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怡 尹馨
高璐收拾着桌前的东西,即将结束3个月的实习,“在这里学到了很多,毕业后还是想继续从事心理咨询相关工作。”高璐声音轻柔但却坚定。
在她身后十几平方米的办公室里,10个专业服务坐席整齐排列。这里,是众多青少年倾诉心声的港湾,每天都有无数心声通过电波汇聚于此。
今年7月,应用心理学专业的高璐来到云南(昆明)12355青少年服务台(以下简称“昆明12355”)实习。在这里,她与5名专职人员、2名顾问,还有来自教育、公安、医疗等领域的10多名专家和70余名志愿者一同工作,轮流接听热线,为青少年提供线上线下的专业心理支持。
云南(昆明)12355青少年服务台前台放置了不少文创及心理科普读物。人民网 尹馨摄
初到服务台的前两天,高璐一个电话都没接到,心里不免有些着急。没想到,第一个电话就让她紧张起来。
电话那头,是一名想要轻生的人,高璐的心猛地一紧,慌张和害怕涌上心头,她怕自己处理不好,说错话。但她还是迅速镇定下来,先安抚对方的情绪,然后迅速把热线转给了危机干预老师处理。
后来,高璐又接到了几次危机电话。最惊险的一次,对方已经站在桥上,周围是湍急的流水声。高璐一边给老师打手势,一边轻声安抚,引导对方去到一个安全的地方。老师协助报警后,这通电话又持续了一个多小时,期间高璐巧妙地问出了对方所在的位置,并及时同步给了警察。当她听到电话里警察的声音,把人救下时,她才松了一口气。
“接电话时有点慌,但我觉得,既然能给我们来电,其实他们还是有求生欲望的。”高璐说,“还有求生的欲望,那我们就更要去拉他们一把。”
高中时,高璐就对心理学情有独钟。“那时候我常常感到孤独,觉得没人能理解我。我想,应该有很多人和我一样,我也想试着去理解别人。”带着这样的想法,大学时她选择了心理学专业。
在这三个月的实习里,高璐接到的电话五花八门:有青年的恋爱问题,也有小孩不想上学、在学校闹矛盾的问题,还有家长询问如何与孩子沟通。刚来时,她接听电话会慌张,但慢慢发现,课上学到的咨询技术和心理知识都能派上用场。
“很多时候,打电话来的小孩和家长需要一些心理科普,需要有人帮助他们正确认识一些问题。”高璐就把课上的笔记本都放在了工位旁,有时会翻一翻复习心理学知识,以便在接听来电时候及时给予指导。
不过,接听热线跟学校学习的咨询很不一样。“在学校,学习的更多是面对面的咨询,能看到对方的表情和动作。”但高璐发现,热线咨询只能通过语气判断对方的状态,有时信号还不好,很难准确判断。
“热线更多的是倾听。”慢慢地,高璐也总结出一套接听来电的方法。“倾听其实也是一项比较好的咨询技术,得去总结提炼他们真正来电的目的,给予共情,提供一些情感上的支持。因为很多人来电,其实只是想找一个宣泄口,他不需要你有任何的回应,只是说希望有个人能听他说话。”
![]()
云南(昆明)12355青少年服务台心理咨询师们走进学校,为孩子们举行线下心理辅导活动。云南(昆明)12355青少年服务台供图
在这间小小的办公室里,像高璐这样的还有很多心理咨询工作者还有很多。他们倾听、理解、支持,用电话线连接起一颗颗需要关怀的心,用专业和爱心守护着青少年的心理健康。
今年,云南省把开展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专项行动和青少年心理健康“护蕾”行动纳入10件惠民实事。此项行动由共青团云南省委、云南省教育厅等部门联合承接,计划力争用一年的时间,实现服务覆盖青少年不少于100万人次。
依托12355青少年服务台,云南共青团联动16个州(市)团委,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持续强化法治宣传教育工作,全方位、多维度地守护青少年合法权益,为青少年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环境。
2025年4月以来,“昆明12355”完成省级并线工作,实现省内一键拨入、统一受理。并线后,“昆明12355”的心理咨询师们咨询量猛增,今年以来,已累计接到8500多个咨询电话,甚至还有省外的青少年打电话来咨询。此外,“昆明12355”还稳妥处置涉青少年高危来电近30个,不少青少年的烦恼、心事,都通过电波在这里被化解。
实习的日子里,高璐学习到了不少知识,也获得了满满成就感。刚刚进入大四的高璐计划着,毕业后还是继续从事心理咨询相关工作。“这是个助人助己的过程。”她微笑着说,“通过帮助别人,我也能更好地理解自己,帮助自己成长。”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