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夜时分,你是否也曾反复回想与伴侣的那场争吵,每一句伤人的话都在脑海中重放,翻来覆去难以入眠?
是否因为一次工作上的失误,就陷入长期的自我怀疑,仿佛整个人都被否定,连抬头面对同事的勇气都变少?
又或者,常常陷入 “如果当初选另一个专业”“如果当时没提分手” 的幻想里,让 “遗憾” 填满当下的生活?
这些看似不同的困境,其实都指向同一个核心问题:我们难以让某些事真正 “翻篇”。
而资深心理咨询师滑洋的新书《翻篇:这都不算事儿》,恰好从专业视角为我们揭开了无法翻篇的心理机制,还提供了温暖又实用的解决方案,帮我们从情绪泥潭中走出来,重新找回轻盈的生活状态。
真的建议每个人,尤其是容易纠结内耗的朋友,都读一读这本书,学会培养一种 “事过不留,人过不究” 的能力。不必在背叛与伤害的泥沼中反复挣扎,不必困在 “为什么是我” 的受害者心态里自我消耗,而是转向 “一切终将过去” 的幸存者智慧。
要知道,摔倒了没关系,重要的是你愿意起身继续向前。没有人能真正束缚你,你随时都可以重新开始,前方总会有更可爱的人、更温暖的事、更广阔的风景在等你。
你始终是自由的。
01
亲密关系中的卡点:
你的世界太小
“你为什么总是这样?”
“你要是能改,我们就不会走到这一步了。”
这样的对话,是不是很耳熟?我们总容易固守自己的立场,要么执着于改变对方,要么等着对方先道歉,结果把一点小摩擦演变成无休止的争吵,最后两败俱伤。
《翻篇》里点醒我们一个关键:等待别人改变,其实是在逃避自己的成长。
书里讲过一个真实案例:因为妈妈把自己心爱的一袋零食送给邻居小孩,女孩对这件事耿耿于怀十几年,长大后甚至会因为伴侣 “没把她的需求放在第一位” 而爆发激烈冲突 —— 她把伴侣当成了自己的 “全世界”,对方的一举一动都被无限放大,一点不合心意就觉得是 “不被爱”。
案例背后藏着关系的真相:当你把某个人、某件事当成全世界时,它的一举一动都会变得无比重要;可一旦你拓宽自己的世界,很多问题就会自然变小。
就像书里说的,破解亲密关系卡点的方法很简单:
去拓展社交圈,多和朋友见面聊天;
去发展兴趣,学一门一直想学的乐器、练喜欢的瑜伽;
去实现自我成长,考个证书、做一份副业……
当你的世界变大了,关系里那些曾经让你歇斯底里的事,慢慢就会变得微不足道。
02
失败与焦虑:
你不是你的经历
一次考试没考好,就觉得自己 “不是读书的料”;
一个项目搞砸了,就怀疑自己 “能力不行”;
一场演讲失利了,就再也不敢站上讲台……
很多人会因为一次失败,长期陷入自我否定,仿佛人生就停在了那个糟糕的时刻。《翻篇》一针见血地指出,这背后其实是对 “完美自我” 的执念:我们总觉得自己 “应该” 做好每一件事,一旦出错,就会全盘否定自己。
更有意思的是,成功有时也会成为枷锁。书里有个案例:一位博士在一次学术研究中取得了重大突破,得到了业界的认可,可那之后他再也不敢尝试新课题 —— 他怕自己做不好,怕破坏别人心中 “优秀博士” 的形象,于是被困在过去的高光时刻里,连迈出第一步的勇气都没有。
其实无论是失败还是成功,都只是你的经历,不是你的全部。《翻篇》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实用的解药:和你的想法保持距离。
当你因为失败想 “我真的不行” 时,试着告诉自己:“我允许自己有一个‘我不行’的想法,但这不代表我真的不行”;
当你因为怕失去成功而不敢尝试时,就默念:“上次的成功是我的经历,不是我的枷锁”。
你要记住,你从来都不是你的经历,那些好的、坏的,都只是帮你成长的台阶而已。
书中提出的“2055学习原则”,已经帮助大量学生党和职场人摆脱“学不完就放弃”的困境——你不是没时间学,而是没用对方法。
![]()
03
停止 “如果式” 人生:
当下才是真正的着力点
“如果当初选那个专业,现在应该能找到更好的工作吧?”
“如果当时没提分手,我们现在会不会已经结婚了?”
你是不是也常常在心里上演这样的 “如果戏码”?明明知道过去无法改变,却还是忍不住反复回想,把大量的情绪能量都耗在了 “假设” 里。
《翻篇》明确指出,沉迷 “如果” 其实是一种心理逃避:我们通过假设过去的不同可能,来逃避当下需要解决的问题——毕竟想 “如果” 很容易,可面对当下的困难,却需要勇气。
好在书里给出了一套非常落地的 “翻篇工具包”,都是滑洋老师十余年咨询实战总结出来的方法,简单又好用:
比如每天定时检视情绪,设定一个 “情绪复盘时间”;
比如晚上睡前 10 分钟,专门用来梳理当天的情绪,不让焦虑、遗憾随时泛滥;
比如把大问题拆成小步骤,如果你想 “摆脱过去的遗憾”,别一开始就要求自己 “完全放下”,可以先从 “今天不想‘如果’超过 3 次” 开始,一步步推进;
再比如用认知解离技巧,当你又陷入 “我做不好” 的想法时,试着说:“我有一个‘我做不好’的想法,但它不等于事实”。
这些方法看似简单,却能帮我们从 “过去的囚徒”,慢慢变成 “当下的主导者”—— 毕竟只有抓住现在,才能改变未来。
![]()
翻篇,
是可以习得的能力
很多人觉得 “翻篇” 是一种天赋,有人天生就能 “事过不留”,有人却只能困在过去。但《翻篇》告诉我们,翻篇其实是一种可以习得的能力,它有一套系统、温暖又可行的心智成长路径:
从认知重构开始,明白 “问题的大小取决于你的世界的大小”;
到情绪允许,接受自己 “可以暂时不好”,不用强迫自己立刻 “翻篇”;
再到用小行动推动大改变,哪怕只是每天少想一次 “如果”,也是进步。
这本书最打动我的地方,是它没有居高临下地讲大道理,而是用一个个鲜活的案例、生动的比喻,把心理学知识变得亲切又好懂。比如把消极想法比作 “小乌云”,告诉我们 “乌云总会散”;把纠结的小事形容成 “茶杯里的风暴”,笑着说 “茶杯里的风暴在浴缸里不值一提”。读的时候会觉得,就像有个温柔机灵的小伙伴在身边,陪着你一点点走出困境。
无论你现在是为亲密关系烦恼,还是因失败而焦虑,又或者卡在过去的选择里走不出来,都可以读一读《翻篇:这都不算事儿》。它不只能帮你解决眼前的问题,更能帮你建立一种健康的心智模式——未来再遇到风雨时,你不会再轻易被搅乱内心的宁静,因为你已经学会了 “事过不留,人过不究”。
就像书里说的:“世界越大,问题越小。真正的翻篇,是学会用更大的世界,容纳所有的经历。”
当你做到这些就会发现,那些曾经让你夜不能寐、辗转反侧的事,真的,都不算事儿。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