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纳米是什么概念? 比一根头发丝细十万倍!清华方璐教授团队最新研发的「玉衡」芯片,竟然能在亚埃米尺度上实现快照式光谱成像,这项突破直接登上了《Nature》封面。这枚比指甲盖还小的芯片,究竟藏着什么黑科技?
![]()
打破物理极限的「上帝视角」
传统光谱成像设备动辄占据整个实验室,而「玉兆」芯片的尺寸仅有5×5毫米。它采用革命性的超表面光学架构,通过纳米级光栅结构实现对光波的精确操控。最惊人的是,其光谱分辨率达到0.1纳米——相当于能区分出氢原子光谱中相隔仅百万分之一波长的两条谱线!
这种精度意味着什么?在环境监测中,可以单次拍摄就识别出空气中ppm级的有害气体;在生物医疗领域,无需染色就能直接观测细胞内的代谢活动。方璐教授打了个比方:"就像给每个分子都装上了专属身份证扫描仪。"
快如闪电的「时光冻结术」
更颠覆认知的是它的成像速度——每秒1000帧!传统光谱仪完成一次扫描需要几分钟,而「玉兆」芯片实现了真正的快照式成像。这得益于其独创的并行光谱解析算法,将光学计算与深度学习完美融合。
![]()
在半导体检测现场,工程师们亲眼见证了这个奇迹:芯片生产线上的缺陷检测从"抽检"变成了"全检",漏检率直降为零。有业内人士感叹:"这简直是把实验室光谱仪变成了'工业相机'!"
藏在芯片里的「光学计算机」
「玉兆」最精妙之处在于它把光学计算固化到了硬件层面。芯片内部集成了超过200万个可编程纳米天线,通过调控这些天线阵列的几何相位,实现了光波的实时数学运算。这种"光计算"架构使得数据处理能耗仅为电子计算的千分之一。
方璐团队透露,下一代产品将实现光谱视频拍摄能力。试想一下:未来手机摄像头或许能直接拍摄植物的光合作用过程,或是实时显示皮肤下的毛细血管氧合度。这项技术正在打开一扇我们从未想象过的观测世界的新窗口。
![]()
从太空遥感到癌症早筛,从文物鉴定到食品安全,这颗中国芯正在重新定义"看见"的方式。正如《Nature》评审专家所言:"这不仅是测量工具的革新,更是一次认知维度的跃迁。"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