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大禹治水在陇南(二百三十五)

0
分享至

秦人受天命鼏宅禹迹,虩事蛮獶,周之岐丰地、大骆成之犬丘,秦之西垂宮在陇南市礼县祁山

夏是中国一个古老的部落,相传由包括夏在内的十多个部落发展而来,与古代其他部落交错分布于中国境内,到唐尧、虞舜时期,夏族的首领禹因治水有功,取得了帝位,并传位于启,开世袭制的先河,从而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王朝约存在于公元前二十一世纪至公元前十六世纪。《夏本纪》记述了夏朝的历史,几乎全录《尚书》之《禹贡》《皋陶图谟》《甘誓》。该部分通过对夏朝历史的兴衰记述,展现出古人的“大一统”观念,突出描绘了夏禹功绩卓著的帝王形象。此外,《史记·夏本纪》通过隐喻性的叙述突出夏禹身上的德、能、勤、绩、俭等方面,赞美夏禹的同时,隐含对传统美德的追求

(一)宕昌县是大禹的故里

孟子说:“禹生石纽,西夷人也。”所谓“西夷”,其实就是指“西羌。”《史记》记载:“禹兴于西羌。”西汉陆贾的《新语》也说:“大禹出于西羌。” 鲧殛死,三岁不腐,副之以吴刀,是用出禹。(《初学记》二十二,《路史。後纪》十二。)秦昭王二十七年(前280)秦自灭西羌,定陇西郡。二十八年(前279)置陇西郡后,始置有羌道。陇西郡(治岷县狄道)羌道,治所地在宕昌县南河镇路固村。《遁甲开山图》荣氏解曰:女狄暮汲石纽山下,泉水中得月精如鸡子,爱而含之,不觉而吞,遂有娠,十四月生夏禹。所以这个石纽,大致范围应该就是在“西羌”的地境之内。根据字意,石纽和宕是一个意思,都是指石洞。《吕氏春秋》曰:帝颛顼生自若水,宕处空桑,乃登帝位。根据考古发现,专家考证,宕昌羌民族在宕昌这片土地上已经繁衍生息了上万年,在商代就有了族名,秦昭王二十七年(前280),秦国在宕昌设置羌道。许慎《说文解字》对“宕”的释义是:洞穴;洞屋。宕昌羌人都聚居在依山而凿、排列整齐的洞屋。至今宕昌县城西边还保留着很多氐羌人居住过的洞穴。

据《史记·夏本纪》的记载:“禹之父曰鲧,鲧之父曰帝颛顼,颛顼之父曰昌意,昌意之父曰黄帝。”据《山海经·海内经》记载:“黄帝生骆明,骆明生白马,白马是为鲧。”意思是说:黄帝生了骆明,骆明生了白马,白马就是鲧。据《华阳国志·蜀志》记载: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以广汉西部白马氐羌人居住地置武都郡(陇南市的前身)。大禹的父亲鲧,大禹(鱼)都是古鱼国后裔。鱼国,发现于陕西省宝鸡市茹家庄的黄土台塬上,村民在耕作时无意中刨到一个土坑。墓主人“竹园沟弓鱼伯”可能是“茹家庄弓鱼伯”的父亲。它们纹饰华美,工艺精湛,是7号墓礼器组合的核心,也体现出弓鱼国青铜器极其高超的工艺水平。在宕昌县毛羽山下有竹院乡。

据古文献记载,鱼人在春秋时期就已立国于江汉地区。唐·杜佑《迪曲·州郡》载:周成王之际,鱼人参加了洛邑盛会.《逸周书·王会》载:"其西,鱼复(献)钟鼓、钟牛。"鱼复为春秋时庸国之鱼邑。《左传·文公十六年》载:"楚师伐庸,禅、(上攸下鱼)、鱼人逐楚师。"【杜预注:"禅、(上攸下鱼)、鱼,庸三邑。鱼。鱼复县。"】《巴志》载:"庸人率群蛮叛楚,楚伐庸……秦人、巴人从楚师。群蛮从楚子盟。遂灭庸而分其地。巴得鱼国邑。"鉴于在鱼国墓葬中大量发现有一种地域文化特征极强的钵形尖底罐,具有早期巴蜀文化的某些特征,多见于四川新繁、广汉的早期蜀人遗址,但很少见于典型的周人遗址和墓地,据此,专家对鱼国族人的来龙去脉有了一个这样大致的了解:

鱼国人的先人本是生活在秦岭以南巴蜀地区的一个部族,不知是出于什么原因,他们约于商周交替时翻过秦岭到了秦岭北麓,迁移至关中西部现宝鸡一带生息,后被周王室册封为非姬姓诸侯国。鱼国国君为了能在周人的京畿之地立足,虽然采取了联姻等手段试图巩固自己的地位,但还是败于错综复杂的宗族斗争,最终难逃国破家亡的厄运。他们的国君,被胡乱地葬进了他生前为自己准备好的墓室,无人陪葬,甚至连棺椁都没有;而它的下层族人,很可能又再次翻越秦岭,回到他们祖先的土地去了。我们之所以如此关注这个"弓鱼"字,是因为它背后隐藏着一段鲜为人知的古蜀历史。三星堆金杖上雕刻着一张弓箭,一条鱼,一只鸟,鱼被弓箭贯穿而入,同样的图案还出现在金沙金带上。金是古代重器,古人将图案刻在金器上,一定意味着战争、盟誓、迁徙等大事。对一个西南民族而言,在文字尚未出现的情况下,族人或许会用一些符号来记录部落的大事,那么,一张弓箭与一个鱼会蕴藏着什么密码?其实,如果用汉字表示,"弓"和"鱼"组成的恰好就是"弓鱼"字。汉字与成都平原史前金杖、金带上的图画联系在了一起,为何古蜀人想表达的内容会在陕西弓鱼国遗址的青铜器上出现?三星堆、金沙遗址与弓鱼国遗址之间,究竟有何关联?昆仑山位于古四海的中心。《十洲记》曰:南海中有炎洲,洲上有风生兽,形似狗,青色,状如狸。以铁椎锻其头数十下乃死。张口向风,须臾即起。大禹的父亲鲧由于治水不力被舜帝杀于宕昌县临江镇毛羽山。鱼国就生存在《山海经》中的西海——宕昌县南阳海(大潭)。宕昌县南阳镇流经的清水河谷古时是大潭、是南阳海。宕昌县南阳有竹院乡(鱼国发现在宝鸡竹院)。"弓"和"鱼"组成的恰好就是"弓鱼"字应是“鲧”,也应是游牧和渔及渔猎部落的后裔。

(二)、大禹治水的足迹遍布陇南的“两江一水”陇南

甘肃省辖地级市,位于甘肃省东南部,地处秦巴山区、岷山山系、黄土高原交汇处,东接陕西,南通四川,扼陕甘川三省要冲,素称“秦陇锁钥,巴蜀咽喉”。辖武都1区和宕昌、文县、康县、成县、徽县、礼县、西和、两当8县,陇南属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地区,总面积2.79万平方公里,总人口近280万人,是甘肃省唯一的长江流域地区。大禹从嶓冢山疏导漾水(陇南市西汉水)东流为汉水,一路向东,经襄阳、宜城,在大别山(今武汉大洪山)以南归入了长江;大禹把临洮县西南西倾山来的桓水(白龙江),浮于潜,逾于沔,入于渭,乱于河。华阳黑水(白水江)惟梁州,黑水西河惟雍州。大禹治水的足迹遍布陇南的“两江一水”。

