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岁,本是人生最美好的年华,正值“当打之年”,然而却成了令很多职场人焦虑、害怕的年龄线。
“年龄35岁以下“,是包括公务员招考在内的很多政府、企事业单位招聘的“硬杠子”。人一旦过了35岁,似乎自然而然就失去了参与竞争的机会,任凭你是谁。看起来一把尺子量到底,很公平,实则隐性设置了一道不公平的壁垒。
就拿近年社会各界高度关注的公务员招录来说,“年龄35岁以下”就是个原则性门槛。在2007年制定、2019年修订并施行的《公务员录用规定》中,就有这样的条款。后来,这一年龄标准线又被很多企事业单位甚至民营企业借用,成为职场中普遍存在又难以逾越的一条”红线“。从这个年龄线最初设置的本意来看,或许是为了响应人才年轻化的号召,让更多的年轻人拥有走上事业舞台、历史前台的机会。
但是,站在另一个层面来看,这条年龄线又慢慢演化为职场一道无形的壁垒。35正值“当打之年”,是最容易出成就一番事业的时候,却由于这道门槛的存在,让很多人连心仪单位的门都迈不进去。由此,社会上出现了一种新的群体情感症候——“35岁焦虑”。很多人害怕35岁的到来,因为这将意味着人生少了很多选择的机会,少了可以搏一搏的机会。35岁,在职场几乎成了“即将老去”的代名词。
其实,这更多是一条人为设置的障碍。不同年龄阶段的人才,拥有不同的创造力和可能性,社会应该赋予其不同的参与机会,而不是设置一道门槛,完全拒之门外。
35岁以后白手起手或从头再来而取得一番成就的人,数不胜数。43 岁时的任正非在绝境中创立了华为,当时,他正面临着诸多困难和挑战,但凭借着坚定的信念和卓越的领导能力,带领华为逐步发展成为全球领先的信息与通信技术解决方案提供商。35 岁的马云经历两次创业失败后,聚集十八罗汉创立了阿里巴巴。他以独特的商业眼光和创新精神,推动阿里巴巴不断发展,改变了中国乃至全球的商业格局。
![]()
35岁,不应该成为一个人发展的“终止符”,而应该成为其蓄势待发的新起点。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长久以来,各界呼吁打破“35岁门槛”的呼声不绝如缕。原因也不复杂。社会进步的根本目的是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而人的充分发展又会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在中国,伴随着时代的发展,人口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我国已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如果我们再固守“35岁门槛”,显然无法激发更多人群的创造力、创业心,反而可能导致很多人滋生消极情绪,不敢变,不敢动,暮气沉沉,这与整个社会发展的态势与需求也是不相匹配的。
2025年10月15号开始,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2026年度考试录用公务员报名正式启动。这次招考最受瞩目的无疑就是报考者年龄条件的放宽,从原来的35周岁以下放宽到了38周岁以下,对于应届硕士、博士研究生则放宽到了43周岁以下。
对于考生来说,很多原本没有资格条件报考的,现在也可以报考了,当然是个好消息。而这一条件的放宽,更具有风向标的意义,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社会各界诟病已久的“35岁门槛“,让更多的人有了参与的机会。
这显然是一个好的开始,但又仅仅是个开始。毕竟,还有不少地方的招考条件里,“35岁以下”这道门槛赫然在列。而更重要的,是横在人心中的那一道门槛,依然未能完全消除。
国考打破的其实不只是招考年龄这一门槛,而是很多人心目中无形竖起来的一种成见。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里,申公豹有句经典的台词,“人心中的成见就像一座大山,任你怎么努力也休想搬动”。难虽难,但毕竟是人心所向、时代所驱,未来,终究会有越来越多的人不再会因为年龄的局限而被职场拒之门外,进而跨过人心中的成见这座大山,看见人生新的风景。
(本文据2025年10月15日为安徽交通广播908锐评论所写评论底稿修改而成)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