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63岁刘思齐谈到毛岸英时,仍旧一往情深:我什么时候也忘不了他

0
分享至

1950年10月25日凌晨,北京城里秋风发紧,协和医院三层的一盏壁灯亮到通宵。刘思齐刚做完阑尾手术,疼痛还在,可她记住的却是丈夫推门那一刻的急促脚步声。毛岸英额头覆着细汗,脱口一句“明天我要出个远门”,却没给出任何细节。她只当又是一趟保密的公务差,顺势叮嘱了几句家常,小夫妻在病床前谈到深夜。谁也没料到,这段话成了诀别。



他们的相识要追溯到1948年初春。那年刘思齐18岁,在西柏坡随中央机关学习俄语。毛岸英比她大8岁,抗战和留苏的生活磨去了少年意气,留下冷静沉稳。两人在翻译课上第一次配合默读《列宁文选》,一个抬头,一个低头,短短几分钟却留下深刻印象。不久,毛主席批准了长子与这位烈士遗孤的恋爱。1949年10月16日,新中国刚刚诞生半个月,两人在中南海勤政殿举行婚礼。新郎26岁,新娘19岁,没鞭炮,没请柬,围观的都是忙碌的工作人员,可两人笑得很灿烂。

婚后一年,毛岸英的行踪变得频繁而神秘。刘思齐习惯了这份隐秘——在革命年代,保密就是安全。她靠读书与速记打发日子,还每周去向公公汇报生活。毛主席虽公务繁重,却必留出一刻“听孩子们说话”。一次闲谈,主席轻拍茶几:“小刘,把身体养好,一切都有岸英。”那一声叮咛,后来成了老人家最沉痛的回响。

10月26日,毛岸英随志愿军指挥机关抵达安东(今丹东),随后进入朝鲜境内。此时的志愿军总部刚刚组建不久,需要懂俄语、熟西方军事史的翻译,他成了不二人选。11月25日,他随彭德怀指挥二次战役,白天校对文件,夜晚反复研究敌军空情图。12月初,美军开始大规模空袭后方。1950年12月25日11时许,飞来一组F-80战机,一排凝固汽油弹吞没小树林。毛岸英与参谋高瑞欣来不及转移,在火海中牺牲。此时距他跨过鸭绿江,仅40天。



噩耗通过密电发往北京。叶子龙按总理指示把电报压在抽屉里,想等主席心情稳定再说。雪落得愈发厚重,直到1951年1月初,毛主席亲自翻阅作战简报才发现长子已殉国。那天深夜,他在灯下写下一行钢笔字: “岸英已尽孝于国,吾当忍痛前行。”写完放回抽屉,整整坐了两个时辰。

对于刘思齐,这份悲痛被延迟告知。她继续每周赴中南海,替公公整理报刊,有时递上一碗亲手熬的排骨汤。主席强作欢颜,不敢让泪意溢出。拖到1953年初,一道再无法延缓的选择摆在面前——说,还是继续隐瞒。那天午后,勤政殿静得连落针都响。主席望着这个刚23岁的孩子,低沉开口:“岸英,他……已为国家牺牲。”短短十几个字,像重锤击在胸口。刘思齐呆坐良久,嘴唇发白,随后捂脸几乎昏厥。



沉重的哀痛伴随她多年。1955年,她被送往莫斯科大学进修外语。异国长冬的漫长夜晚,她常独坐窗前,揣摩丈夫过去写给自己的那封寥寥两页信。里面只有几句问候,却被她读到纸角发黄。朋友劝她重新规划人生,她只是淡淡一句:“不急。”这一份执念,持续到1962年。

转机来自毛主席的一次“家里事”。老人家知儿媳孤身难捱,嘱咐空军副司令刘震物色合适青年。几番接触后,曾在苏联空军学院学习航空工程的杨茂之进入视线。杨家世代渔民出身,家风质朴。经过近一年交往,刘思齐点头同意。1962年9月,两人在北京举行简朴婚礼。当晚,毛主席召见小两口,笑称:“从今往后,岸英也有人替我照顾你。”一句温言,化开几年的沉雪。



婚后,刘思齐调入军委工程兵政治部,杨茂之任空军强击机教研室教员。夫妻俩先后诞下两女两男。孩子们长到能读懂历史时,母亲把那枚志愿军烈士纪念章拿出来,轻声告诉他们:“这是你们的大舅,也是妈妈年轻时的全部青春。”孩子们肃立无言,家中多添一份庄重。

进入上世纪八十年代,朝鲜政府多次邀请烈士亲属扫墓。1985年清明节前夕,刘思齐第三次踏上平壤。志愿军烈士陵园松柏苍劲,她轻抚墓碑,喃喃一句:“我来看你。”同行战友记得,她站立许久,没让泪滴下来,仅把一束黄色菊花插在墓前。



1993年深秋,北京卫戍区组织一次老同志座谈。已63岁的刘思齐在会上被问及往事,她顿了顿,只答十七字:“我什么时候也忘不了他。”这句话如同宣言,道尽四十余载情感沉淀。

岁月推移,刘思齐与杨茂之先后离休。她把更多精力投入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常被请去学校讲述志愿军故事。每逢讲到“火海中的岸英”,声音总会低下去,却从没有避而不谈。她说过:“苦痛也是财富,能让孩子们懂得今天的和平是怎样来的。”

毛主席生前把刘思齐称作“女儿”“儿媳”兼“同志”。这种特殊身份,让她在长达半个世纪的时光里承担三重情感:父辈的期望,丈夫的遗愿,以及自己的未来。晚年翻看旧影,她依然能准确报出毛岸英的生日、入伍日期、牺牲时刻。那份精确,像一条清晰的时间轴,证明记忆从未模糊。



至此,63岁的刘思齐已走过漫长人生,却仍把“毛岸英”三个字放在心头最柔软处。有人问她为何如此执着,她轻轻摇头,并未多言。对她而言,一句“我什么时候也忘不了他”足矣。

声明:个人原创,仅供参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南书房 incentive-icons
南书房
我负责写,你负责看
11326文章数 16670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