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来,利用权力和金钱颠倒黑白、制造冤假错案的行为,都是社会公平正义的毒瘤。当司法天平被私欲倾斜,无辜者失去的不仅是自由与尊严,更是对整个社会的信任。如果对这些滥用职权的行为不加以严惩,必将动摇法治根基,最终导致社会动荡、民不聊生的严重后果。
![]()
2025年9月28日,最高人民法院对车超、李勇、谢广英案的再审改判,再次将冤假错案的追责问题推向公众视野。三人因所谓的"强奸、故意杀人"和"伪证"罪,分别被错误关押22年、19年。案件的逆转,暴露了原审中非法证据、鉴定瑕疵等诸多问题,而新的DNA证据更是直接锁定了真凶。另外,郑州朱双喜因"敲诈勒索"被错误羁押541天的案件也引发关注。这些案件绝非孤例,它们背后是一个个被摧毁的家庭和被偷走的人生。还有聂树斌案,呼和吉徒案等等特大冤假错案。
![]()
令人痛心的是,在许多冤假错案中,一些办案人员在明知案件存疑的情况下,仍然选择让冤案继续。答案其实并不复杂:违法成本太低,而潜在收益巨大。制造冤假错案后,国家承担了赔偿责任,而相关责任人却往往以"工作失误"为由,轻描淡写地过关,甚至有人通过"快速破案"谋取了晋升资本。这种"个人获利、国家买单"的畸形模式,是滋生司法腐败的温床。
这些恶意制造不公的人,是法治社会的蛀虫。他们的存在,让法律的尊严蒙羞,让人民群众对司法公正失去信心。因此,严惩恶意制造冤假错案的责任人,刻不容缓,绝不能姑息养奸。这不仅是对受害者的迟来慰藉,更是对所有潜在违法者的强烈震慑,是维护社会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
只有让每一个司法权力的行使者都心存敬畏、手握戒尺,才能从根本上减少冤假错案的发生,才能让人民群众真正感受到公平正义就在身边。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