到1400余家,覆盖辖区内冶金、建材等职业病危害严重的行业领域,分类工作初见成效,监管效能显著提升。
廊坊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李文兰就职业卫生分类监督执法的背景意义、构建模式及工作成效进行详细介绍。通过“互联网 + 监管”与分类监督执法深度融合,廊坊市职业健康治理实现多维度突破。
一、用人单位主体责任全面夯实
数字化监管改变传统 “人力密集、覆盖有限、响应滞后”模式,平台通过“智能评级+实时提醒+整改指引”,引导企业从“被动接受监管” 转向“主动自查自纠”,越来越多企业实现从“合规达标”到“优质提升”的跨越,为优化营商环境奠定基础。
二、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在企业分级分类过程中,市疾控中心组建职业卫生专家与执法骨干帮扶团队,组织了多场专题培训,包括职业卫生法律法规、职业健康风险评估、个体防护知识、职业危害识别等内容,帮助企业负责人提高职业卫生法律意识、建立完善了职业卫生管理信息;实施企业分级分类后,对甲类企业(风险低)实施“无事不扰”管理模式,优化了营商环境;推行包容审慎,首责免罚原则,对首次发现、危害轻微的违法行为以教育整改为主,目前,已对3家企业实施教育整改,柔性执法,提升企业守法自主性和积极性。
三、治理体系迈向多元协同升级
以平台为纽带,重构职业健康治理生态:监管机构实现“数据驱动决策”,通过数据整合为课题研究和政策制定提供科学支撑;技术服务机构实现“专业支撑精准落地”;用人单位实现“主体责任闭环履责”;劳动者健康权益保障实现“全流程可追溯”。这种多元协同的治理体系,推动全市职业病发生率持续稳定在较低水平,为健康中国战略在地方落地提供了“数字化实践路径”。
发布会答问环节,任伟副主任围绕媒体关注的监督执法工作中如何进行互联网+监管等核心问题作出详细解答。
下一步,廊坊市将继续深化 “互联网+职业卫生分类监管” 创新实践,进一步完善平台功能模块、扩大智慧监管覆盖面,推动与更多执法应用系统深度融合,持续提升监管精准度与服务便捷性,切实保障广大劳动者健康权益,为推进 “健康中国・廊坊行动”、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出新贡献。
新闻来源:廊坊市疾控中心
争上游有话要说:
数字化监管正在深刻重塑职业卫生监管模式,通过技术赋能实现从传统人力密集型向智能精准化的转型,通过物联网传感器、智能穿戴设备等实时监测工作场所危害因素(如粉尘、噪音、有毒气体)等非现场监管也逐步普及。为适应新时期职业卫生监督执法需要,逐步破解基层监管力量和能力不足与用人单位数量多、监管任务重的矛盾,构建"专业能力+科技支撑"的现代化监管体系,争上游科技创新研发了职业卫生分类监督管理平台。平台将“互联网+”技术与职业卫生监督执法相结合,建立符合标准的用人单位职业病分级分类自查表,有效提升用人单位自查自报工作的效率,减少错报漏报,完善企业自身的职业健康管理体系,落实从职业病危害因素管理、接触岗位管理到职业健康监护管理的全流程管理,并实时将相关分级分类信息报送监管平台。 监管机构通过平台给用人单位推送职业病防治相关预警信息,实现监管机构与用人单位的互动管理。平台帮助监管部门以职业卫生分类监督管理平台的数据分析为依据,对较好企业优先“非现场监管”,对企业进行量化评分,对较差的企业继续开展现场专项检查,形成监管压力梯度,减少对企业正常经营的干扰、维护好营商环境的同时引导企业加强职业健康管理,明确重点监管对象,实施差异化监督执法。
三、天气转凉,烟台120提醒市民警惕身边的“隐形杀手”——一氧化碳中毒
近日,随着气温持续走低,部分市民开始使用煤炉取暖,一氧化碳中毒风险随之明显上升。据烟台市120急救指挥中心统计,10月4日-11日一周内,共受理一氧化碳中毒呼救15例,多发生在家庭居所、出租屋、老旧小区等场所。
![]()
10月5日3时许,芝罘区的张女士突然被家属发现意识不清,伴抽搐,持续约40分钟。家属急呼120,烟台市120急救指挥中心紧急调派附近急救车前往现场。医护人员到达后立即给予吸氧、输液,后转送至医院进一步治疗。根据其临床症状,结合现场查看发现房间内使用煤炉且可闻到煤烟味,患者被诊断为中度一氧化碳中毒。
10月11日6时许,龙口市的周先生及其家人出现头晕、胸闷,紧急拨打120入院治疗。烟台市120急救指挥中心火速调派急救车赶往现场,医护人员到达现场后立即给予吸氧,后转送到医院进一步治疗。后经了解,周先生家中烧有煤炉,并且夜间门窗紧闭,经诊断二人均为中度一氧化碳中毒。
一氧化碳中毒发病急、危害大,且易在夜间或睡眠中发生。市120急救指挥中心提醒广大市民,做好日常防范,掌握基本急救知识,共同守护自身及家人生命健康安全。
新闻来源:烟台市人民政府官网
争上游有话要说:
随着气温下降,不少公共场所(如商场、电影院、酒店等)已经居民在家取暖时常紧闭门窗以保温,导致煤炉、炭火等燃烧氧气不足或者通风不畅,引发一氧化碳中毒事件。冬季供暖设施使用增多,商场人流密集、通风不畅,更需要警惕一氧化碳超标危害人民的身体健康,有关部门应该加强对公共场所包括商场、餐厅、宾馆、车站等室内空气质量的实时监管。争上游空气在线监测系统运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接入公共场所在线空气质量检测设备,实现实时、远程、自动监测甲醛、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温度、PM10等卫生指标,对采集数据进行存储、实时监控和统计分析,及时掌握公共场所空气质量状况,一旦出现指数超标问题,及时发出预警,有效保障人民的生命健康安全。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