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的铜价像坐火箭一样往上蹿——从每吨3万一路狂飙到8万,创下了历史最高记录。
几乎所有人都在这时疯狂抛售手里的铜,想趁着高价大捞一笔。
可就在所有人都盯着账本算利润的时候,浙江有个叫朱炳仁的男人,却干了件让整个行业都看傻了眼的事——他不但不卖铜,反而要125吨黄铜!
他拿这么多的铜来干什么?
![]()
2002年,全球经济复苏,各个工厂开足马力,到处都在搞建设。
这一建设,就少不了重要的工业原料“铜”,一时间,铜成了市场上最炙手可热的“香饽饽”。
当时的铜价,一路上涨,这也让很多手里有铜的厂家赚得盆满钵满。
按照常理,这时候最明智的选择就是赶紧卖掉,落袋为安。
![]()
可朱炳仁,偏要囤125吨黄铜,按照当时的市场价格,125吨黄铜得花1000万。
可惜朱炳仁并没有那么多钱,但他却铁了心要买铜。
为了筹钱,他不仅把全家老少住的三套房子都给抵押了,还掏空了家里所有的积蓄,可以说是倾家荡产。
身边的亲戚朋友纷纷劝他,就连他儿子都极力反对,可朱炳仁就算和儿子断绝关系也要买这125吨黄铜。
![]()
朱炳仁当时买黄铜的消息传开,整个行业都炸开了锅。
有人说朱炳仁疯了,也有人说他用不了半年,就得亏的倾家荡产,其实没人知道,朱炳仁这看似疯狂的决定,藏着他憋了半辈子的心事。
![]()
这得从朱炳仁的家世说起,朱炳仁出身制铜世家,祖上开的“朱府义大铜铺”在清朝就赫赫有名。
可惜,到了朱炳仁父亲这辈,时局动荡,战乱不断,铜被列入战略物资被垄断了,就这样祖传的铜艺就没办法延续了。
朱炳仁父亲只好改以书画为生,可是他心里一直念念不忘这祖传的铜艺。
![]()
临终前,他拉着朱炳仁的手,反复念叨要朱炳仁重振家族铜艺,虽然朱炳仁心里记着这事,但是他最开始,并没有立刻就走上学艺这条路。
他像那个年代的很多人一样,按部就班地工作、生活。
直到他四十岁那年,他偶然发现了父亲遗留下来的一些关于铜艺的字画和资料。
![]()
他看着上面密密麻麻的字,猛然意识到,自己肩上担着家族的责任,
于是,他下定了决心,不能再让祖辈的手艺就这么消失了,他得把它重新捡起来,而且要发扬光大。
不过决心是好下的,但真做起来可太难了,他等于是从零开始,一点点摸索。
![]()
最开始只能做一些简单的铜器、小摆件,慢慢熟练了,手艺越来越精。
他肯钻研,能吃苦,名气也逐渐在圈子里传开了。
后来,他甚至接到了为杭州标志性建筑雷峰塔铸造“铜衣”的大工程,这在当时可是了不得的成就。
![]()
按理说,到了这个地步,功成名就,也该满足了。
但朱炳仁心里还揣着一个更大、更浪漫,在别人看来也更不切实际的梦想,那就是建造一座真正的、全部用铜打造的屋子。
他想要让所有人都看到,铜不仅仅是冰冷的金属材料,它可以多么美,多么有艺术感,多么震撼人心。
![]()
这个梦想,在他心里埋藏了很久,而2002年那次看似疯狂的购铜行动,正是为了给这个梦想准备的“弹药”。
梦想很丰满,但现实真的很骨感,要把一座全铜的屋子从想象变成现实,遇到的困难多得数不清。
![]()
因为铜这东西娇贵,风吹日晒容易氧化发黑,还容易变形,要盖成房子得解决抗氧化和结构稳定的问题。
而且这事儿在国内根本没先例,谁也没干过,更没有现成的图纸可以参考,朱炳仁只能一点一点带着团队自己摸索。
最终朱炳仁经过试验,他把这个全铜的屋子地址选在了杭州热闹的河坊街,并按照传统的江南民居格局来设计。
![]()
就这样磕磕绊绊的建了三年,这座占地 3000 平米的“江南铜屋”终于在西湖边落成了。
让人没想到的是,铜屋建成之后,朱炳仁竟然宣布免费向所有人开放。
![]()
在他看来,让更多人,尤其是年轻人,能够零门槛地走进来,感受铜文化的魅力,远比收回那“亏损”的几百万元重要得多。
结果可想而知,江南铜屋一开放,立刻就火了。
![]()
开放那天,人山人海,盛况空前,不同年龄、不同背景的人都被这座神奇的铜建筑所吸引,在里面流连忘返。
连来参观的联合国官员都给予了极高的评价,认为这是了不起的文化艺术成就。
后来,这里正式成为了“朱炳仁铜雕艺术博物馆”,每年吸引着数百万的海内外游客前来参观,成了杭州一个重要的文化地标,被大家誉为“活着的铜文化博物馆”。
![]()
更让人意想不到的是,这座铜屋还意外催生了一项全新的铜艺技艺——“熔铜”。
那是在2006年,朱炳仁团队在承建常州天宁宝塔,眼看就要竣工了,突然起了大火,首层的铜制檐瓦全被烧化了。
所有人都以为这是场灾难,朱炳仁却在清理现场时停住了脚。
那些在高温中意外熔化、流淌后又自然凝固的铜渣,竟然形成了各种各样、千姿百态的奇特造型。
![]()
这个发现让朱炳仁如获至宝,灵感迸发。
他不再满足于传统的铸铜、刻铜方法,开始潜心研究如何主动控制和引导铜的熔化和流淌,从而创造出独一无二的艺术作品。
就这样,“熔铜”技艺诞生了,它彻底打破了传统铜艺依赖模具的束缚,让铜在一定的控制下自由“生长”,形成了一种极具现代感和表现力的抽象艺术形式。
![]()
而这项“熔铜艺术”一出来就震动了业界,光专利就拿了一百多项。
他用这个工艺做的第一件作品《阙立》,直接被国家博物馆收了藏。
后来G20杭州峰会主会场的铜门、铜穹顶,用的全是这门手艺,中国铜雕总算以现代艺术的身份站上了国际舞台。
![]()
更绝的是,朱炳仁还在熔铜的基础上搞出了“庚彩工艺”,通过彩料的渗化、叠加,让铜器呈现出丰富的色彩。
而随着铜艺越来越火,朱炳仁当初囤的125吨铜,早就不是简单的金属了。
如今江南铜屋改名为了“朱炳仁铜雕艺术博物馆”,每年来的游客超过50万人次,也成了杭州必去的文旅打卡点。
![]()
现在,我们再回想起2002年那个让他众叛亲离的“疯狂”决定,一切都有了答案。
那哪里是疯狂啊,那分明是一种超越了时代的远见卓识。
当全世界的人只盯着铜作为商品那不断跳动的价格数字时,朱炳仁看到的,却是千年铜艺文化传承的宝贵契机,是一个能让古老技艺重焕光彩的艺术梦想。
信息来源
![]()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