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9日,现代快报记者获悉,“十四五”规划以来,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上铁集团)紧扣联网补网强链,推动上海、江苏、浙江、安徽“三省一市”路网结构实现从“有”到“优”、从“优”到“强”的新跨越,预计至2025年底累计完成建设投资超6000亿元、开通运营22个项目、新增铁路逾2600公里,为区域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的“铁动力”。
![]()
纵横织网,铸就发展“强引擎”
经济要发展,交通须先行。上铁集团坚持在大局下思考和行动,主动服务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等国家战略,深入推进“轨道上的长三角”建设,确保铁路建设始终沿着正确方向推进。
![]()
“十四五”规划期间,长三角铁路建设始终保持高位运行态势,建设投资从2021年的约900亿元,一路攀升至2024年的1423.8亿元,屡创历史新高。2025年,长三角铁路建设投资预计超1400亿元,同步推进的续建项目达25个,在建项目总投资规模超8000亿元,均位居全国铁路前列。
![]()
截至今年10月,长三角铁路营业总里程超1.5万公里,其中高铁里程超7700公里,一张世界级水准的“轨道上的长三角”巨网疾速铺展。这不仅是铁路里程的延伸,更是经济脉络的打通与发展能级的跃升。
![]()
创新引领,锻造世纪工程“品质标杆”
铁路部门秉持“管理科学精细、技术先进可靠、工程内实外美、功能完备适用”全过程全链条创优原则,从设计蓝图到建成通车,把“精心、精细、精致、精品”的理念贯穿于每一个项目、每一道工序。
连镇高铁五峰山长江大桥系世界首座高速铁路悬索桥,在建设中创下7项世界纪录,荣获2022年至2023年度中国建筑工程鲁班奖,《五峰山长江大桥建造技术》专著为川藏铁路同类型大桥建设提供技术参考。
![]()
智能建造成为驱动建设升级的“数字引擎”。走进长三角铁路建设工地,传统“人海战术”正被“智慧工地”所取代。建设和施工单位两级安全生产指挥中心,对高风险工点实现视频监控全覆盖。
以上海东站为代表的大型枢纽,深入开展基于BIM技术研究,探索构建从数字化加工、施工到交付的智能建造整体方案,为铁路建设插上数字化翅膀。
![]()
赋能区域,激活一体化发展“新动能”
发达的路网建设,形成“核心引领、多点支撑、互联互通”的发展格局。
上海以东方枢纽上海东站建设为核心,推动铁路与航空、地铁、城际的“多网融合”。江苏通过“补苏北短板、强苏南优势”,全省高铁里程从2020年的2035公里增至2025年的2594公里,覆盖所有地级市及70%以上县域。浙江朝着“县县通高铁”目标迈进,作为国务院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和国家发展改革委社会资本投资示范项目,杭温高铁的开通标志着浙江陆域“一小时交通圈”的实现。安徽则通过“承接长三角、联动中西部”,构建合肥“时钟型”枢纽,高铁里程从2020年的2329公里(全国第一)增至2025年的近3000公里,实现从“交通洼地”到“枢纽高地”的升级。
![]()
回首“十四五”规划,“轨道上的长三角”以钢铁巨龙之姿,承载着国家战略与人民期盼,呼啸向前,有力支撑了长三角地区生产总值从2021年的27.6万亿元增长到2024年的超33万亿元。
通讯员 许文峰 现代快报/现代+记者 刘伟娟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