(三)、夏水即氐羌水、漾水、天水、天河、洛水、洛河、汉水、西汉水

夏水即氐水。《汉书·地理志》记载:武都,东汉水受氐道水,一名沔,过江夏,谓之夏水,入江。

秦封泥有 “氐道丞印”,可知氐道始置于秦代。废除:西晋时被废除。

“氐,夷种名也。氐之所居,故曰氐道”,“陇坻”氐之所居地也。

汉张衡《西京赋》说:“我所思兮在汉阳,欲往从之陇坂长”,

陇坂在陇西郡。《汉书·地理志》记载:陇西郡,秦置。莽曰厌戎。狄道,白石山在东。莽曰操虏。上邽。安故。氐道,《禹贡》养水所出,至武都为汉。莽曰亭道。旧注颜曰:氐夷种名也,氐之所居故曰氐道。养字本作漾,案:养水说文作漾水,武都属武都郡,王曰:《说文》《水经》至武都上并有东字。西,《禹贡》嶓冢山,西汉所出,南入广汉白水,东南至江州入江,过郡四,行二千七百六十里。莽曰西治。

据《魏书· 氐传》记载:氐者,西夷之别种,号曰白马。三代之际,盖自有君长,而世一朝见,故诗称"自彼氐羌,莫敢不来王"也。秦汉以来,世居岐陇以南,汉川以西,自立豪帅。汉武帝遣中郎将郭昌、卫广灭之,以其地为武都郡。自汧渭抵于巴蜀,种类实繁,《史记·匈奴列传》记载∶匈奴其先祖夏后氏之苗裔也,曰淳维。《山海经·大荒北经》称∶犬戎与夏人同祖,皆出于黄帝。《史记索隐》引张晏的话说∶淳维以殷时奔北边。意即夏的后裔淳维,在商朝时逃到北边,子孙繁衍成了匈奴。还有一说认为,移居北地的夏之后裔,是夏桀的儿子。夏桀流放三年而死,其子獯鬻带著父亲留下的妻妾,避居北野,随畜移徙,即是中国所称的匈奴。

(四)、夏都洛邑在陇南。

“雒”通“骆”。白鬃的黑马。也叫白马。据《山海经·海内经》记载:“黄帝生骆明,骆明生白马,白马是为鲧。”意思是说:黄帝生了骆明,骆明生了白马,白马就是鲧。据《史记·夏本纪》的记载:“禹之父曰鲧,鲧之父曰帝颛顼,颛顼之父曰昌意,昌意之父曰黄帝。”《广两曲志》:“五帝时,鲧父骆明封干骆,为骆国。《国语•周语下》:“鲧父駱明封于駱国。商兴,郝存,骆废”。据《华阳国志·蜀志》记载: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以广汉西部白马为武都郡(陇南市的前身),氐族自称“盍稚”,音同“弇兹”,这是与燧人氏同时期的母系氏族名称。由于氐与羌相邻,先秦人乃视之为氐地之羌,又觉与羌有别,因称之为氐羌,或单称氐。氐人善于养马,,故而非常崇拜马神,早期以白马为图腾,他们的白马神、马王爷大都是三只眼睛。而杨二郎传说在陇南相当流行,其也是三只眼。三星堆面具上也有纵目,但装饰物另一只眼睛应该已经剥落了。武都郡就设在西和县洛峪镇。大禹在仇池山(嶓冢山)下洛峪导漾为汉。上述说明:大禹化名别竜(宕昌阿坞乡),禹之父曰鲧,白马是为鲧,白马为武都郡,武都郡在西和县洛峪镇。洛谷出洛水、洛河、汉水。

(五)、周都洛邑在夏、在犬戎、在西戎、在岐丰、在秦西垂、犬丘、陇南市礼县祁山

《史记·匈奴列传》记载: 匈奴,其先祖夏后氏之苗裔也,曰淳维。唐虞以上有山戎、獫狁、荤粥,居于北蛮,随畜牧而转移。

 夏道衰,而公刘失其稷官,变于西戎,邑于豳。其后三百有余岁,戎狄攻大王亶父,亶父亡走岐下,而豳人悉从亶父而邑焉,作周。其后百有余岁,周西伯昌伐畎夷氏。后十有余年,武王伐纣而营雒邑,复居于酆鄗,放逐戎夷泾、洛之北,以时入贡,命曰“荒服”。其后二百有余年,周道衰,而穆王伐犬戎,得四白狼四白鹿以归。自是之后,荒服不至。於是周遂作甫刑之辟。穆王之后二百有余年,周幽王用宠姬襃姒之故,与申侯有卻。申侯怒而与犬戎共攻杀周幽王于骊山之下,遂取周之焦穫,而居于泾渭之间,侵暴中国。秦襄公救周,於是周平王去酆鄗而东徙雒邑。当是之时,秦襄公伐戎至岐,始列为诸侯。是后六十有五年,而山戎越燕而伐齐,齐釐公与战于齐郊。其后四十四年,而山戎伐燕。燕告急于齐,齐桓公北伐山戎,山戎走。其后二十有余年,而戎狄至洛邑,伐周襄王,襄王奔于郑之氾邑。初,周襄王欲伐郑,故娶戎狄女为后,与戎狄兵共伐郑。已而黜狄后,狄后怨,而襄王后母曰惠后,有子子带,欲立之,於是惠后与狄后、子带为内应,开戎狄,戎狄以故得入,破逐周襄王,而立子带为天子。於是戎狄或居于陆浑,东至於卫,侵盗暴虐中国。中国疾之,故诗人歌之曰“戎狄是应”,“薄伐獫狁,至於大原”,“出舆彭彭,城彼朔方”。周襄王既居外四年,乃使使告急于晋。晋文公初立,欲修霸业,乃兴师伐逐戎翟,诛子带,迎内周襄王,居于雒邑。

(六)、夏都夏阳即秦置阿阳县在宕昌县南阳镇

据《史记·秦本纪》记载:秦惠文君十一年,县义渠。归魏焦、曲沃。义渠君为臣。更名少梁曰夏阳

阿阳县《汉书·高后纪》:高后六年(前182年),“匈奴寇狄道,攻阿阳”,说明狄道(岷县)近,宕昌县西羌夏都,即夏阳,宕昌县南阳镇夏为夏阳,秦周汉为略阳,魏晋宕阳。陇西郡析天水郡治街泉。阿阳县秦置,秦属陇西郡,西汉属天水郡,魏晋属略阳郡

绵诸道。战国秦惠公五年(前395年)秦灭绵诸戎,置绵诸道,属陇西郡。东汉明帝永平十七年(74年),绵诸道并入陇县。北魏复置绵诸县,后又废。绵诸即绵渚、绵瀦即水浒应在河池、武都、仇池、氐池附近。

略阳道。西汉置。为十三氐道之一,即氐族聚居区。治所在宕昌县南阳镇。齐万年氐人起义攻陷汉阳,侨置今甘肃省秦安县。东汉改为略阳县。

.冀县。春秋初为冀戎居地。《史记·秦本纪》:“秦武公十年(前688年)伐邽、冀戎,初县之。”秦置冀县,属陇西郡。治所在西汉水以北。西汉属天水郡。东汉时汉阳郡治于此。汉灵帝后兼为凉州治。西晋后废。

成纪县。秦置陇西郡:上邽(八百石)、冀、襄武、成纪、平乐、羌道、故道、狄道、戎邑。治所在成县府城,西汉时(前108年)氐羌人起义,侨置成纪县治所在今甘肃省静宁县西南、南河西岸。(今治平乡刘河村与李店镇五方河村、王沟村交界处有成纪故城遗址。)

