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会进入第二天,继续在柏林 Messe Berlin 会场如火如荼地进行中,今天主要介绍“Presidential Symposium” ——主席研讨会,堪称重中之重,主要是乳腺癌、膀胱癌和卵巢癌的改变临床实践的数据。
1、乳腺癌领域ADC唱主角:DESTINY-Breast05研究聚焦新辅助后残留患者——中期报告(LBA1)
NSABP基金会首席科学官Charles E Geyer Jr., MD 在今天的Presidential SymposiumI上报告了DESTINY-Breast05试验的中期分析。
![]()
试验招募1635名高风险患者,新辅助治疗后有残留疾病,按1:1随机接受Enhertu 5.4 mg/kg或T-DM1 3.6 mg/kg,每三周静脉注射14周期,分层因素包括疾病程度、激素受体状态和病理淋巴结状态。![]()
DESTINY-Breast05试验中期分析表明,与T-DM1相比,Enhertu将侵袭性疾病复发或死亡风险降低53%,主要终点:三年无侵袭性疾病生存率(IDFS)为92.4% vs 83.7%(HR 0.47,95% CI: 0.34-0.66,P<0.0001);无疾病生存(DFS)类似,三年率为92.3% vs 83.5%(HR 0.47,P<0.0001),绝对改善8.7%-8.8%。中位随访30个月,益处在亚组一致,总体生存初步HR 0.61(数据不成熟),Enhertu组中枢神经转移和死亡较少,远处复发无进展间期获益。
![]()
安全性可控,两组相当,超过72%的患者完成治疗;Enhertu相关间质性肺病(ILD)发生率9.6%,多数为1-2级且可逆,通过适当监测和及时干预即可有效管理风险。报告者Charles Geyer博士表示,此举为患者提供了降低复发风险的关键二次机会。
随后Dana-Farber癌症研究所的Sara M. Tolaney博士进行了题为“重塑命运:转变高风险HER2+乳腺癌预后”的精彩讨论,聚焦于DESTINY-Breast05试验。她探讨了T-DXd(曲妥珠单抗德鲁替康)是否能优于T-DM1(曲妥珠单抗恩他汀),并引用DB-03和DB-12试验数据,强调T-DXd在HER2+转移性乳腺癌中的4倍无进展生存期优势及脑转移疗效。
![]()
Tolaney博士建议将T-DXd(曲妥珠单抗德鲁替康)作为HER2阳性乳腺癌高风险患者(即新辅助治疗后肿瘤仍未完全消失)的全新标准疗法。她强调,要结合DESTINY-Breast11和DESTINY-Breast05试验的结果,采用“响应引导方法”——简单来说,就是通过定期监测循环肿瘤DNA(ctDNA)和乳腺MRI等指标,来评估患者对初步治疗的反应效果,从而灵活调整后续的手术和辅助治疗计划(比如,如果反应好就简化方案,反应差就加强治疗)。此外,她呼吁开展更多基于生物标志物的临床试验,帮助实现针对每个患者的个性化治疗。Tolaney总结道,这一突破性进展为早期HER2阳性乳腺癌的治愈带来了重要一步。
![]()
Tolaney博士探讨了T-DXd(曲妥珠单抗德鲁替康)在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手术前(术前)还是手术后(术后)使用的优缺点权衡,目的是最大化治疗效果,同时降低毒副作用并提升患者生活质量(QOL)。术前使用的优点包括:提高病理完全缓解率(pCR,即肿瘤完全消失的比例),从而减少腋窝淋巴结手术;只需4个治疗周期的短疗程,就能降低药物毒性并改善患者整体生活体验。相比之下,术后使用的优点在于:手术前可先采用简化方案(如THP联合治疗),如果患者达到pCR(发生率约44-64%,在中高风险HER2dx评分患者中可达60-70%),则转用更温和的HP方案;但若手术后仍有残留疾病(RD),再给予14个周期的T-DXd。Tolaney强调,应根据患者个体情况选择:术前方式能简化整体流程,术后方式则可基于治疗响应(如pCR或RD)灵活调整,避免不必要的过度治疗。这一观点与DESTINY-Breast系列临床试验相呼应,有助于推动HER2阳性乳腺癌的精准个性化管理。
![]()
2、ADC乳腺癌新辅助放下身架,伙伴THP——DESTINY-Breast11
与DESTINY-Breast05试验一同作为背靠背报告的是DESTINY-Breast11试验,由德国慕尼黑路德维希-马克西米利安大学医院的Nadia Harbeck, MD, PhD报告。这是一项针对高风险HER2阳性早期乳腺癌的第三阶段临床试验,旨在比较新疗法与标准疗法的效果。研究涉及全球多个中心,随机分配了约700名患者到三个治疗组:第一组使用T-DXd(trastuzumab deruxtecan)结合THP(trastuzumab + pertuzumab)4-8个周期;第二组使用ddAC(剂量密集型蒽环类)结合THP;第三组仅用T-DXd 8个周期。患者主要是先前未治疗的HR阳性或阴性病例,高风险标准包括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等。
![]()
试验数据显示,T-DXd-THP组的病理完全缓解率(pCR,即手术后无残留癌细胞)高达67.3%,比ddAC-THP组的56.3%高出11.2%,在HR阳性和阴性子组中均有显著改善(P值0.003)。
![]()
而T-DXd单药组的pCR率为43.0%,虽低于其他组,但事件自由生存(EFS)数据与ddAC-THP相似。
![]()
