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18日,北京日报的媒体账号上,有一篇纪念杨振宁的文章:《科学丰碑,家国脊梁!追忆杨振宁:超越时代的大师遗产》,文中多有对杨大师的溢美之词,自是不言而喻。
不过,有网友提到了前几天,同是在北京日报上,却发表了另一篇题为《拿没拿洋奖项,不是定义中国发展水平的指标》
这篇文章中,对于诺奖有着如此评论:“……盛名之下,环绕诺奖的争议,也从未停息。即便是其中公认相对客观的自然科学奖项,也绝非完美的‘度量衡’”。
文章称诺奖存在以下主要问题:“评选标准存在争议”;”“评选结果存在‘时差’”;“评选理念存在分歧”云云。
“……拿着一把本身难言客观,甚至带有滤镜和私货的尺子,判定日新月异的中国,无异于刻舟求剑……”
显然,时隔不久关于诺奖的两篇文章,相继出现在同一家媒体上,观点却是如此的错位抵牾,这是不是颇有点尴尬呢?
![]()
更为尴尬的是,还有网友扒出北京日报多年来发表过的诺奖评论,让人感觉到更有一种打脸的滋味上心头:
这些发表在过往时期《北京日报》上的文章,题目分别是:
1、2015年《北京日报》评论:《赞一个!屠呦呦瑞典捧诺奖,这块奖牌分量真不轻》。
2、2018年《北京日报》评论:《日本真正的可怕之处:18年里18人拿了诺贝尔奖!》。
3、2019年《北京日报》评论:《骄傲!屠呦呦与爱因斯坦并列!真正的中华之光》。
如此一手执矛、一手擎盾的自我互搏形象,是不是就已呼之欲出了呢?
这般给诺奖贴上“洋标签”——“洋奖”之名时,就能如此“懒惰”地驳倒论敌吗?事实上,其中的逻辑错误甚是明显:
其一,自树“稻草人”,虚设攻击靶子,进行唐吉诃德式的“长矛大战风车”,而实则是“关公战秦琼”罢了。
比如,在现实中,真的会有人真将“洋奖”当作“定义国家发展水平”的唯一或核心标准吗?其实非也。
这只不过是有人拿洋奖来对比,作为我们发展的一种参考或样本而已,从来没有谁会正无知到要用诺奖定义中国的发展。
![]()
人们关注“洋奖”,也只不过是希望我们以此为参照,让我们的基础科学、从0到1的发明创造,也能不断出现,甚至能像近邻日本那样,在本世纪就已产生22个诺奖,来以此推动中国的科技进步,和对于人类科技做出的巨大贡献。
以洋奖为参考坐标,而非评定标尺,这才是绝大多数国人的正常思想与思维,而非这篇文章自设并攻击的靶子——拿洋奖定义中国的发展。
其二,只玩辩证法,回避逻辑性。
对于诺奖等洋奖——特别是其中的社科类和人文类诺奖,这篇文章几乎给判了死刑,这就像此前金灿荣所言:这些文科类诺奖完全臭大街了。
但事实上,真的如此吗?这显然是一种非黑即白的思维、二元对立的认知。
像这种将诺奖定义为“政治工具、政治打手”的说辞;还有像金灿荣最近竟称“日本获这么多诺奖,或跟其与评委会沟通在关”——国人惯用的此类做法,现在已很难再蒙蔽更多人的眼睛了。
![]()
诺奖当然并不完美,亦会存在一些不足,甚至是在人文类的奖项上,存在一定的政治立场、意识形态先行的问题,但承认诺奖仍是全世界最有影响力的评奖,这对于中国人来说真的很难吗?
这样的做法,不啻于将自己扔进了井底,自我窄化了认知,这最终只会让我们望着井口的葡萄,流着口水说其酸了。
还有,本该就事论事,有理有据讨论诺奖的优与劣之问,而北京日报此文却将关注点转移到了“我们无须洋奖定义自身”上去了,如此移花接木的手法,显然有转移焦点之嫌,但这不正好说明自己的内心并非那么自信吗?
我们不是常常大谈“事实求是、一切联系际”等哲学名言吗?可是,如此自树靶子批洋奖的文章,却人为割裂了诺奖等对科学发展、推动进步的作用——试想:诺奖真的像“项中专”们所言的“无用论”吗?
事实上,正是以诺奖为代表的人类科学进步,深刻推动了社会的发展,这从北京日报评论杨振宁的文章中,将这位华人及屠呦呦与爱因斯坦相提并论上,就能得到鲜明的证明。
现在似乎有一倾向,就是认为,只要贴上一个“洋”字,或是“西方”二字,则必批之,这样就能彰显坚定的“政治正确性”
![]()
可是,像我们获得了国际奥林匹克金牌时,这些人怎么不仇视“洋奖”了?此奖也不能定义我们的教育水平吗?那就应坚决不参加,并视之为垃圾、拒之门外——这只不过是实用主义的“为我所用论”之“伪辩证法”罢了。
我们当然不必迷信诺奖等“洋奖”,而只是将其作为一个参考、比照,以此让我们看到自身的缺陷或进步而已。
同时,我们也不应成了非此即彼、非黑即白的走卒,不能都学金灿荣式的话术——言什么“双赢,就是我们赢两次”,因而就要将一切沾上“洋”字的东西,给故意和人为贬低得一无是处。
事实上,如此自制的“二元化思维”苦果,我们已经吃了很多,如果仍然如此“忌吃不记打”的话,自痛的悲哀与后悔的痛苦,最终仍会是自酿自饮了……
科技强国的路上,事实上,我们既需要诺奖得主杨振宁式的从0到1的基础研究性突破,也需要屠呦呦式的应用转化新成果。
对待诺奖的正确态度,避免从过度的“仰视崇拜”,到无限“俯视批判”的两极摇摆,只有建立在实事求是基础之上,形成“平视世界”体系与眼界,才是我们携手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必由之路!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