宕渠在先秦就是宕昌。秦灭义渠置陇西郡在狄道即岷县,置羌道在宕昌县南河,置阿阳县在南阳《汉书·高后纪》:高后六年(前182年),“匈奴寇狄道,攻阿阳”,说明狄道(岷县)近,秦置陇西郡时没有显亲县,后汉即东汉时天水郡有显亲县即秦安县。

宕昌县古为宕州:管县二:怀道,良恭。怀道县,

本周武帝天和元年置,属甘松郡。隋开皇三年罢郡,属宕州。皇朝因之。

苏董戍,在县西一百八十三里。

陇城县属汉阳郡,汉阳即汉水(《水经注、漾水》记载:西汉水至礼县蒙张村注入漾水后,西汉水始称汉水)以南。

先秦于前361年灭义渠,在陇山以西置陇西郡治狄道今定西市岷县,西汉元鼎六年(前111年)从陇西郡析天水郡,陇城县属天水郡,东汉时,汉明帝永平十七年(74年)改天水郡为汉阳郡。陇城县属汉阳郡,汉阳即汉水(《水经注、漾水》记载:西汉水至礼县蒙张村注入漾水后,西汉水始称汉水)以南。西和县漾水河在《水经注》中称建安川水,发源于河口乡铁古坪,至礼县蒙张村注入西汉水。魏晋时陇城县属略阳郡,治安戎(西汉称戎邑)。东汉明帝永平十七年(74年),绵诸道并入陇县,绵诸即绵渚,渚根据《现代汉语词典》,“渚”读:zhǔ。水中间的小块陆地。【洲渚】水中的陆地或小岛。【渚泽】洲中积水的洼地。《史记·匈奴传》之说,穆公所服西戎八国中,绵诸戎

“渚”字在古籍中多有使用,如《诗经·召南·江有汜》:“江有渚,之子归,不我与。”绵诸(渚)道应在仇池、河池、武都、大潭中,

汉阳郡析置略阳郡陇县并入清水县、戎邑道、绵诸道

《元和郡县志》记载:天水。中府。开元户二万五千七。乡三十九。禹贡雍州之域。古西戎地,周孝王时,其地始为秦邑。孝王使非子主为于、渭之间,马大蕃息,孝王邑诸秦,使为附庸,今天水陇西县秦亭秦谷是也。其后秦仲始大,襄公列为诸侯。武公伐邽戎,灭而县之,今州理上邽,上邽县。本邽戎地,秦伐邽戎而置县焉。汉属陇西郡,晋属天水郡。隋大业元年复为上邽县,属天水郡。武德二年属秦州。嶓冢山,在县西南五十八里。漾水之所出也,东流为汉水。在县东二里。魏明帝太和五年,诸葛亮寇天水,诏大将军拒之,此其垒也。诸葛亮垒(今祁山堡),俗名下募城,在县东二里。《汉书·地理志》原文:陇西郡西县禹贡嶓冢山西汉水出。秦州郡治在礼县永兴镇或西和县长道镇

西和县汉源镇是汉水源头,漾水发源于嶓冢山。仇池山就是昆仑山、嶓冢山、常漾(阳、羊)山,漾水出,大禹治水嶓导漾为汉

西和县漾水河在《水经注》中称建安川水,发源于河口乡铁古坪,由南向北,流至何坝汇南峪水,至十里铺新城。横岭水流入;至赵五乡孟磨村,赵五河注入;至汉源镇花园村,任河注入;至汉源镇北关,白水河注入;至张磨村,卢家河注入;至麻池坝,玉泉河注入;至西峪坪,苏家河注入;至杜河村,稍峪河注入;至张刘村,张刘河注入;至王崖村,水磨川河注入,呈羽状水系,至礼县蒙张村注入西汉水。现在礼县蒙张村漾水河注入的西汉水,也就是祁山堡以下的西汉水称漾水,以上称天河水,《水经注·漾水》中称漾水为汉水,天河水称西汉水。

陇城县,中。西南至州一百二十里。本汉略阳道,属天水郡。初,隗嚣之据冀城也,来歙从上道袭得略阳城,嚣仍使王元拒陇坻,牛邯军瓦亭,嚣自率众攻略阳道。隋开皇〔三〕年罢郡,河阳县徙理焉,六年改为陇城县。大陇山,在县东一百里。少陇山,一名陇坻,又名分水岭。隗嚣时,来歙袭得略阳,嚣使王元拒之。陇坂九回,不知高几里,每山东人西役,升此瞻望,莫不悲思。陇上有水,东西分流,因号驿为分水驿,竽人歌曰:“陇头流水,鸣声幽咽,遥望秦川,肝肠断绝。”东去大震关五十里。上多鹦鹉。成纪县,中。东南至州一百里。本汉旧县,属天水。伏羲氏母曰华胥,履大人迹,生伏羲于成纪,即此丘也。周成纪县,属略阳郡,

街泉县。西汉置县。东汉废县,改为略阳县之街泉亭。见《续汉书·郡国志》:“略阳,有街泉亭。”东汉末,献帝初平四年分设永阳郡,街泉亭改为街县。建安十九年废永阳郡,街县又改为“街亭”。三国时马谡被张郃击败于街亭,即此地。街亭在西县(西和县)。街亭应在汉中至礼县祁山沿西汉水的蜀军补给的命脉上,武都郡嘉陵道设在礼县雷坝乡附近,流过的西汉水称街陵或嘉陵水。

据《水经注·卷二十漾水》记载:汉水又南入嘉陵道,而为嘉陵水。世俗名之为街陵水,非也。

嘉陵道在现在的礼县雷坝乡,有街陵水,雷坝镇位于甘肃陇南市礼县县域南部,总面积102.95 平方千米,镇人民政府驻清水村。西汉时期,设武都郡嘉陵道。南北朝时,设潭水郡、潭水县。隋、唐时,设潭水县。五代十国时,设大潭镇。宋时,设大潭县。明、清朝时期,为大潭里。

陇山古称陇坻或陇阪,横亘于关中平原和陇右山地之间,是著名的地理分界线。由关中入陇右必越陇山,而街亭厄陇山峡谷,番须古道(即牛尾故道)、鸡头古道(即祁山古道)直接和街亭相通,地理位置非常重要。据《汉书·地理志》,西汉武帝元鼎三年(前114年)置天水郡,辖街泉县。街泉当是街亭名称的前身;东汉省入略阳,降为亭,始有街亭称谓。县治和亭治是同一个地方。而《三国志》中所记载的马谡拒守抵挡张郃的地方并不是街亭城,而是城南的山地。《三国志·王平传》有言:“谡舍水上山……”《张郃传》有云:“谡依阻南山,不下据城。”都能证明。

在宕昌县南阳镇,魏晋析天水郡置略阳郡治安戎即西汉戎邑

西新邑作为秦都。即后世西县城的地望,笔者考定在与南岸犬丘相对的西汉水北岸今捷地村附近,也就是所有礼县旧志以及礼县所属州志、府志都曾盛言过的,东距今礼县城40华里处的“天嘉古郡”故址。这个天嘉古郡,直到元、明时都还是军政机构的治所,元朝创建前后曾在该地设立过掌控陇南及川北军政的“礼店文州军民元帅府”。明初在那里设过“礼店文州千户所”。此邑可能毁于明初的一次山地大滑坡,当地群众至今保留了一些关于该地古时曾有座繁盛城邑的先辈传说。值得注意的是,县、州旧志都说秦时在该地设过郡或县。时代较早的《巩昌府志》,甚至说天嘉古郡乃“秦武公所置”。这些记载难究其实,但府志不可能凭空杜撰,把该邑同春秋前期的秦联系起来,当折射着群体记忆中世代相传的远古史影,即隐含着此邑曾是秦国都城的蛛丝马迹

