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不是回复得快,“京东造车”很可能成为热搜第一的词条了。
10月14日,媒体放出消息:2025京东11.11期间,京东将联合广汽、宁德时代推出一款“国民好车”。一时间,“京东造车”几乎要刷屏,而且是在小米汽车又站上风口浪尖的当口,注意力无疑成倍叠加。
但是很快,京东回应称,京东主要提供用户消费洞察和独家销售,不直接涉及制造环节。
![]()
这让人想起任正非设置的那道“华为不造车”红线。
2023年年3月,任正非亲自署名签发了《关于华为不造车的决议》,发在公司内网上,禁令有效期为5年。华为轮值董事长徐直军在之后的财报发布会也强调:“华为所有文件 的有效期最多只有5年,实际上华为10年内都不会造车。”
也许,在法律意义上和商业关系上,“华为造车”不成立,那些车都是“赛力斯”。但是在民间,在广阔的舆论场,在无数的留言区,在人们的口耳相传中,都将各种“界”和华为联系在一起,并经常和小米汽车类比或并列。而余承东,几乎成了这一系列汽车的代言人,至少是各种重大发布会的发言人。
事实上,即使“京东造车”不成立,京东汽车早已是一个名词。
2018年4月,京东成立了汽摩生活服务品牌京东汽车,涵盖汽车整车、摩托车及装备、两轮电动车、线上汽车用品、京东京车会门店网络、配件供应链等业务,几乎覆盖车辆全生命周期。2019年创立自有品牌京安途,2021年开设首家京东京车会自营店,并与天际汽车联合发布定制车型。
2023年,京东整合全渠道业务成立汽车事业部,2024年相继与岚图汽车、东风本田达成战略合作,涉及零售渠道、养车服务等领域。
其实,说“京东造车”也没毛病。京东虽然没造民用乘用车,却已经造了用于物流配送的独狼无人车,今年7月还发布了自研的无人轻卡——京东物流VAN。
那么,轻卡可以造,理论上是不是民用私家车也可以造?毕竟,造手机的也都可以造车。
![]()
阿里当然也没置身事外。比如,与上汽联合推出智己L7/L6车型,搭载阿里研发的IMAIS智能座舱系统,实现语音点餐、场景化服务联动;与山子高科合作,以“生态赋能+轻资产运营”模式切入整车制造领域。
在国产汽车尤其是国产自研汽车兴起、新能源弯道超车叙事正当红的风口下,汽车产业及其上下游产业已经成为一块肥肉,而汽车营销也已经成为一门显学。每家大厂都想从中分一杯羹,只是具体的吃法不一样,这也常常决定了吃相。
目前看,刘强东恐怕不是不想做雷军,谁看到一出生就月销上万辆、数万辆不眼馋呢?只是,汽车行业恐怕有一个雷军就已经够了。
毕竟,雷军才是古希腊掌管营销的神。而营销是这一轮造车新势力崛起最重要的核心动能之一。
![]()
刘强东早在多年前的一次真人秀节目中就认证过:“不要跟雷军比营销,这块我们比不过他的……那绝对不是一般的人。”潘石屹也曾佩服得五体投地:“跟别人吃饭的时候,都要拿着手机、插线板在推……我见了好几次,永远都在营销”。
只是,营销路数也是一种快消品。一旦被解构,除了死忠粉,便不那么灵了。此前,我们就写过《雷军渡火劫》,现在的舆情再次证明,这火劫恐怕是一波又一波的。
很多人只看到了风口,却忽略了与之伴生的两个字:浪尖。
话说回来,我倒是要劝一句京东,“国民好车”可不是那么好定义的。如今八字还没一撇,京东已经开始玩起了互动:在APP内上线了新车定制活动页面,以定制活动的形式收集用户的外观、价格、配置等需求和喜好,已有数万人参与调查。
自己动手、亲自设计,造一款“国民好车”,似乎像学生们自己选出一款校服那么简单。但如果这个简单的方法那么好用,为什么其他汽车品牌就没想到呢?
“国民汽车”可不是随便可以叫的。就好比不是哪个明星都敢称自己为“国民老公”“国民女婿”“国民闺女”。它最起码要在外形漂亮、配置丰富、以及车门容易打开等方面具备突出优势。
几乎可以预见,这款车问世之后,只要打着“国民汽车”的标签,就一定要接受相当广泛且分化的审视。所谓众口难调,很可能面临褒贬不一的局面。
汽车江湖已经愈发风急浪高,一家企业可以被捧多高,就可以被摔多响。去年的“真诚典范”,今年就可以成为“狡诈先锋”;去年还是“亲民代表”,今年就成了“违背初心”;去年还是“励志偶像”,今年就成了“恶心老登”。
回头看,有一句话或许是最真诚的:赌上所有荣誉。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