这项试验的结论显示,T-DXd-THP作为新辅助治疗,能显著提高pCR率,尤其适合高风险HER2阳性早期乳腺癌患者,且不受激素受体(HR)状态影响。相比标准疗法,它安全性更好,包括更低的3级以上不良事件率、更少的剂量中断和心脏毒性。早期EFS结果积极,风险比0.56,表明潜在的长期益处。研究于2024年3月关闭T-DXd单药臂,因为其疗效不如预期,但整体支持T-DXd-THP可能成为更有效、更耐受的首选方案,帮助患者减少毒副作用并改善预后。
3、EV搭配K药闯入膀胱癌围手术期:KEYNOTE-905/EV-303试验——围手术期EV联合帕博利珠单抗显著改善顺铂不适合的肌层侵袭性膀胱癌患者预后
在2025年欧洲肿瘤内科学会(ESMO)大会主席专场 I上,比利时的Christof Vulsteke博士分享了KEYNOTE-905/EV-303(NCT03924895)这项3期试验的结果。该全球随机化研究针对顺铂不适合的肌层侵袭性膀胱癌(MIBC)患者(临床分期为T2-T4aN0M0或T1-T4aN1M0,主要为尿路上皮癌类型,体力评分ECOG PS 0-2),比较了围手术期使用Enfortumab Vedotin (EV) 加帕博利珠单抗 (pembro) 与单纯观察的效果。患者根据顺铂不适合还是拒绝、临床分期和地域进行分层。实验组先接受3个周期的新辅助治疗:EV 1.25 mg/kg(第1天和第8天,每3周一次)加pembro 200 mg(每3周一次),手术后继续6个周期的EV + pembro,再加8个周期的pembro单药;对照组则仅进行观察。主要终点是由独立中心审查(BICR)评估的无事件生存期(EFS),次要终点包括总生存期(OS)和病理完全缓解(pCR)。
![]()
在意向治疗(ITT)人群中,EV + pembro组(170人)EFS事件发生48例(28.2%),中位EFS尚未达到(NR);对照组(174人)95例(54.6%),中位15.7个月,风险比(HR)0.40(95%置信区间0.28-0.57,单侧P<0.0001);
![]()
OS事件37例(21.8%)vs 68例(39.1%),中位NR vs 41.7个月,HR 0.50(95% CI 0.33-0.74,单侧P=0.0002);
![]()
pCR率57.1%(97/170,95% CI 49.3-64.6)vs 8.6%(15/174,95% CI 4.9-13.8),差异48.3%(95% CI 39.5-56.5,单侧P<0.00001)。![]()
这一结果标志着顺铂不适合的肌层侵袭性膀胱癌患者治疗方式的重大转变,这是首个在该群体中证明总生存益处的3期试验,EV + pembro组的pCR率高达57%,远高于对照组,且未导致手术延误,在这类体质较弱的患者中毒副作用也在预期范围内可控。专家们称赞这是“改变游戏规则”的研究,显著提升了无事件生存和总生存,但也引发新思考:达到pCR的患者是否还需要继续EV治疗?顺铂适用性在肌层侵袭性膀胱癌中是否仍重要?下一步如何优化膀胱保留策略?这一发现有望重塑标准护理,推动更多新辅助或围手术期免疫疗法联合抗体药物偶联物(ADC)在膀胱癌领域的应用。
4、免疫敲开卵巢癌后线之门:ENGOT-ov65/KEYNOTE-B96试验——帕博利珠单抗联合紫杉醇改善铂类耐药复发性卵巢癌患者生存
意大利的Nicoletta Colombo博士报告了ENGOT-ov65/KEYNOTE-B96(NCT05116189)这项3期随机双盲试验的结果。该研究针对铂类耐药的复发性卵巢癌患者(包括卵巢、输卵管或腹膜癌,身体状况良好,ECOG PS 0-1),共招募643人,按1:1比例随机分组。实验组使用帕博利珠单抗400 mg(每6周一次,18周期)+每周紫杉醇80 mg/m²(第1、8、15天,每3周周期)±贝伐珠单抗10 mg/kg(每2周一次);对照组则用安慰剂替换帕博利珠单抗。主要目标是评估研究者根据RECIST 1.1标准判断的无进展生存期(PFS),关键次要是总生存期(OS)。
![]()
在PD-L1 CPS ≥1的患者亚组(占90%),试验组PFS风险降低28%(HR 0.72,95% CI 0.58-0.89,P=0.0014),12个月无进展率35.2% vs 22.6%;
![]()
OS风险降低24%(HR 0.76,95% CI 0.61-0.94,P=0.0053),12个月生存率69.1% vs 59.3%,18个月51.5% vs 38.9%,中位OS 18.2 vs 14.0个月。
![]()
客观缓解率(ORR)实验组53.0%(完全缓解9.9%,部分缓解43.1%)vs 对照46.6%(完全7.8%,部分38.8%),响应持续时间中位8.3 vs 7.2个月。
![]()
这一结果标志着铂类耐药复发性卵巢癌(PRROC)治疗的重大突破,这是首个显示检查点抑制剂(如帕博利珠单抗)能改善总生存的试验,尤其在PD-L1表达较高(CPS ≥1)和使用贝伐珠单抗的患者中响应更持久。专家们称赞这是“期待已久的进步”,有望改变标准治疗方案,推动免疫疗法在难治卵巢癌中的应用。
文章来源:施大夫的笔记本
声明:本公众号旨在为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提供肿瘤领域资讯参考,促进专业交流。内容仅供信息交流,不可替代专业医疗指导,亦非诊疗建议。 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转载内容均已标注来源及作者。如有版权问题,请留言联系,我们将及时处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