西新邑背靠嬴秦祖山祁山,东距大堡子山秦公陵园10余华里,与犬丘隔河相望。又正处于西和河旧河道与西汉水交会处的北岸高地,可以扼控南下骆谷(今西和峡,古称鹫峡)的渡口,东接盛产井盐的卤城,位置相当优越。所依之祁山,和嬴人关系非同一般。《潜夫论·五德志》云武王克殷后,“封少昊之胄于祁”,故我们说它是嬴秦的祖山。祁字从示从邑,山名已显示其与祭祀有关。其实它就是《史记·封禅书》三家注所言西县境内上有“人先祠”,下有秦献公所立畦畤的“人先山”。《索隐》又引《汉旧仪》说西县人先山“山上皆有土人”。余疑此“土人”当指泥塑(陶质?)之祖先神像,而人先祠无疑即嬴族祭祀祖先的宗庙。埋葬襄、文二公的西垂陵园,就在祁山脉系西端的大堡子山上;秦襄公升封为诸侯后所立供奉始祖神少昊的西畤,有可能就建在西汉水畔祁山主峰向南翘起的一座小石丘,今称祁山堡的平台上。总之,祁山是探寻西新邑具体位置的可靠座标。

东汉时,汉明帝永平十七年(74年)改天水郡为汉阳郡,郡治移至冀县(今甘肃省礼县南)。郡名“汉阳”是指该郡位于汉水的北面。汉阳郡的辖境略有调整,从陇西郡划入了上邽和西县。另外,撤销了五个县级区划:清水县、戎邑道、绵诸道并入陇县,街泉县并入略阳县,奉捷县情况不详

(七)、何以夏朝?夏即坻下(ha),夏朝就是下土,夏都(安邑)就是西邑


略阳郡治安戎即安邑

2008年,清华大学收录2288枚战国文物,在破译竹简时,发现这是战国时期成书的《尚书》。

《尚书》是儒家五经之一,分《虞书》、《夏书》、《商书》、《周书》。虽然这里面夹杂了许多神话故事,但是所记录的东西都是春秋战国时期一些思想和文献解读。

清华大学教授李学勤,在翻译完之后,发现他们收录的这一批战国竹简竟然是真正的古书,而传世的《尚书》是后世儒家的伪作。

其中有这么一篇《尹诰》成,文中写有:尹既及汤咸有一德。尹念天之败西邑夏。



另外一篇《尹至》记载的更加详细:汤往征弗附。挚度,挚德不僭。自西翦西邑,戡其有夏。

这个西邑夏其实就是夏朝的都城,春秋时期称为“西邑夏”,那么商朝人又是怎么称呼夏朝的呢?

清华大学教授推测,“西邑”可能是夏朝的代称,而不是直接说夏朝。在甲骨文上面同样提到了一个叫“西邑”的地方。

如:贞,于西邑。贞:燎于西邑。

近现代的一部分考考古学家认为古人在地名上的记载都是直接了当,他们认为西邑可能只是西边的某一个地方,从未想过这个地方可能就是夏朝。

周文王西伯侯,西邑就是商之西伯

据《史记·殷本纪》记载:“帝武乙无道,为偶人,谓之天神。与之博,令人为行。天神不胜,乃僇辱之。为革囊,盛血,卬而射之,命曰“射天”。武乙猎于河渭之间,暴雷,武乙震死。”在猎于河渭之间,河即西汉水和渭水,渭水发源陇西渭源。

据《史记·殷本纪》记载:于是纣乃重刑辟,有炮格之法。以西伯昌、九侯、鄂侯为三公。九侯有好女,入之纣。九侯女不憙淫,纣怒,杀之,而醢九侯。鄂侯争之强,辨之疾,并脯鄂侯。西伯昌闻之,窃叹。崇侯虎知之,以告纣,纣囚西伯羑里。西伯之臣闳夭之徒,求美女奇物善马以献纣,纣乃赦西伯。西伯出而献洛西之地,以请除炮格之刑。纣乃许之,赐弓矢斧钺,使得征伐,为西伯。而用费中为政。费中善谀,好利,殷人弗亲。纣又用恶来。恶来善毁谗,诸侯以此益疏。

上述说明纣王的三公,西伯昌为周文王,西伯的西不是方位,而是地方,指陇西郡西县,在秦人陵宮西犬丘礼县大堡山附近。纣囚西伯羑里,羑里在文县,也叫天牢山,唐朝在文县建文庙,设文坛,祭文王。西伯出而献洛西之地说明文王拥有洛地,并将洛西献纣王。纣王之地在洛西。九侯即仇,九地方的侯,仇池山伏羲出生地。鄂侯,现湖北简称鄂

南宫适(生卒年不详),又称南宫子,西周著名贤者、重臣。所谓“文王四友南宫子”,依照史籍《史记·周本纪》的师古注,指的就是南宫适。据考证,南宫适是周文王四友之一,武王兴周灭纣时的贤臣。周武王灭商后,命南宫适拆掉纣王所建的鹿台,打开纣王的粮仓,以赈济贫弱萌隶。
  南宫适是最早的见于文献(《周书·君奭》)的南宫氏名人,是南宫氏的始祖。南宫适身历文王、武王、成王三世,是周族创业时期的重要谋臣和大将,为周朝的开国元勋,裂土受封。
  周文王时期,文王姬昌招贤纳士,南宫适归附于周文王。《帝王世纪》曰:“文王昌……敬老慈幼,晏朝不食,以延四方之士,是以太颠、闳夭、散宜生、南宫适之属咸至,是为四臣。”此后,南宫适成为周族的重要大臣,为周族的兴旺,周族的伐商大业,周朝的建立稳固立下了汗马功劳。文王即位之时,南宫适曾经出谋献策。《国语·晋语》记载:“及其即位也,询于‘八虞’,而谘于‘二虢’,度于闳夭而谋于南宫。”

羌水源头,秦灭义渠国置陇西郡羌道在河南,在陇南市宕昌县 《后汉书》列传·西羌传》西羌之本,出自三苗,姜姓之别也。其国近南岳。及舜流四凶,徙之三危,河关之西南羌地是也。滨于赐支,至乎河首,绵地千里。赐支者,《禹贡》所谓析支者也。南接蜀、汉徼外蛮夷,西北接鄯善、车师诸国。所居无常,依随水草。昔夏后氏太康失国,西夷背叛。及后相即位,乃征畎夷,七年然后来宾。至于后泄,始加爵命,由是服从。后桀之乱,畎夷入居邠、岐之间,成汤既兴,伐而攘之。及殷室中衰,诸夷皆叛。至于武丁,征西戎、鬼方,三年乃克。故其诗曰:“自彼氐羌,莫敢不来王。”

(八)、周之岐丰地、大骆成之犬丘,秦之西垂宮在陇南市礼县祁山,秦人受天命鼏宅禹迹,虩事蛮獶

公元前771年,周幽王在骊山为博得妃子一笑,烽火戏诸侯,导致身死国灭。前770年,申侯以王朝名义向各诸侯发出勤王的诏命。《史记·秦本纪》说:

秦襄公将兵救周,战甚力,有功。周避犬戎难,东徙雒邑,襄公以兵救周平王。平王封襄公为诸侯,赐之岐以西之地,曰:“戎无道,侵多我岐丰之地,秦能攻逐戎,既有其地。”

则秦襄公之时,岐以西之地当被犬戎所占。秦文公十六年(前751年),文公率兵打败戎,戎族败走,“于是文公遂收周余民有之,地至岐,岐以东献之周”。秦人东迁,周秦两族人的汇合、杂居,周秦文化的融合,进一步促成了与现实生活联系的《牛郎织女》传说的形成。

