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20日的香港国际机场,凌晨3时50分的夜色尚未完全褪去,北跑道(07L)本应处于起降间隙的短暂平静中,一架波音747货机的异常滑行却突然打破这份沉寂——阿联酋航空货运航班UAE9788的失控坠海,让这场发生在凌晨的航空意外迅速牵动全网目光,随之而来的伤亡与安全疑问,也成为大众关注的核心。
![]()
涉事的UAE9788航班虽对外标注为阿联酋航空货运航班,实际执飞方是土耳其货运航司Air ACT,机型为波音747-481(BDSF),注册编号TC-ACF。这架货机的机龄格外引人注意:自1993年首飞至今,它已服役32年,这样的机龄在货运航空领域虽不算个例,但后续事故调查中,其机械状态自然成为首个被聚焦的关键点。
![]()
货机完成降落程序后进入滑行阶段,当行至北跑道中段时,突然出现向左偏离滑行道的异常状况。据现场后续还原的信息显示,机组当时曾尝试修正方向,却未能阻止飞机持续偏移的趋势,最终飞机冲破跑道尽头的海堤,直接坠入海中。巨大的冲击力导致机身断裂,机头部分搁浅在岸边,后半段机身则完全浸泡在海水中;更令人揪心的是,失控过程中,飞机还撞上了一辆正在现场作业的地勤巡逻车,这辆巡逻车随即失去平衡坠入海中,为事故增添了更沉重的伤亡代价。
人员伤亡情况在事故后很快明确:机上4名机组人员幸运地全部获救,仅受轻微伤势,随后被紧急送往医院进行常规检查,经诊断暂无生命危险;但地勤人员的遭遇却更为沉痛——被撞坠海的巡逻车上载有两名男性地勤,其中30岁的地勤被救援人员打捞上岸时已无生命体征,当场确认死亡;40多岁的司机虽被第一时间送往医院抢救,最终仍因伤势过重不治身亡,两条鲜活生命的逝去,让这场事故更显沉重。
![]()
事故发生后,香港机场的应急响应机制迅速启动。政府飞行服务队的直升机第一时间升空,前往坠海区域勘察并协助救援;消防船与水警船只也同步抵达现场,展开水面联合搜救行动。截至凌晨5时许,两名落海的地勤人员已被全部找到并打捞上岸,救援过程未出现额外延误。机场运行方面,北跑道因事故影响即时关闭,但南跑道与中跑道仍维持正常运作,有效降低了对机场整体调度的冲击——当时,紧随UAE9788之后准备降落的国泰航空CX851航班,在察觉前方异常后果断选择紧急复飞,最终成功改降南跑道,未造成旅客滞留或二次风险。
目前,香港民航处已第一时间通报民航意外调查机构,并联合空管、航司、机场地勤等多个相关部门展开全面调查,调查焦点主要集中在三个核心维度。技术层面,32年机龄的货机是否存在制动系统故障或方向控制失灵,是当前排查的重点;同时,执飞航司Air ACT的安全记录也被反复提及——该航司在2017年曾发生吉尔吉斯斯坦坠机事故,导致39人死亡,这样的过往安全争议让此次机械故障的核查更受关注,民航处正同步调取飞机出发前的维护记录,确认其是否符合国际航空安全标准。
操作与环境层面,凌晨3时50分的起降时段属于人体生理疲劳高发期,机组人员是否存在操作失误或疲劳驾驶的可能,仍需结合飞行数据记录仪(黑匣子)信息进一步核实;此外,事发时香港的天气为多云、东北风4级、气温27℃,跑道表面是否存在湿滑情况,是否对飞机滑行造成影响,也在调查范围内。地勤管理层面的疑问则指向现场管控流程:涉事地勤巡逻车为何会出现在跑道滑行区域?是否获得了空管部门的明确许可进入?地面作业的规范流程是否存在漏洞,导致车辆处于高风险区域,这些问题不仅关系到此次事故的责任认定,更涉及机场日常地面安全管理的隐患排查,也是大众最为关心的环节之一。
![]()
从此次香港机场货机坠海事故来看,尽管应急处置及时避免了更大范围的伤亡,但两条地勤人员生命的逝去,依然为整个航空行业敲响了安全警钟。航空安全从来不是单一环节的问题,它既涉及飞机本身的机械状态、机组人员的操作规范,也离不开地面管控的严谨性,任何一个环节的疏漏,都可能引发无法挽回的后果。目前调查仍在进行中,期待相关部门能以客观、细致的态度查明事故真相——不仅要明确责任归属,更要针对暴露的问题出台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无论是航司的机械维护标准,还是机场的地面作业规范,都需要进一步完善。毕竟,每一次航空事故的教训,都应成为推动行业安全升级的动力;只有把安全放在首位,才能真正保障机组人员、地勤人员以及整个航空系统的稳定,让类似的悲剧不再发生。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