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蛔虫,很多人可能只觉得它不过是小时候肚子里存在的一种普通寄生虫。
但你能否想象,这种看似普通的肠道寄生虫,竟然会“另辟蹊径”,钻入我们的胆道,引发让人痛不欲生的急症?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个看似陌生却不容忽视的疾病——胆道蛔虫病。
蛔虫的“不寻常旅程”
蛔虫作为人体内最常见的肠道寄生虫,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
人体被蛔虫感染后,在正常情况下,蛔虫会安居于肠道内,多数情况下甚至不会引起任何症状。
然而,当肠道环境发生变化时,这些蛔虫便会开始它们的“异常迁徙”。
什么情况下蛔虫会离开它们的“舒适区”呢?
当机体出现饥饿、胃酸降低、胃肠功能紊乱、发热、妊娠,或是驱虫不当时,肠道内环境发生改变,蛔虫便会迁移至十二指肠。
这时,如果遇到Oddi括约肌(连接胆总管和十二指肠的“阀门”)功能失调,蛔虫便会趁机钻入胆道,开启它们的“胆道之旅”。
胆道蛔虫病的“威力”
一旦蛔虫进入胆道,便会引发一系列问题。
![]()
蛔虫对胆道的机械刺激会引起Oddi括约肌痉挛,导致典型的胆绞痛,甚至可能引发急性胰腺炎。
更严重的是,肠道内的细菌、真菌等微生物可能随着蛔虫被带入胆道,造成胆道感染。
严重时可发展为急性化脓性胆管炎、肝脓肿;如果蛔虫经胆囊管钻入胆囊,甚至可能引起胆囊穿孔。
进入胆道的蛔虫数量不等,可能是一条,也可能是多条。这些“不速之客”如果在胆道内死亡,其尸骸日后还可能成为结石的核心,为健康埋下长期隐患。
产品太太太太好啦,必须加一份广告
识别胆道蛔虫病的“蛛丝马迹”
胆道蛔虫病最特别的表现就是“症征不符”——患者自觉症状严重,但腹部体征却相对轻微。
患者常常会突然感到剑突下出现钻顶样剧烈绞痛,并且疼痛阵发性加剧。这种疼痛还会向右肩胛部或背部放射。
疼痛发作时,患者往往会辗转不安、呻吟不止,且大汗淋漓,可能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严重时甚至会吐出蛔虫。若合并胆道感染时,还会出现发热、腹痛、黄疸等类似急性胆管炎的症状。
值得注意的是,有时这种剧痛可能会骤然缓解,而在缓解期间,患者可能完全没有任何症状。
体格检查时,医生通常会发现右上腹或剑突下出现轻度深压痛。如果合并胆管炎、胰腺炎或肝脓肿,则会出现相应的体征。
诊断:明察秋毫辨蛔虫
当怀疑胆道蛔虫病时,医生通常会首选超声检查。
在超声下,胆道内的蛔虫表现为胆管内的平行强回声光带,中心呈无回声区,偶尔还能观察到蛔虫在胆管内移动的“奇观”。
如果需要进一步检查,CT可显示胆囊或胆管内长条状、边缘光滑呈弯曲的透亮阴影。
![]()
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和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也能清晰显示胆道系统中蛔虫的具体位置。
根据症状、体征和这些影像学检查,医生通常不难做出诊断。
治疗:驱虫有方
胆道蛔虫病的治疗以非手术治疗为主,只有当出现并发症时才考虑手术治疗。
解痉止痛是关键。
口服33%硫酸镁及解痉药可缓解Oddi括约肌痉挛。剧痛时可能注射抗胆碱药如阿托品、山莨菪碱等,必要时还会加用哌替啶。
利胆驱虫是治本之策。
酸性环境不利于蛔虫活动,发作时可适当食用食醋、乌梅汤使虫体静止,通过减轻刺激达到止痛目的。
待症状缓解后,再进行驱虫治疗。常用驱虫药物包括阿苯达唑、甲苯咪唑、伊维菌素、左旋咪唑等。驱虫后继续服用利胆药物,有利于虫体残骸排出。
![]()
抗感染治疗也不可忽视。
可选用对肠道细菌敏感的抗生素,预防和控制感染。
十二指肠镜取虫是一种微创有效的方法。在进行ERCP检查时,如果发现虫体在十二指肠乳头外,可直接用钳夹取出。
手术治疗适用于经积极非手术治疗未能缓解,或出现胆管结石、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肝脓肿、重症胰腺炎等合并症的患者。
手术方式通常是胆总管切开探查、T管引流术。
术中会应用胆道镜去除蛔虫残骸,术后患者仍需服用驱虫药,防止胆道蛔虫病复发。
预防胜于治疗
随着饮食习惯改善和卫生设施进步,胆道蛔虫病的发病率已明显下降。
保持良好个人卫生习惯、饭前便后洗手、定期进行驱虫治疗,都能有效预防蛔虫感染,从而避免胆道蛔虫病的发生。
![]()
虽然胆道蛔虫病在现代社会已得到有效防控,但了解这一疾病,认识其症状和危害,对于及时就医、正确治疗仍然具有重要意义。
健康无小事,任何异常都值得我们的关注和重视。
参考文献:
陈孝平, 张英泽, 兰平. 外科学: 第10版[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24.
说明:文字原创,部分图片由AI生成。
作者:郝学婧
责编:解阳杨
审核:吴双
![]()
为促进科普创作的传播与交流,我们组建了科普创作者交流群
由于申请人数较多,进群后请备注:医院、单位 / 专业 / 姓名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