《史记封禅书》中说:“秦襄公既侯,居西垂,自以为主少昊之神,作西畤,祀白帝。”因西方主白,白帝即西方之帝,指秦人之祖。故刘邦取天下时造了斩白蛇的神话以惑众,意思是他的天命是灭秦自代。关于上文所说西畤之所在,《史记集解》引晋灼曰:

《汉注》在陇西西县人先祠山下。

《索隐》《汉旧仪》说:

祭人先于陇西西县人先山,山上皆有土人,山下有畤。畤如菜畤,畤中各有一封,故云畤。

以上文中“陇西”犹言陇山以西、陇右。“人先”即祖先。“土人”应指祠堂所塑祖先神像。礼县东北的祁山(1946年以前归西和),从其山名看,应为上古祭祀之山(三国时代已变为军事要地,诸葛亮六出祁山即此。),因为凡“示”字旁的字都同祭祀有关,而右耳旁则只是表示人聚居之地而已(义同邑)。则秦人的人先祠山,非祁山即大堡子山。畤指祭祀天地五帝的场所。《汉书·郊祀志上》:“自古雍州积高,神明之隩,故立畤郊上帝,诸神祠皆聚云。”这是误以为因西北之地高才有畤,其实是秦人发祥于陇南的缘故。其后秦人逐步往东北移,先后又作吴阳武畤、鄜畤、密畤、上畤、下畤等。这同甘肃、陕西有乞巧风俗的几个县的地域大体相合。

以上结合历史文献和考古资料的分析,使我们更加明确地认识到秦民族、秦文化的兴起与西和、礼县和西汉水的密切关系。西汉水上游的这方水土哺育了独特的秦文化,赋予了秦人质朴厚重、粗犷尚武的民族性格。西汉水也深深地印到了秦民族的群体记忆之中。秦人发祥地

西和县,早称西县。“西县”的“西”字,《说文》言其是“鸟在巢上,象形”。为什么“鸟在巢上”为“西”呢?因为秦人本为少昊氏后裔,以鸟为图腾,从很早的时候他们就从今山东迁至最西的朱圉山(在甘肃省甘谷县南部,与礼县接壤)。后从朱圉山沿茅谷(即古代神话中所说昧谷、蒙谷)向南,到汉水上游(西汉水、东汉水本为一条水,到汉代才因地震而上游部分在峪阳南流,形成两条水),因而也名其地为“西”。文献记载秦代已有“西县”之名,则形成应在此前更早的时期。所以,“西”就是日落之处。《太平御览》卷三引《淮南子》,说:

日入崦嵫,经细柳,入虞泉之池,曙于蒙谷之浦。日西垂,景在树端谓之桑榆。

这段话见于《淮南子·天文》,唯于“日入”下夺“崦嵫,经细柳,入”六字。而两书中“曙于蒙谷之浦”一句中“曙”当是“暗”字之误。(如作“曙”,则应为“曙于旸谷之浦”,才能与本段开头“日出于旸谷”相一致)这段文字虽带有神话的色彩,但其中提到的一些地名,也应同先民对太阳运行的认识,同部族测日的活动有关。《淮南子》言“日入崦嵫”;屈原《离骚》中说“吾令羲和弭节兮,望崦嵫而勿迫。”王逸注:“崦嵫,日所入山也。下有蒙水,水中有虞泉。”《山海经·西山经》言鸟鼠同穴山之西南三百六十里“曰崦嵫之山”。新编《辞源》说:“崦嵫,山名,在甘肃省天水县西,古代神话说是日入之处。”《尚书·尧典》‘分命和仲宅西。’郑玄注:‘西者,陇西之西,今人谓之兑山。’”《后汉书·郡国志》汉阳郡“西县”下引郑玄此注作“今谓之八充山”,盖“八充”为“嶓冢”之音转。“兑”乃是“八充”二字之误。又《尧典》原文作“分命和仲宅西,曰昧谷”,伪《孔传》:“昧,冥也。日入于谷而天下冥,故曰昧谷。”《十道志》言:“昧谷,在秦州西南,亦谓之兑山,亦曰崦嵫”。我们想,崦嵫并不在华夏最西部,据《山海经》、《穆天子传》等文献,昆仑、敦煌一带以至更西之地已在春秋以前人知识范围之内,怎么反倒以在今甘肃南部天水、礼县一带之山为“日所入山”?因为这是秦文化的遗留。秦人长期居于西垂(后之西邑、西县)地,而以其以西之山为日落之山,传于口耳之间,书于史籍、文献,以后遂融入中原文化,成神话之一部分。所谓“昧谷”、“蒙谷”,即礼县东部的峁谷、峁水(文献中或作茅谷,今作“冒水河”,“昧”、“蒙”、“茅”、“峁”、“冒”皆一音之转)。其水发源于朱圉山东南,秦人正是沿着这条水到了西汉水上游众水交汇之地的“西垂”的。

“垂”字从“

”从“土”,是本义为下垂,用以指为地名,才从“土”。如此,则似《说文》将本义与后起义恰恰颠倒,“西垂”也指太阳落山之地,即上文引《淮南子》中“日入崦嵫,经细柳,入虞泉之浦,日西垂”云云中“西垂”之义,“西垂”、“西”之地名本起于嬴秦。

秦先民所居犬丘之地,有西犬丘,有东犬丘。秦人总的迁徙与发展方向是由西向东。东犬丘即陕西兴平县的槐里,西犬丘即在今甘肃天水西南、礼县东部一带。是先有西犬丘,后有东犬丘。

1923年王国维先生《秦公敦跋》中说:“西”者,汉陇西县名,即《史记·秦本纪》之西垂及西犬丘。秦自非子至文公陵庙皆在西垂。此敦之作虽在徙雍以后,然实以奉西垂陵庙,直至秦汉犹为西县官物(《观堂集林》卷十八)。

大堡子山遗址及墓群位于甘肃西和县以北、礼县东部的永兴乡、永坪乡境内,嘉陵江一级支流西汉水与其由北向南而来的支流永坪河在此交汇。遗址所在区域的基本地形为西南——东北向相互连接的两个山梁。西南山梁的顶部有清代用夯土筑成的堡子,大堡子山因此而得名,其东北面地势较为平缓,已平整为多级梯地东北山梁的南坡地势由陡而渐趋平缓,其西南部靠近西汉水一侧几近平坦,在东西长约250米、南北宽约140米的墓葬区内,共有中字形、目字形大墓两座,瓦刀形车马坑两座。墓地的东北、北部和西部山弯,有规律地分布着间距为5至7米的东西向中小型墓葬,总数在200座以上。这些墓葬中还出土了大量的青铜器和金、玉器,有的青铜器上明确铸有“秦公作铸用鼎”、“秦公作宝用簋”等铭文。

1998年春,甘肃省文物考古部门又对圆顶山墓地(与大堡子山隔河相望)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和清理。清理了五座贵族墓葬和一座车马坑,包括一座七鼎墓和两座五鼎墓。共出土青铜器80余件,另有玉器、石器、骨器、铁器、陶器、贝类等百余件。青铜礼器组合为鼎、簋、方壶、圆壶、盘、飌、尊等,兵器有戈、剑、镞等,陶器有大喇叭口罐、鬲、壶、仿铜陶鼎,石器为圭、凿等,玉器有圭、环、四棱饰件及玉片。从墓区所处位置及其与大堡子山秦陵的距离看,从以往和现今出土器物的品类看,这里应是秦国的早期国人墓地。具体年代要比大堡子山陵园晚得多。

