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当地时间 10 月 18 日,特朗普在社交平台 “真实社交” 上公开发文证实,美军已于两天前(10 月 16 日)在加勒比海公海海域,用无人机击沉一艘所谓 “正驶向美国的大型运毒潜艇”。这场被美方包装为 “禁毒战果” 的军事行动,实则是一场细节充满疑点、程序严重违法的致命打击 —— 潜艇上 4 名人员中 2 人当场死亡,幸存的 2 人分别来自厄瓜多尔和哥伦比亚,已被美方遣返回国要求起诉,而美军全程无人员伤亡。表面上看,这是美国 “禁毒战争” 的又一次升级,可深入剖析事件细节便会发现,其背后藏着美方践踏国际法、谋求地区霸权、推进政权更迭的深层野心。
![]()
从事件本身来看,美军此次行动的 “正当性” 从根源上便站不住脚,暴露出程序正义的巨大黑洞。特朗普宣称潜艇载毒驶向美国,却始终未公布任何物证,这种 “空口指控” 早已与国际社会公认的禁毒执法原则背道而驰。更具说服力的是,联合国《2025 年世界毒品报告》明确指出,委内瑞拉已非美欧毒品主要走私路线,且境内无非法毒品种植,直接戳破了美方试图将事件与委内瑞拉关联的借口。而幸存的 2 人分别来自厄瓜多尔和哥伦比亚,进一步削弱了 “委内瑞拉参与运毒” 的说法,让美方的指控更显苍白。
不仅如此,美军的行动还模糊了执法与军事行动的界限,涉嫌严重违反国际法。此次用无人机发射导弹击沉潜艇,并非孤立事件 —— 自 9 月以来,美军已击沉 5 艘 “运毒船”,致 27 人死亡,这种 “即决处决” 式的打击模式,完全违背了《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中关于公海禁毒的规定。根据公约,公海禁毒虽属普遍管辖范畴,但必须遵循 “登临检查 — 证据固定 — 司法审判” 的法定程序,而美方仅凭情报部门的主观判定便贸然动武,本质上是将军事行动包装成 “执法”,用霸权逻辑取代国际规则。
![]()
若穿透 “禁毒” 的表层借口,便会看清美军行动的真实目的:以禁毒为名,推进针对委内瑞拉的政权更迭工程。此前,马杜罗曾两次提出妥协方案 —— 先是愿辞职留国并开放能源市场,后进一步让步至流亡海外、由中间派组阁,可两次方案均遭特朗普拒绝。美方的强硬态度背后,是对委内瑞拉石油资源的觊觎:强硬派更倾向扶持亲美政权,从而彻底掌控这一重要能源产地,这与哥伦比亚总统佩特罗 “这是一场争夺石油的战争” 的论断高度吻合。
更值得警惕的是,此次沉艇行动并非突发,而是美方一系列战略部署的关键一环。就在击沉潜艇前 3 天,特朗普刚授权中央情报局(CIA)在委内瑞拉开展 “致命秘密行动”,该行动可与美军地面打击形成配合。中情局局长拉特克利夫直言要 “去别人不敢去的地方”,而回顾中情局的历史劣迹 ——1954 年策划危地马拉政变、1973 年介入智利政变等,不难预判,更大规模的干预行动或许正在酝酿。
![]()
美军的霸权行径已在拉美地区引发连锁反制,地区稳定面临严峻挑战。哥伦比亚率先宣布停止从美国购买武器,格林纳达前议长直接指出美方 “正在复制伊拉克战争的谎言”,委内瑞拉则一边举行军演强化防御,一边向联合国安理会提起申诉。哥伦比亚总统佩特罗还计划召集加勒比地区外长会议,共同商讨反制措施,这些动向无不表明,美国的 “后院” 正在觉醒,其长期以来的地区主导地位遭遇动摇。
与此同时,美军的军事扩张还可能引发危险的军备竞赛。目前,美军已在加勒比海集结超过 1 万名士兵,部署 B-52 轰炸机,并频繁开展实弹演练,这种 “炮舰政策” 迫使委内瑞拉不得不加强防御力量。更关键的是,此次无人机反潜技术的实战化应用,可能打破地区军事平衡,刺激其他国家加速升级水下装备,形成 “以武备武” 的恶性循环,让地区安全局势陷入更难掌控的境地。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