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亚鹏近期风波不断,4.6亿债务争议未平,与海哈金喜的离婚消息又添新话题。这本该是成年人需独自承担的责任与后果,舆论焦点却偏偏跑偏,最终落在了刚满19岁的女儿李嫣身上——“父债女偿”的帽子被硬扣,无端指责接踵而至,这场闹剧里,最无辜的人成了众矢之的。
19岁的李嫣,一夜之间成了舆论靶心。起初李亚鹏官宣离婚时,讨论还围绕着明星婚姻的聚散,可没几天风向就彻底歪了:没人追问债务的解决方案,没人关心海哈金喜与幼女李夏的后续生活,满屏都是对李嫣的恶意揣测。有人嘲讽“跟着这样的爹,人生能好到哪去”,仿佛她的未来早已被父亲的处境定型;更有人翻出她去年看演唱会的照片,只因手中拿着年轻人常见的电子烟,就被贴上“没家教”的标签。
离谱的争议还在升级,“李嫣该不该帮父亲还债”的词条竟被推上讨论榜,甚至有人扒遍她的社交账号:晒出的画作被调侃“能卖多少钱填债”,戴过的小银镯被质疑“价格不菲却不管父亲”,连她住着王菲安排的房子,都成了“自私冷漠”的证据。可没人想过,这些不过是一个19岁女孩的正常生活,却被强行与父亲的债务绑定,沦为他人“吃瓜”的谈资。
这场风波的根源,从来都在李亚鹏自己身上,他的婚姻与事业困局,都是成年人的选择所致。离婚前四个月,海哈金喜还在直播间坦言,为帮他还债,已卖掉别墅换小房子,一顿饭花费不超20元,直言“无条件支持他”;可短短数月后,离婚官宣,这份“支持”戛然而止。直到事后大家才知晓,幼女李夏归海哈金喜抚养,两人约定共同承担育儿责任,但李亚鹏自始至终未主动提及孩子的生活保障,反倒是债务消息接连曝光,显得格外被动。
而李亚鹏的债务问题,也并非突发,而是多年商业决策失误的积累。早年他斥巨资在丽江打造高端小镇项目,因定位过高、受众狭窄,开盘两年销量惨淡,最终只能低价转让股份,亏损惨重;后来跟风入局直播带货,错失行业红利期,未能盈利;后续推出高端白酒,又恰逢行情低迷,再次折戟。每一步选择都是他自主决定,后果本应独自承担,可如今却让家人连带被议论,尤其将矛头指向未成年(刚成年)的女儿,实在毫无道理。
事实上,李嫣从小到大,就没摆脱过“被盯着”的枷锁。刚出生时查出唇腭裂,外界的声音不是纯粹的关心,而是带着窥探欲的“同情”与指点;王菲推掉工作带她四处求医,还为她设立信托基金,就是想给她底气,可她拍段美妆视频,仍被骂“兔唇还敢露脸”;7岁时李亚鹏与王菲离婚,她被拍到跟父亲出门,评论区又满是对长相的抨击。如今刚成年,又要被父亲的债务牵连,仿佛她的人生,永远要被父母的境遇绑架。
更关键的是,从法律到道义,李嫣都没有替父还债的义务。李亚鹏早已澄清,离婚前已做财产公证,无债务牵连;即便仍有未清欠款,法律也从未规定“父债女偿”,道义上,一个19岁的姑娘,本该在为学业忙碌、规划青春,凭什么要扛下4.6亿的重担?王菲的教育观早已给出答案:她从不强加想法给孩子,李嫣想文身便提醒“不后悔就好”,窦靖童想退学便尊重选择,只为让孩子活成自己,而非为他人的错误买单。
可网上的“吃瓜者”,早已忘了“孩子不该为父母错误负责”的底线。他们把对李亚鹏的不满,转嫁到无辜的李嫣身上,用刻薄的话发泄情绪,却忘了她只是个刚成年的女孩。热度终会过去,但那些恶意言论造成的伤害,可能会在她心里留下印记。
与其围着李嫣争论“该不该还债”,不如聚焦真正该负责的人——李亚鹏该如何妥善处理债务,如何承担起对两个女儿的责任。毕竟,能扛住自己人生的,从来只有自己;而真正的理智,是不把无辜者拖入纷争,给一个19岁女孩,留一份本该属于她的平静。
![]()
![]()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