从大堡子山秦宫室遗址、圆顶山秦贵族墓的墓葬地域和出土文物可以断定,秦人早期都邑西犬丘、西垂宫及西县的具体方位,就是在西和县以北、礼县以东的大堡子山附近的永兴、长道一带。大堡子山的陵墓,应是秦仲、秦庄公(当周厉王、周宣王时)等秦先公先王之墓,其中两个大墓应是秦襄公(当周幽王、周平王时)、秦文公(当周平王时)之墓。《史记·秦本纪》中说秦人祖先“在西戎,保西垂”,“非子居犬丘”,又说“庄公居其故西犬丘”,“文公卒,葬西山”,则秦文公以前直至非子(当周孝王时)的秦先公、先王,俱葬于礼县大堡子山一带。

秦公簋,1917年出土于甘肃省礼县红河乡西垂宗庙遗址王家东台的一个青铜器窖藏,1959年由故宫博物院拨交中国历史博物馆,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铭文内容记载秦国建都华夏,已历十二代,威名远震;秦襄公继承其祖先功德,抚育万民,武士文臣,人才济济,使自己永保有四方,乃作此器以为颂。铭文及盖铸铭:

不显朕皇且,受天命鼏宅禹迹,十又二公,在帝之坯。

严,恭夤天命,保业厥秦,虩事蛮獶。

(九)、伊、洛竭而夏亡,河竭而商亡,周平王东迁是三川竭,岐山崩

在秦代以前,“天水”乃秦人所命名。

“天水”的命名即取义于“天汉源头”。《韵补》二“媒”字注引汉末陈琳《止欲赋》云:“云汉倬以昭回兮,天水混而光流。”正是将“天水”同“云汉”相联系而言。

“天水”是汉代以前汉水(今之西汉水、东汉水的合流的)发源地。“天水”之得名,同其地在汉水上游有关。

秦汉时所谓“天水”,并非今日天水市的秦州区(1950年至八十年代的专署或地区所在地天水市),而是指今天秦州区西南七十里的小天水(天水镇)及其以西至礼县冒水河一带之地。北魏太平真君七年(446年)在今礼县以东水南县置天水郡,辖今礼县、西和二县地,北周废。《水经注·渭水注》:“旧天水郡治,北城中有湖水。有白龙出是湖,风雨随之。故汉元鼎三年改为天水郡。其乡居悉以板盖屋,毛公所谓西戎板屋也。”1990年,在礼县东部冒水河中游草坝村出土了一通《南山妙胜廨院碑》,碑文云:“秦州南山妙胜院,敕额古迹,唐贞观二十三年赐额昭玄院天水湖。”又云:“南山妙胜廨院,在天水县茅城谷。”“茅城谷”即今冒水河两岸之地。这里所谓“天水湖”的“天水”,应即汉元鼎三年置天水郡之地。

据《水经注·卷二十漾水》记载:故俱受汉、漾之名,纳方土之称,是其有汉川、汉阳、广汉、汉寿之号,或因其始,或据其终,纵异名互见,犹为汉漾矣。川共目殊,或亦在斯。今西县.家山,西汉水所导也,然微涓细注,若通幂历,津注而已。西流与马池水合,水出上邦西南六十余里,谓之龙渊水,言神马出水,事同余吾来渊之异,故因名焉。《开山图》曰:陇西神马山有渊池,龙马所生。即是水也。其水西流,谓之马池川。又西流入西汉水。

冒水河、天水、伊水在礼县红河。

《诗经·秦风·蒹葭》一诗,《诗序》以为秦襄公(前777-前766年)时之作。产生于秦文公(前765-前746年)时的秦《石鼓诗》第二首中有:“于水一方”的句子,与《蒹葭》中“在水一方”句型、句意一致,或者是袭用了《蒹葭》一诗的成句,则《蒹葭》应如《诗序》之说产生于《石鼓诗》之前。

秦襄公之时秦人尚居于西垂天水西南、礼县东部、西和县以北,《蒹葭》一诗为襄公时作品,则诗的自然环境与文化背景应就当时这一带求之。由甘谷朱圉山南流的冒水河(古峁水,曾名茅水,文革中曾改称作红河)同西汉水交汇处为峡谷地带,有几条河在那一段(当礼县东北)流入西汉水,其越向上游则水越小,可以泳渡,正与《蒹葭》一诗所写地理环境相合。《蒹葭》全诗如下: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本诗点出了所写时令是秋天。从诗中“溯洄从之”、“溯游从之”来看,抒情主人公应是男性,被追求的“伊人”是女性。诗人是希望走近他所向往的人,但总是可望而不可及,无法到伊人身边。“在水一方”,即是说在水的对岸。“在水之湄”,“在水之涘”,也都是说在对岸的水草相接之处,对岸的水边。“一方”与“湄”、“涘”互文见义。“溯洄从之”,指沿着弯曲的水向上行。“洄”指回旋的水,引伸为曲折、弯曲的水道,这由“道阻且长”、“道阻且跻”两句可以看出。“道阻且右”的“右”,也是迂回的意思。顺着直流的河道走呢,伊人好像总是在水的中央。看来诗中所写,抒情主人公应是在一条直流同一条弯曲的水流交汇之处,水边又长满芦荻。诗不正面刻画或赞美“伊人”,而只从诗人对她有着深切的爱来表现这是一个很值得追求的人。晋傅玄《拟四愁诗》云:“牵牛织女期在秋,山高水深路无由。”正是对《蒹葭》一诗所写景况的确切说解。傅玄,甘肃古代诗人。

据《水经注·卷二十漾水》记载:西汉水又西南,合杨廉川水,水出西谷,众川泻流,合成一川。东南流,径西县故城北。秦庄公伐西戎,破之。周宣王与其先大骆犬丘之地,为西垂大夫,亦西垂宫也。王莽之西治矣。建武八年,世祖至阿阳,窦融等悉会。天水震动,隗嚣将妻子奔西城,从杨广。广死,嚣愁穷城守,时颍川贼起,车驾东归,留吴汉、岑彭围嚣。岑等壅西谷水,以缣幔盛土为堤,灌城,城未没丈余。水穿壅不行,地中数丈涌出,故城不坏。王元请蜀救至,汉等退还上邦。但广、廉字相状,后人因以人名名之,故习讹为杨廉也,置杨廉县焉。又东南流,右会茅川水,水出西南戎溪,东北流,径戎丘城甫。吴汉之围西城,

据《淮南子》记载:“峣山崩,薄洛之水涸”,“泾出薄洛之山”“洛出猎山,汶出弗其,西流合于济。汉 出れ冢。泾出薄落之山。渭出鸟鼠同穴。伊出上魏。雒出熊耳”。峣山就是徽县的青泥岭,就是李白发出“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的地方。”

据《史记·禹本纪》记载:“济、河维沇州:九河既道,雷夏既泽,雍、沮会同,桑土既蚕,于是民得下丘居土。其土黑坟,草繇木条。田中下,赋贞,作十有三年乃同。其贡漆丝,其篚织文。浮于济、漯,通于河。”意思是说:济水和河水之间是兖州:九河这时已经疏通,雷夏地带蓄水成为一个超大湖泊(仇池、河池、天水湖),雍(天水古雍州)水和沮水(沔水)注入其中。

