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带孩子去上手工课,本是件稀松平常的事,可当老师站上讲台,打开PPT展示简历时,我那位做地产的朋友愣住了。
“清华建筑系毕业,前万科北京公司副总经理。”屏幕上的几行字,轻飘飘地写着,却像一块石头砸进他心里。他怎么也没想到,会在一个儿童建筑兴趣班的教室里,遇见曾经行业里的“大人物”。
课程内容讲的是古建筑,从应县木塔到哥特式教堂,老师讲得深入浅出,孩子们听得入神。到了动手环节,锯木条、拼构件、用热熔胶固定,老师也蹲在孩子们中间,手把手指导。他动作不算利索,但认真得像个刚入行的实习生。没人催,没人赶,阳光斜斜地照进教室,一切都慢了下来。
课后聊天才知道,这位前高管去年就从万科退了下来。行业下行,大区架构一再收缩,他年纪也到了,索性顺势离开。
孩子早已出国读书,家里空落落的,闲着也是闲着,便拉上几个老同事,办起这个小小的建筑启蒙班。
不为赚钱,只是想把那些年盖楼、画图、研究空间的劲儿,换个方式延续下去。
朋友听罢,感慨良久。他曾以为转型是换个赛道继续拼,可眼前这个人,分明是把人生调成了另一种节奏。不是被裁员逼到墙角的狼狈,而是一种主动的退场与重建。可这重建,又透着几分无奈——若不是地产的风口彻底散了,谁会舍得放下十几年打拼的职位,来教一群十来岁的孩子搭木头房子?
这念头还没散去,朋友圈又刷出消息:万科新一轮组织架构调整落地。曾经的区域大权被拆解,16个城市公司直连总部,大区管理层几乎被连根拔起。又是一轮洗牌,又是一批人要走出写字楼,重新站在人生的岔路口。
曾经,我们总说地产人能转行做零售、做物业、做新能源,仿佛他们无所不能。可现实是,能华丽转身的终究是少数。更多人像这位老师一样,悄然隐入生活的缝隙,在兴趣班、在咨询公司、在自媒体里,寻找新的落脚点。
他不再是“总”,但依然是个认真讲课的建筑师。这或许不算成功转型,但至少,他找到了一个能安放专业与尊严的地方。
行业变了,舞台塌了,但人还在。有人倒下,有人走远,也有人弯下腰,俯身教一个孩子如何把一根木条削得平整。
这不该是一曲悲歌,而应是一个提醒:当狂热退去,真正留下来的东西,或许从来不是那些高楼大厦,而是人心里对创造本身的热爱。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