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网记者王佳妮10月19日报道:10月19日,作为“2025北外滩国际航运论坛”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创新领航 智链未来——科技赋能全球航空新格局”为主题的2025北外滩国际航空论坛在世界会客厅举行。中国东方航空与上海机场集团已连续五年携手承办这一全球航空业盛会。
论坛现场,中国东航与上海机场发布多项重磅成果,包含《东航全球客货运航网建设成果》《沪来沪往,适易中转——全方位门户复合型国际航空枢纽的上海实践》等,集中展示了双方在共建上海国际航空枢纽、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方面的最新实践与未来蓝图。
![]()
航网建设与枢纽品牌齐飞:核心战略成果重磅发布
论坛现场,中国东航副总经理万庆朝代表东航发布了《东航全球客货运航网建设成果》。该成果显示,东航始终将自身发展深度融入上海国际航空枢纽建设。在航网建设上,2024年以来,东航已新开23条中远程国际航线,通达共建“一带一路”国家21个、通航点36个。
值得关注的是,东航计划于今年年底首开上海—新西兰—阿根廷航线,届时东航将成为中国境内首家通航全球六大洲、且国际通航点第一的航空公司。这一布局不仅拓展了上海枢纽的全球通达性,也彰显了东航作为主力航司的强劲实力。
上海机场集团副总裁赵海波则代表上海机场发布了《沪来沪往,适易中转——全方位门户复合型国际航空枢纽的上海实践》成果,正式推出“沪来沪往·适易中转”这一兼具枢纽定位和上海特色的服务品牌。
该品牌聚焦“产品+服务+效率”的综合转型升级,系统性地形成了“三客三货”六大产品和“四适四易”八大服务。此举旨在实现“国内+国际”、“空空+空地”、“浦东+虹桥”、“客运+货运”全业务类型、全服务链条的中转能级提升,全力打造世界级全方位门户复合型国际航空枢纽,为全球旅客提供更高效、更便捷、更舒适的中转体验。
此外,论坛还联合发布了《可持续航空燃料关键技术与中试验证项目》、《2025中国运输机场指数》等重要成果,共同为行业注入绿色、智能、高效发展的新动能。
五年携手同题共答:两大主力共促枢纽能级跃升
自2021年首届北外滩国际航空论坛举办以来,作为承办方以及上海国际航空枢纽建设的“主力军”,中国东航与上海机场五年间始终“同题共答、携手并进”。正如中国东航董事长王志清在致辞中所言,双方共同推动上海成为中国最大航空枢纽。上海机场集团总裁周浩亦表示,上海机场的枢纽规模和中转功能双双达到历史最好水平。
双方近年来的丰硕成果,是上海枢纽能级跃升的坚实注脚。在提升枢纽中转功能方面,东航发挥了关键力量。数据显示,2024年,东航在浦东机场完成的国际中转旅客量高达835.8万人次,占机场总量的80.9%;2025年上半年,这一数字进一步提升至479.5万人次,同比增长26.8%。在空地一体化建设上,东航通过设立虹桥枢纽空铁联运中心、异地城市航站楼等举措,成功构建了高效便捷的长三角空地一体化出行网络。
上海机场则在枢纽建设上不断发力,高水平推进浦东机场四期工程建设,并把新质生产力摆在战略位置,着力推动新技术与机场业务深度融合。双方的紧密协作,共同造就了上海航空运输指标位居世界前列的瞩目成绩。
![]()
本届论坛上,双方的合作成果进一步从“物理链接”向“价值链接”深化。东航正式向全球旅客推出与中外文化和旅游交流中心、久事集团三方联合打造的东航“China Pass卡”。该卡创新整合了机票满减、机上Wi-Fi、便捷服务及浦东过境免费半日游等权益,旨在打造万亿级入境消费生态圈。同时,东航与上海机场还联合发布了“丝路脉动・航路交响”主题文创,内置NFC芯片的纪念徽章成为“可佩戴的数字档案馆”,生动诠释了双方在“航空+文旅”融合发展上的创新实践。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