诸葛亮《表》言:祁山去沮县五百里,有民万户,瞩其丘墟,信为殷矣。汉水西南径武植戍南。

我认为河水也是河池水,徽县为何叫河池,河池之名因境内有仇池山(昆仑山),之河水流经其地而得名,《水经注》记载:“河池水出河池北谷。”也就是今天的永宁河。它发源于西秦岭大梁上云光山,和嶓冢山相连(在昆仑山成县小川东北),然后向北方流去,又折向西南,最后注入河池(渤海);接着又流出海外,向西向北一直流入大禹疏导的积石山(仇池山、浊水、汉水)。

《穆天子传》曰:天子西征,至阳纡之山,河伯冯夷之所都居,是惟河宗氏,天子乃沉珪璧礼焉,河伯乃与天子披图视典,以观天子之宝器:玉果、璇珠、烛银、金膏等物,皆《河图》所载。河伯以礼,穆王视图,方乃导以西迈矣。粤在伏羲,受《龙马图》于河,八卦是也。故《命历序》曰:《河图》,帝王之阶,图载江河、山川、州界之分野。后尧坛于河,受《龙图》,作《握河记》。逮虞舜、夏、商,咸亦受焉。李尤《盟津铭》:洋洋河水,朝宗于海,《穆天子传》曰:天子升于昆仑,观黄帝之宫,而封丰隆之葬。丰隆,雷公也。黄帝宫,即阿耨达宫也。《淮南子》说:从前大禹治洪水,在阳纡祭祀祈祷,就是在这个地方。高诱以为阳纡就是秦薮。所谓伏羲氏受《龙马图》于大河之源.

总上所述:陇南市是伏羲的诞生地,伏羲氏受《龙马图》于大河之源,陇南神马山有渊池(仇池),所出之水即河水。现在成县流的“河池水”名叫洛河。

据《水经注·卷二十漾水》记载:汉水又东合洛溪水,水北发洛谷,南径威武戍南,又西南与龙门水合,水出西北龙门谷,东流与横水会,东北穷溪,即水源也。又南径龙门戍东,又东南入洛溪水,又东南径上禄县故城西,修源浚导,径引北溪,南总两川,单流纳汉。汉水又东南径浊水城南,又东南会平乐水,水出武街东北四十五里,东驰。

西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设武都郡是沿着汉水、漾水、洛水、洛河流向设置的

据《华阳国志·巴志》记载:“武都县(治在西和县洛峪镇)汉水所出。有天池泽。河池县(徽县银杏镇)泉街水入沮合汉也。沮县沮水所出端闱谷也。”

西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设武都郡(郡治武都县,在今西和县洛峪镇)9县(道)是沿着汉水流向设置的,均在汉水流域。洛河、汉水、漾水从武都县洛峪发源后流经嘉陵道(陇南市礼县龙林乡)、上禄县(陇南市西河县六巷乡)、下辨道(陇南市成县红川镇)、平乐道(陇南市康县平洛镇)、修成道(陇南市成县镡河乡)、河池县(陇南市徽县境内)、故道(陇南市两当县境内)、沮道(陕西省汉中市勉县),沮道设在陕西汉中市勉县茶店镇沮口。正是漾水入沔水的交汇处。

淮南子·地形》:河水出昆仑东北隅,贯勃海,入禹所导(衍文)积石(夺“之”)山。赤水出其东南陬,西南注南海,丹泽之东。赤水之东(四字衍)弱水出穷石,至于合黎,余波入于流沙,绝流沙,南至南海。洋水出其西北陬,(夺数句)入于南海,羽民之南。《山海经·海内东经》说:“汉水出鲋鱼之山,帝颛顼葬于阳,九嫔葬于阴,四蛇卫之(“蜀”字四虫(蛇))。”仝书《大荒北经》说:“鲋鱼之山,帝颛顼与九嫔葬焉。”《海外北经》又说:“务隅之山,帝颛顼葬于阳,九嫔葬于阴,一曰有熊、罴、文虎、鹂朱、久、视肉。”据《水经注·漾水》记载:“汉水又东合洛谷水,(洛谷)水有二源,同注一壑,径神蛇戌西。左右山溪多五色蛇,性温良,不为物毒。洛谷水又南径虎馗戌东,又南径仇池郡西,瞿堆东,西南入汉水”

“在《诗》,文王之化,被乎江汉之域;秦豳同咏,故有夏声也。”

据《史记·周本纪》记载:,“公刘(周先人)虽在戎狄之间,复修后稷之业,务耕种,行地宜,自漆、沮度渭,取材用,行者有资,居者有畜积,民赖其庆。百姓怀之,多徙而保归焉。周道之兴自此始”。

(十)为什么古昆仑山和四海、河、洛、伊水都不见了,只留名称

陇南是中国大陆地震活动最为强烈的地区之一,地震活动非常频繁,复杂的地质环境是陇南地震的基本背景,巴颜喀拉地块动力受控于青藏亚板块、柴达木地块、羌塘地块、川滇菱形地块、龙门山大断裂、东昆仑南缘大断裂、金沙江—鲜水河断裂、玉树—甘孜断裂,这些大断裂带,为该区域的大震、强震活动提供了必要的地震构造背景。陇南地震灾害十分严重。据有记录历史记载,4.7级以上50多次。《史记·夏本纪》记载:四十六年,宣王崩,子幽王宫湦立。幽王二年,西周三川皆震。伯阳甫曰:“周将亡矣。夫天地之气,不失其序;若过其序,民乱之也。阳伏而不能出,阴迫而不能蒸,于是有地震。今三川实震,是阳失其所而填阴也。阳失而在阴,原必塞;原塞,国必亡。夫水土演而民用也。土无所演,民乏财用,不亡何待!昔伊、洛竭而夏亡,河竭而商亡。今周德若二代之季矣,其川原又塞,塞必竭。夫国必依山川,山崩川竭,亡国之征也。川竭必山崩。若国亡不过十年,数之纪也。天之所弃,不过其纪。”是岁也,三川竭,岐山崩。陕西岐山地震发生于周幽王二年(公元前780年)。这是中国史书记载比较可靠的最早一次大地震。地震时,"西周三川皆震。是岁也,三川竭,岐山崩"(《国语·周语》)。三川即今陕西省的泾河、渭河、洛河。估计震级可达7级以上。

据《淮南子·览冥训》记载:“故以智力治者,难以持国,唯通于太和而持自然之应者,为能有之。故峣山崩而薄落之水涸,区冶生而淳钩之剑成;纣为无道,左强在侧;大公并世,故武王之功立。”峣山即陇南市徽县嘉陵江边的青泥岭,李白发出蜀道难的地方。薄落之水就是洛水、洛河。

伊洛陨:伊河洛河之间,陨石无踪,其地无考。《竹书纪年》曰:“帝禹后氏八年雨金于夏邑”。《竹书纪年》又云:“夏桀”十年,……夜中星陨如雨,地震,伊洛竭”。

共工氏与颛顼争帝,兵败怒而用头去撞不周山。不周山乃撑天之柱,被共工氏一撞,发出了惊天动地的一声响。山体崩塌,天柱折断,大地向东南倾斜,海水向陆地上倒灌。平原上的人多数都被淹死了,幸存者只好逃往山上。

西汉高后二年(前186年)正月,羌道(今宕昌县南河乡)、武都道(今西和县洛峪镇)一带地震,武都山(昆仑山)崩。压杀760人。

东汉汉安三年(144年)正月,陇西、武都道(今西和县洛峪镇)一带地震,山崩地裂。败坏城寺,杀害民庶。

陕西华县地震世界十大死亡人数最多的事件之一。发生于1556年1月23日,也就是明嘉靖三十五年十二月十二日子时,震级达到8.25级,受灾地区有河南、甘肃、河北、山东等11个省,不加上失踪的人数,光是有姓名记载的死亡人数就达到了83万人,是目前世界已知死亡人数最多的地震。

