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7日,悉尼唐宁中心地方法院的法庭内,20多名专程赶来的华人旁听者,终究没能等到主角杨兰兰的身影。
这位涉嫌酒驾撞人、身负四项重罪指控的华裔女子,不仅无视法院 “必须出席”的要求,甚至连视讯连线都省去,只留下代理律师与法官简短沟通后,案件便再度延期至11月14日。
![]()
一场震惊全球的交通肇事案,硬生生变成了有钱人主导的“拖延战”,让围观者不禁发问:在澳大利亚,法律面前真的人人平等吗?
时间回到7月的悉尼东郊,23岁杨兰兰驾驶价值超百万美元的劳斯莱斯醉驾撞车,导致52岁的奔驰车司机脊椎、肋骨与两侧股骨全部断裂,至今仍在承受伤痛折磨。
而她本人不仅毫发无损,还身着价值5000美元的奢华服装离开现场,拒绝配合警方的酒精测试。
更令人咋舌的是,她坐拥悉尼东区顶层豪宅与两辆劳斯莱斯,却能在无金钱条件的保释条款下安然脱身,每日只需遵守宵禁即可自由活动。
两度缺席庭审的操作,更是将特权感”拉满。第一次以视讯方式敷衍出庭,第二次干脆彻底失联,法院的庭审安排仿佛成了她可以随意更改的日程表。
这背后,离不开“金牌律师”John Korn的运作。这位曾助高云翔性侵案翻盘的刑辩高手,每小时收费高达上千澳元,普通家庭根本无力承担。
![]()
他在法庭外的回应堪称“话术典范”:被问财富来源时声称“从未过问”,既不否认也不承认,默认了优渥家境的事实;被问是否关注舆论时,一句“她很害羞”便轻描淡写带过,全然不顾受害者的痛苦与公众的质疑。
更耐人寻味的是律师透露的“谈判路线”:先与警方进行非正式调解,再与 “高层”沟通,若达不成“预期结果”便拒绝答辩。
这哪里是接受法律审判,分明是用资本铺路,试图将刑事案件变成一场可以讨价还价的交易。
四项指控中,危险驾驶致严重人身伤害,最高可判7年监禁,但从目前的进展来看,这场司法程序更像是在给财富留出运作空间。
有人说,这是澳大利亚的法律程序使然,但普通民众若敢如此藐视法庭,恐怕早已被撤销保释、收监待审。
![]()
杨兰兰的“全身而退”,本质上是财富堆砌出的特权:昂贵的律师团队、模糊的身份背景、从容的拖延战术,让本应公正的法律程序沦为有钱人的“保护伞”。
受害者躺在病床上承受身体与精神的双重创伤,而肇事者却能躲在豪宅里,让律师用专业话术周旋,这难道就是所谓的“司法公正”?
这场案件的核心争议,早已超越了交通肇事本身,直指一个更普遍的问题:当金钱可以撬动司法程序,当特权可以无视法律尊严,普通民众的安全感从何而来?20多名华人旁听者的到场,正是对公平正义的朴素期待。
他们想看的,不是杨兰兰的真面目,而是法律对强者的约束、对弱者的保护。
![]()
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公平公正,它不该是富人手中的玩物,更不该在特权面前变得苍白无力。
杨兰兰案的最终判决尚未可知,但两度缺席庭审的闹剧,已经敲响警钟:若财富能成为藐视法律的底气,若特权能凌驾于正义之上,那么每个普通人,都可能成为潜在的受害者。
11月14日的庭审即将到来,人们期待看到的不是又一次延期,而是法律应有的刚性。
杨兰兰是否会出庭?所谓的“谈判”能否给受害者一个交代?
![]()
这些问题的答案,不仅关乎个案的公正,更关乎公众对司法体系的信任。毕竟,在公平正义的天平上,财富与特权本就不该有任何分量。
若法律只能制裁普通人,却对有钱人网开一面,这样的司法体系,终将失去它存在的意义。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