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刘,你那年真掀过桌子?”——1979年暮春,中央军委某康复院的茶室里,王震半开玩笑地问。面对老战友的调侃,已满头银发的刘昌毅只是嘿地一笑,端起粗瓷茶碗,自顾自喝了一口。那只握杯的手,虎口依旧鼓起,里面仍残留着两枚抗战时期没能取出的弹片。
![]()
他的外号“猛张飞”并不是战场上喊出来的,而是战友们在饭桌边、操场旁一点点喊出来的。火爆、直率、不拐弯,这是最直观的标签。可要追根溯源,这份性格是被贫寒、硝烟和屡次死里逃生硬生生浇铸出来的。
1914年冬,鄂豫皖交界处冷得透骨,刘昌毅出生在一个庄稼汉家。穷得连鞋底都塞不住稻草,他还偏偏记性好,书读得快。然而三个月的私塾结束后,学费成了奢望,他转而去裁缝铺当学徒。谁也没想到,那位踩着缝纫机的师傅是一名地下党员。夜深人静时,师傅绘声绘色讲起打土豪、分田地的故事,小学徒听得两眼放光,心里像点着了炭火。
![]()
15岁那年,黄安发动青年参军,刘昌毅偷偷在家门口刻下“从军报国”四个歪歪扭扭的字,然后背起铺盖去了苏区。这一去,他在枪林弹雨里连着翻了三道坎,每一道都够把命留下。
第一道坎是1933年的川北。张国焘以“肃反”之名刀光剑影,许多红军干部被错杀。刘昌毅那时是三十六团二营长,深夜被绑,手腕勒出血槽。行刑号令差点就下达,幸好团长余天云拍马赶到,扯着嗓子一句“先打仗再说”把人抢了回来。绳索刚解,他没多问缘由,直接领兵上阵。有人后怕,他却一句话:“活着就继续干,死了也当交学费。”这话听着硬,可部下心里踏实。
![]()
同年秋攻草坝,火力网像铁帘子。刘昌毅胳膊中弹后仍往前爬,想摸清对面机枪暗堡的准确方位。一发炮弹在十米外炸开,刹那间碎石与泥土吞没了他。警卫员把他抬回后方,军医宣布无生命迹象,战友甚至写好了讣告。棺材板刚合,他的手指忽然抽动。那场“诈死”让他从此多了句口头禅:“马克思那边排不上队,我还得留在人间。”
第三次临门一脚是1946年息县阻击战。五颗子弹几乎在同一条直线上穿过他的肩背,大夫缺器械,只敢用止血钳夹出浅层弹头。刘昌毅疼得汗珠直流,却咬紧牙关吼:“胆子再大点,用刀挖!”主刀医生潘世珍连做三次手术,仍有两颗铅头残留体内。之后很长一段时间,他常在凌晨被高烧折腾醒,醒来第一件事就是摸一摸床头的驳壳枪,以确认自己还活着。
三道坎过后,“猛张飞”的名号彻底坐实,但暴脾气并不只冲敌人。1948年底,淮海战役告捷,三纵队端掉了黄维兵团。庆功宴上,邓小平举杯时随口一句“你们那天嚯嚯掉五百斤猪肉”,原本就是调侃。刘昌毅脸一沉,啪地把酒盅拍翻,桌子跟着掀起半尺高,汤汁四溅。会场瞬间寂静,没人敢吭声。邓小平却摆摆手,让众人继续。散席后有人劝,邓小平笑道:“刘昌毅那火,还像炮弹,炸响就完事。”
![]()
1955年授衔,刘昌毅被授予中将。颁奖台上,他挺胸敬礼,台下士兵私下议论:“猛张飞不发作了?”事实证明,火爆只是暂时收敛。一次铁路整风,两名军管干部在列车上拒补票,还动手推搡乘务员。总参给华中军区下了通报批评。刘昌毅认为底下人不会干这种事,腿伤未愈就策马几十里赶去总部,揪着相关处长问到底,折腾得高层哭笑不得。刘伯承出面解释,他才拄拐回师部。
外界常说将门虎气要传家,到自家小辈身上就得放软,可刘昌毅偏不。七十年代初,他三儿子带未婚妻赵荣光回家。姑娘出身军旅世家,落落大方,自觉应付得来未来公爹。饭前,刘昌毅把她叫到书房,条分缕析讲了“做人、行军、处世”三点要求,语速极快带浓重方言。姑娘紧张,连半句都没领会,只得老实回答“没听懂”。一句话点燃导火索。刘昌毅猛地一拍桌:“没听懂?是心不在焉!”声如炸雷,赵荣光眼泪掉个不停,厨房炊烟都被这哭声压住。家人左右劝,最后姑娘一边啜泣一边复述,算是过关。这段插曲后来成了刘家酒桌上的经典笑料,老人却始终维持严肃:“对部下宽,对家人严,才是真公私分明。”
![]()
火爆背后也有柔软。任福州军区副司令期间,刘昌毅常暗中帮老区子弟进军校,从不留名。军史馆的一份名单显示,仅1960—1964年,他写过七十多份亲笔推荐信。有人劝他低调,他回答:“我欠黄安那片土地的账,多做一点算一点。”
1998年,刘昌毅在北京逝世。临终前,护士听见他含糊地说:“弹片还在,有点烫。”那两颗铅头伴随他半个世纪,似乎也在提示:火爆脾气未曾消散,只是沉入骨髓。不少老兵闻讯从各地赶来,他们站在灵堂前不约而同想起一句老话——“猛将横刀立马,也得真心护兵。”
![]()
这就是刘昌毅,一个被战火塑形、被误解锤炼、被敬畏簇拥的“猛张飞”。他的脾性或许与时代格格不入,却又恰恰代表了那个年代钢铁般的真。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