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8日,月亮姐姐在视频中推开央视频工作室大门的画面,像一把钥匙突然拧开了记忆的闸门。她轻声说出的“不是离开,是换一个离梦想更近的家”,让尼格买提的调侃留言“不要小朋友了”瞬间变成一颗催泪弹——这位陪伴两代人成长的央视少儿频道主持人,正式开启了职业新篇章。
![]()
image
一则官宣视频引发的“回忆杀”
镜头里48岁的月亮姐姐依然梳着标志性马尾,但身份已从《大风车》主持人转变为“月亮姐姐工作室”主理人。这种“岗位调整”背后藏着更深层的身份重构:她不再只是节目执行者,而将成为内容创作者与品牌所有者。央视频主持人IP化战略的推进,让这次转型显得水到渠成。
![]()
image
当80后翻出泛黄的节目单,《七巧板》《智慧树》《芝麻开门》这些名字仍能唤醒肌肉记忆——那是放学后扔下书包冲向电视机的条件反射。月亮姐姐教唱的100多首原创儿歌,处理自闭症男孩情绪危机的温柔,甚至录制备播时安抚失误儿童的细节,构建起“10亿人白月光”的集体印象。在短视频时代狂轰滥炸的娱乐化主持风格中,这种邻家姐姐式的真诚成了绝版品。
![]()
image
社交媒体上的“集体失语症”
微博热搜下“我的童年解散了”的5.2万点赞,抖音评论区“少儿频道只剩回忆”的刷屏,暴露出代际创伤的冰山一角。这种情绪在央视官网更新主持人名单时达到峰值:继董浩叔叔、金龟子之后,月亮姐姐的名字从CCTV-14消失,标志着体制内少儿IP黄金时代的落幕。有网友翻出她曾为白血病患儿筹款、制作公益音乐剧的往事,感叹“守护童年的人终将老去”。
![]()
image
工作室转型:童年IP的另一种延续
央视频的布局早已透露端倪。新工作室可能深耕亲子教育短视频,开发“月亮姐姐”儿歌IP,或打造线上线下成长社区——39岁生子后,她公开谈论的育儿经验将成为珍贵内容资产。就像她在视频里强调的“无限可能”,这次转型本质是童年符号的数字化迁徙。
成长终究是场漫长的告别。但真正的童年不会消失,它只是化作《七巧板》里的彩色积木,被月亮姐姐装进行李箱,带往更远的未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