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声明:内容取材于网络
中国一纸制裁令搅动全球产业链。
韩华海洋旗下 5 家美国子公司被明令禁止对华合作。
美国率先激烈抗议,称中方“干预私营企业”,实则因制裁击碎其借韩企降本增效、获取中国战略资源的算盘。
而韩国已尝到苦果,国会测算损失或超 850 亿韩元。
![]()
韩国企业被制裁,美国比韩国更着急?
10月14日中国商务部第6号令一出,韩国第三大船企韩华海洋的股价当天暴跌12%,美国国务院在48小时内紧急发表三份声明抗议。
![]()
被禁止与中国合作的韩华海洋,已经有两家欧洲客户暂停订单谈判,上游供应商集体停止发货,连车间里20多名中国籍技术工人都办理了离职手续。
更让人意外的是,这场制裁的核心靶点不是美国企业,而是一家韩国公司,可最先跳出来抗议的却是美国。
![]()
美国国务院发言人在声明里直言“这是对私营企业的粗暴干预”,却对韩华海洋用中国稀土造军用部件的事只字不提。
韩国民力量党议员刘永元在国会披露的一组数据更让人咋舌,未来两年韩国造船业因此遭受的损失将高达850亿韩元,相当于韩华海洋去年全年净利润的1.5倍。
![]()
韩华造船厂组装的美国海军补给舰雷达系统中,用到的稀土来自中国内蒙古的稀土矿。
这些稀土是以民用配额的名义进口的,按照规定只能用于民用船舶制造,可韩华海洋却把它加工成了军用雷达零件。
这种“民用转军用”的操作并非偶然。
![]()
韩华触碰中国红线
2024年3月,韩华海洋给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发过一封密函,里面详细规划了如何利用中国供应链优势降低美国军用船舶建造成本。
函件里明确提到,使用中国稀土可以使雷达组件成本降低30%,雇佣中国籍焊工能节省25%的人工成本。
这份函件后来被曝光,成为中方制裁的关键依据之一。
![]()
中国在造船产业链的话语权,远超出很多人的想象。
全球每三艘新船中就有一艘是中国造的,35%的全球市场份额让中国稳居第一。
更关键的是配套产业,船用钢板中国的产量占全球42%,螺旋桨国产化率达到98%,就连韩国现代重工这样的巨头,每年都要从中国进口12万吨船用钢板。
韩华海洋的造船厂更是离不开中国供应链,其使用的液压系统来自上海,导航设备来自青岛,甚至焊接用的特种焊丝都要从天津采购。
![]()
制裁生效后,韩华海洋的供应链立刻出现断裂。
10月16日,青岛一家船舶设备公司就停止了向韩华发货,这批价值2300万元的液压阀是三艘美国补给舰的关键部件。
更严重的是稀土供应,韩华海洋每年需要的80吨稀土中,有65吨来自中国,澳大利亚虽然能提供部分稀土,但提纯技术不过关,生产出的部件合格率只有中国产品的70%。
日本倒是有合格的稀土加工品,可价格是中国的2.3倍,要是换成日本原料,单船成本就要增加180万美元。
![]()
车间里的中国籍工人离职更让韩华头疼。
这些工人都是有十年以上经验的熟练技工,擅长军用船舶的精密焊接,韩国本地工人需要三个月才能掌握的技术,他们一周就能上手。
韩华海洋曾试图挽留,提出月薪翻倍的条件,但按照制裁规定,中国公民不能为被制裁企业提供服务,这些工人只能无奈离职。
接替他们的韩国工人上岗后,仅焊接合格率就从99.2%降到了91.5%,每艘船的返工成本增加了40万美元。
美国的焦虑比韩国更甚。
![]()
美方陷入焦虑
这些年美国造船业一直在走下坡路,2024年本土造船厂的产能只有中国的1/5,熟练工人缺口达到3.2万人。
为了振兴造船业,美国国防部推出“造船回流计划”,拉上韩华海洋合作就是想借助韩国的技术和中国的供应链。
按照原计划,韩华海洋在美国密西西比州建厂,用中国的原材料和设备造舰,能把成本降低15%,可制裁让这个计划彻底泡汤。
![]()
美国海军的损失更直接。
稀土是制造雷达和发动机涡轮叶片的关键材料,美军每年需要的120吨军用稀土中,有30%是通过韩华这样的民用渠道间接从中国获得的。
现在这条渠道被切断,美军的驱逐舰建造计划已经受到影响。
原本计划2025年交付的两艘驱逐舰,因为缺少稀土部件,交付时间不得不推迟到2026年。
美国商务部紧急联合国防部启动“稀土供应链应急计划”,想联合澳大利亚、加拿大扩大产能,但行业专家测算,至少需要3到5年才能形成有效供给。
![]()
美国的抗议非常双标。
过去十年,美国以“国家安全”为由制裁了超过600家中国企业,2023年还禁止向中国出口高端造船设备。
可轮到中国依法制裁违规企业时,美国却跳出来说“干预私营企业”。
更讽刺的是,美国制裁中国企业时从不顾及其供应链影响,而中国这次制裁,特意避开了韩华海洋的民用船舶业务,只针对其美国子公司和军用合作项目,已经留足了余地。
![]()
韩国的日子更不好过。
除了韩华海洋的直接损失,整个造船业都受到牵连。
10月18日,德国赫伯罗特航运公司宣布暂停与韩华海洋的合作洽谈,原本计划订购的5艘集装箱船订单泡汤,这单生意价值12亿美元。
另一家欧洲航运公司地中海航运也表示要重新评估与韩华的合作,担心制裁会影响交货时间。
韩国造船业2024年的新接订单中,欧洲客户占比达到45%,这些客户的犹豫让韩国造船业雪上加霜。
![]()
这场由制裁引发的产业链风波,最终会如何收场还不好说,但有一点已经很明确,那就是全球产业链的稳定发展,需要各国和企业都遵守规则。
中国的制裁不是为了打贸易战,而是为了维护自身利益和规则尊严。
韩华海洋850亿韩元的损失,与其说是中国制裁造成的,不如说是企业违规经营的必然结果。
未来,随着全球产业链的进一步重构,企业的合规意识会越来越重要。
像韩华海洋这样“踩红线”的行为,只会越来越难行得通。
对于各国来说,与其在制裁发生后激烈抗议,不如提前规范企业行为,让产业链在规则框架内健康发展,这才是长久之计。
文/编辑:Alone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