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10月,美国记者、中共的老朋友斯诺来到了北京对毛主席进行了一番采访。故人相见,毛主席很高兴,两人畅谈了很久,在这个过程中,斯诺询问毛主席“你一生中最黑暗的时刻是什么时候?”
斯诺对毛主席有一定的了解,他本以为主席会说在中央苏区受到排挤那几年,或是解放战争之初面临国民党数百万大军时,没想到主席沉思片刻给出了自己的答案:那是在1935年的长征途中,在草地与张国焘之间的斗争。
的确,那个环境下,外有强敌环视,内还有分裂倾向,而这场征途究竟要去哪里,当时主席自己都没有答案。甚至可以说,那是党和红军生死存亡的关头,所以主席才会感觉是人生的“至暗时刻”。
比较有意思的是,这个“至暗时刻”是红四方面军领导人带来的,而驱走阴霾的关键人物,也是出自红四方面军,那人就是新中国授衔时仅次于粟裕的徐海东。
![]()
我们从后世的角度当然知道,长征最终是以三大主力到达陕北为标志结束的,但这场征途的发起其实很仓促,并没有一个完备的计划,目的地也接连更换了多次。
1935年9月的俄界会议,中央红军还准备去与苏联接近的地方创建根据地,打通联系、获得国际支援。只是这条路也不顺利,最艰苦的时候,毛主席甚至做好了长期进行无根据地游击战争的准备,这种茫然的状态难免会让人心力交瘁。
好在部队向哈达铺开进的过程中,红1军侦察连连长梁兴初受毛主席嘱托,特别去收集了一些近期报纸,其中一张《晋阳日报》上写道:
“陕北刘志丹‘匪’部已占领六座县城,拥有正规军五万余人,游击队、赤卫军和少先队二十余万人,窥视晋西北,随时有东渡黄河的危险性。并可能与徐海东部会合”。
![]()
红军到达哈达铺后,梁兴初又送来了一大堆报纸,毛主席等领导人从《大公报》中获悉了红军在陕甘地区保存、发展了大片革命根据地的消息,于是决定大军往陕北进发。
有了目标后,主席的阴郁情绪一扫而空,向陕北进发的过程中,他诗兴大发写下了不朽名篇《七律·长征》,三军过后尽开颜啊。
当时在陕北的武装力量红15军团,主要领导人是徐海东,他以及他原部红25军都出自红四方面军,且红15军团此刻的实力并不比中央红军弱多少。
所以中央领导们心里都有几分忐忑,万一徐海东只听从张国焘的命令,或者徐海东也如张国焘一般仗着兵强马壮起异心,该如何?
![]()
幸好徐海东用行动打消了大家的疑虑,本来中央红军到达陕北时,红15军团还在作战,徐海东听闻消息后,将敌人的进攻打退后就把指挥权交给别人,亲自跑到中央驻地。他一见到毛主席就非常激动,表示绝对服从中央。
这对毛主席等人来说,是一颗分量很重的定心丸。中央红军经历一年的艰苦征战,终于有了落脚的地点。
不过此时中央红军的情况很糟糕,缺粮缺钱更缺过冬的衣物,陕北即将入冬,但全军上下大部分都是单衣单裤,7000多人的队伍,只剩下1000多大洋,平均下来每6个人才有1块大洋。怎么生活下去,是个急需解决的难题。
大军初到,还没办法进行生产作业,所以唯一的办法就是寻求徐海东的帮助了。毛主席写下了一张欠条,让负责后勤工作的杨至诚去找徐海东借钱。
![]()
杨至诚到达15军团驻地后,对徐海东说:海东同志,毛主席让我带封信给你。徐海东接过一看,上面写着:“海东同志:你好!因部队过冬吃、穿出现困难,特向你借款两千五百元。毛泽东”
徐海东看到信后第一反应不是为难,而是愧疚,因为他去过中央驻地,看到中央红军内不止是战士,领导人们也都非常消瘦、衣衫都破破烂烂的,很明显过得困难。所以他应该早些想到拨一部分款过去,而不是让主席来写欠条。
杨至诚见他面色变化,只以为红15军团也有难处,所以不好意思地说:海东同志,你们也一直在转战,所以有自己的困难。不好办的话,我们都理解,我回去向毛主席报告,我们自己想办法。
徐海东连忙说:你想到哪里去了,我们有钱。说完他让人请军团供给部部长查国桢过来。
![]()
查国桢一到,徐海东就询问军团目前有多少钱,查国桢回答:还有7000大洋,要保证军团过冬的话,还差3000。
徐海东把主席的欠条拿给查国桢看,嘴里说道:我们留2000大洋,其他5000全部送到中央去。就算我们不吃不喝不穿,也要想办法支持中央,保证他们能度过在陕北的第一个冬天。
明明自己还差一些才够,却硬是拿出大部分,这样的情意,不仅仅是一个雪中送炭就能形容的。第二天,5000大洋连同一封徐海东的亲笔信送到了中央后勤部,信中写着“红十五军团坚决服从党中央的领导”。
除了资金外,徐海东见中央红军缺少枪炮,便将15军团的一部分武器弹药送给了中央,同时又从15军团划出一个骑兵团,交由中央指挥。
正是有徐海东的无私支持,中央才成功在陕北站住了脚,主席心中因张国焘凝起的阴霾,也渐渐散去。
![]()
徐海东在红军时期是著名的将领,但是从1940年开始长期养病,整个解放战争更是缺了席。即便如此,他对中央的恩情一直被主席记在心中,1955年,主席坚持要授予他大将军衔,且还是仅次于粟裕。
九大前夕,毛主席在审阅大会主席团名单时,发现没有徐海东。他当即对工作人员表示,徐海东应该参加大会并是主席团成员。
徐海东女儿后来也说过一件事:有一次大会开始前,毛主席站在台上往下面来回看,开始大家不知道找什么,后来他问周总理,怎么徐海东同志没来?问了三次,总理就说派人去接了。爸爸没到,毛主席就没让开会,等着爸爸到了会议才开始。
这就是滴水之恩,涌泉相报。敬佩徐海东的党性,也敬佩毛主席真挚的感情。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