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为什么亮剑又不拔剑?”当看到有菲律宾网友提出这个问题时,我非但没有愤怒,反而感到一种居高临下的悲哀。问出这种话,本身就暴露了格局的狭隘。
![]()
菲律宾网友:“说实话我真的看不懂!你们媒体天天说‘勿谓言之不预’,军舰战机出动那么多,气氛搞得很吓人,但最后总是雷声大雨点小。既然那么强大,为什么总是止步于演习和警告?这不就是在虚张声势吗?”
![]()
这位网友的困惑,源于他将“强大”与“好斗”画上了等号。这是弱者对强者最原始、最粗浅的想象。在他的世界里,力量的唯一证明就是挥拳相向。
然而,中国的强大,早已超越了需要靠“拔剑见血”来证明的阶段。我们的自信,根植于骨髓,无需向任何人证明。
![]()
法国网友:“菲律宾的朋友,你们那位防长先生上次在记者会上脸红脖子粗的样子才是真的‘破防’了吧?……强大的国家不需要通过随时开战来证明自己,战略定力本身就是一种威慑。中国的做法很聪明:保持压力,但不掉入战争陷阱。这叫智慧,懂吗?”
我们不“拔剑”,是因为我们正忙于“铸剑”。根据克拉克森研究公司2024年发布的数据,2024年第一季度,中国造船业就斩获了全球69%的新船订单。当我们的造船厂如同下饺子般生产巨轮乃至战舰时,你就会明白,我们的“剑”每一天都在变得更长、更利。
![]()
巴西网友: “我觉得两边都有点道理。亮剑本身就是一种语言,告诉别人‘我有剑且敢用’,这已经达到了大部分目的。难道非要见血才算数?……不过长期亮着却不行动,确实会让人疲劳和怀疑。这是个微妙的心理游戏,关键在于对手是否真的相信你会拔出来。”
我们追求的是绝对主动权,对手是否“相信”我们敢拔剑,根本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必须为“我们随时可能拔剑”这一后果,付出实实在在的、寝食难安的代价。
![]()
加拿大网友:“我认为这不是敢不敢的问题,而是值不值的问题。大国博弈每一步都是天文数字的成本和全球性的后果。‘拔剑’是最后、最失败的选择。通过展示力量和决心来不战而屈人之兵,才是上策。”
请收起那些廉价的质疑。我们的剑,悬于九天之上。它的威慑,不在于出鞘的寒光,而在于我们手握剑柄时,那份源于绝对实力的从容与定力。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