甘肃文县地震发生在1879年7月1日,也就是清光绪五年五月十二日,这场地震的发生的年代比较久远,根据近代地震专家研究考证,确认该地震震级不小于8.0级。据说地震发生时犹如天崩地裂,房屋全部塌陷,人们无处可逃,许多人都被活活埋在地震裂缝中,一共造成的30000人死亡。

四川汶川地震发生于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04秒,地震震级为8.0级。其强度之大,波及面之广,破坏性之巨,余震持续之久,在全球大陆地震中殊有。截止6月3日07时,汶川震区共发生余震10037次。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大的一次地震。地震重创约50万平方公里的中国大地!截至2009年4月25日10时,遇难69227人,受伤374643人,失踪17923人。其中四川省68712名同胞遇难,17921名同胞失踪,共有5335名学生遇难或失踪。直接经济损失达8451亿元。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自建国以来影响最大的一次地震。

大禹治水在陇南也改变了山水的走向。禹疏通了九条大江大河:第一,疏通弱水(在雍州)。引导弱水到达合黎,在下游汇入流沙河;第二,疏通黑水(在梁州和雍州)。引导黑水到达三危山,然后流入海;第三,疏通河水。引导河水从积石山到达龙门,向南到达华阴,向东到达砥柱,然后向东到孟津,汇合洛水和汭水后经过大山,转向北经过降水,到达大陆泽,向北分流为九条河,到下游又汇合成为一条河流,被称为逆河,(西汉水从嶓冢山发源后称河水,是从礼县东向礼县西流,至雷坝乡(龙门)急折东流)最后汇入大海。第四,疏通漾(音,yàng,样)水。引导漾水从嶓(音bō,播)冢山开始向东流后称为汉水.据建国前中央大学编印的《地理杂志·甘肃西南之森林》记载:“成县仇维山上之仇池,汉初为池,其后水涸,逐成平田,唐时还有九十九泉,今则溪流潺湲,仅供人饮。”

声明:取材网络、谨慎鉴别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俄总理签令:终止!乌军宣布:“沉重打击”!俄称在红军城打击被围困的乌军

俄总理签令:终止!乌军宣布:“沉重打击”!俄称在红军城打击被围困的乌军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1-03 08:33:49
潘石屹362亿抄底

潘石屹362亿抄底

新浪财经
2025-11-01 00:08:30
“云南BIGBANG”爆火,5人为亲兄弟,7天涨粉72万 当地文旅局:暂未签公司

“云南BIGBANG”爆火,5人为亲兄弟,7天涨粉72万 当地文旅局:暂未签公司

极目新闻
2025-11-03 16:53:28
叫嚣让莫斯科从地图消失,比利时防长硬刚普京,下一秒光速打脸

叫嚣让莫斯科从地图消失,比利时防长硬刚普京,下一秒光速打脸

井普椿的独白
2025-11-03 19:11:43
孔帕尼,从惊悚到大惊喜

孔帕尼,从惊悚到大惊喜

足球报
2025-11-03 15:03:05
1940年炊事员在朱德饭里下毒,枪毙之时,杨奇清提出:重审此案

1940年炊事员在朱德饭里下毒,枪毙之时,杨奇清提出:重审此案

兴趣知识
2025-11-02 22:31:06
中国斯诺克新神童出现,国锦赛一天两胜,能接班丁俊晖和赵心童

中国斯诺克新神童出现,国锦赛一天两胜,能接班丁俊晖和赵心童

老高说体育
2025-11-03 11:18:06
广东中山一灯配城起火烟雾较大,附近商家称内有许多商铺卖竹艺,当地:已扑灭,无人伤亡

广东中山一灯配城起火烟雾较大,附近商家称内有许多商铺卖竹艺,当地:已扑灭,无人伤亡

极目新闻
2025-11-03 14:13:37
万圣节穿搭,虎虎生威!

万圣节穿搭,虎虎生威!

贵圈真乱
2025-11-03 13:26:46
清华大学研究报告:个人养老金没成……

清华大学研究报告:个人养老金没成……

家传编辑部
2025-11-03 12:16:38
没想到,丈夫密春雷的争议过去仅两年,董卿就以“这种姿态”出现

没想到,丈夫密春雷的争议过去仅两年,董卿就以“这种姿态”出现

史行途
2025-11-03 08:55:18
颈动脉斑块不是绝症!医生提醒:做好4件事,或能缩小斑块

颈动脉斑块不是绝症!医生提醒:做好4件事,或能缩小斑块

袁医生课堂
2025-10-29 19:04:12
百病不离肝!对肝脏最好的3种食物,一周吃2次,养肝护肝,别错过

百病不离肝!对肝脏最好的3种食物,一周吃2次,养肝护肝,别错过

阿龙美食记
2025-10-30 11:53:11
即将开始!浙江明确了:年龄放宽至38周岁

即将开始!浙江明确了:年龄放宽至38周岁

FM93浙江交通之声
2025-11-03 14:08:03
单赛季场均35+有多难?NBA历史仅6人做到,强如科比、哈登仅1次

单赛季场均35+有多难?NBA历史仅6人做到,强如科比、哈登仅1次

篮球圈里的那些事
2025-11-03 19:41:41
香港证监及保监出手,太子集团陈志关联保险与证券公司遭暂时吊销牌照

香港证监及保监出手,太子集团陈志关联保险与证券公司遭暂时吊销牌照

星岛记事
2025-11-03 16:00:40
钱学森去汇报工作,聂荣臻突然问:谁给学森同志配这么高档的车?

钱学森去汇报工作,聂荣臻突然问:谁给学森同志配这么高档的车?

Thurman在昆明
2025-11-02 11:10:26
雷军的“免费送”,到底是发福利,还是文字骗局?

雷军的“免费送”,到底是发福利,还是文字骗局?

吃瓜局
2025-10-22 14:30:20
35集《惊变》来了!于和伟辛柏青领衔主演,细节让历史老师坐不住

35集《惊变》来了!于和伟辛柏青领衔主演,细节让历史老师坐不住

奈奈侃八卦
2025-11-02 18:25:10
翁青雅道歉后,真实学历被扒,朱珠客套回应,饶雪漫留言意味深长

翁青雅道歉后,真实学历被扒,朱珠客套回应,饶雪漫留言意味深长

鋭娱之乐
2025-11-02 21:02:17
2025-11-03 19:59:00
超人强动物俱乐部
超人强动物俱乐部
这个世界太冷让我用音乐温暖你
551文章数 16047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头条要闻

男子夜钓遭枪击 家属:4人当场逃跑 伤者走回家后倒地

头条要闻

男子夜钓遭枪击 家属:4人当场逃跑 伤者走回家后倒地

体育要闻

开拓者官宣召回杨瀚森 队记解析核心原因

娱乐要闻

男导演曝丑闻 蒋欣的含金量还在上升

财经要闻

最新省市GDP:谁在飙升,谁掉队了?

科技要闻

余承东内部信:鸿蒙下一步要实现上亿覆盖

汽车要闻

超跑同款磁流变减振 深蓝L06包你开得爽

态度原创

游戏
手机
教育
时尚
艺术

文字互动推理游戏《真探3》PV首曝

手机要闻

ColorOS 16正式版11月升级机型公布:OPPO Find X7/N3系列、一加Ace 5系列等23款

教育要闻

“家长举报的,凭啥跳脚?”老师不再打印作业后,家长群炸锅了

秋季穿衣别太老气横秋,看看这27套造型,时尚舒适又显高

艺术要闻

90后跨国夫妻,到浙江山居:花20万租20年,值了!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