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声明: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前言
近些日子,特朗普政府挥舞100%关税大棒,全球市场为之震颤。
但10月13日,俄专家却直言,这不过是一场“极限施压”大戏,100%关税不过是说说而已,但美国可能不会允许中国在两个方面发展。
俄专家为什么会这样说呢?不允许中国做的是哪两件事情呢?
![]()
编辑:AJY
贸易大棒先砸疼了谁
其实回看特朗普的第一个任期,就能发现一些端倪。
就在2020年,他还签过协议,把一部分商品的加征关税税率从15%降到了7.5%,这被外界普遍看作是一种妥协。
毕竟正如俄科学院通讯院士维克托·苏皮扬所言,特朗普是个商人,他的决策逻辑永远离不开商业和经济利益。
![]()
这次的100%关税威胁,与其说是战略决心,不如说是谈判桌上的漫天要价。
因为它还没真正落下,就先在美国国内引发了一场剧烈地震。
消息传出,华尔街立刻上演了一场恐慌性抛售,道琼斯、纳斯达克、标普500三大股指全线暴跌,单日市值就蒸发了惊人的1.65万亿美元。
![]()
据称这创造了今年4月以来最大的单日跌幅记录,资本市场的哀嚎,只是实体经济痛苦的序曲。
那些严重依赖中国供应链的美国公司,首当其冲地感受到了寒意。
而在广袤的中西部农场,情况则更为惨淡,曾经美国出口大豆总量的六成都销往中国,那是2018年以前的光景,而到了今年,来自中国的采购订单已经降至零。
![]()
这场贸易争端,给美国农民造成的损失估算已高达约450亿美元。
北达科他州大豆种植者协会的主席一语道破天机:“这是一场双输的游戏。”
成本最终会转嫁,压在美国零售商和普通消费者的肩上,这对于极度看重民意支持的特朗普而言,无疑是悬在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
更要命的是,就在这场风暴中,美国联邦政府自己还“掉链子”了。
长达13天以上的停摆,让整个国家的治理能力显得异常脆弱。
为了优先支付130万军人的工资,其他政府机构的拨款都被按下了暂停键。
![]()
这意味着,无数公职人员被迫无薪休假,博物馆和动物园纷纷关门谢客。
农民急需的补贴、小企业嗷嗷待哺的贷款,甚至是关乎民生的国家洪水保险计划,全都陷入停滞。
![]()
就连天空都变得不那么顺畅,由于空中交通管制人员短缺,单日就有近8000架次航班延误。
连财长贝森特都不得不公开承认,政府的停摆和持续的贸易摩擦,正在对实体经济产生“严重影响”。
这一系列的国内乱象,让那记挥向中国的贸易大棒,更像是一柄砸向自己脚背的回旋镖。
![]()
人没凑齐队伍就散了
对外华盛顿的算盘是试图拉拢欧洲和印度,构建一个针对中国的“多对一”包围圈。
财长贝森特四处喊话,呼吁盟友共同对华施压,并强硬表态“美国不会被中国指挥”。
![]()
欧洲那边,起初似乎也给了点面子。
欧盟贸易专员谢夫乔维奇表示,将召集G7会议讨论此事。
丹麦外交大臣也出来表态,说要和美国团结一致,可话锋一转,他又补充说,不想立即报复,对话应该优先。
![]()
这种口头上的团结,掩盖不了欧洲内心深处的矛盾与算计。
德国的高端汽车、法国的先进飞机,这些国家的制造业命脉,在稀土供应和广阔市场上都严重依赖中国。
让他们为了美国而引火烧身,真心实意地“火中取栗”?这不太现实,所谓的强硬,更多是一种抬高自己谈判身价的政治姿态。
![]()
更何况,欧洲自己的能源问题还没解决利索。
虽然与美国签下了一份高达7500亿美元的能源订单,但今年第一季度的实际进口额仅有区区759亿美元。
与此同时,对俄罗斯能源的依赖度,依然维持在30%的水平,这根绳索,决定了欧洲在很多问题上不可能和美国完全同步。
![]()
再看另一个被寄予厚望的“盟友”印度。
这出戏就更具戏剧性了,在俄乌冲突期间,印度摇身一变,成了国际能源市场上的“倒爷”,他们低价购入俄罗斯原油,再转手高价卖给欧洲,里外里赚了54亿美元的差价。
![]()
这种投机行为让美国大为光火。本来想拉个帮手,结果对方却在自己阵营的墙角挖得不亦乐乎,一怒之下,美国反手就对印度商品加征了高达50%的关税,导致双方的贸易谈判直接卡壳。
所谓“反华联盟”,还没等真正成型,就因为各方心怀鬼胎、利益冲突而变得貌合神离,这场外交围堵,最终沦为了一句空谈。
![]()
原来杀招藏在这里
正因为在贸易战线和外交战线上都吃了瘪,美国被迫收缩了战线,将战略重心转移到了两个更隐蔽、但却更致命的领域。
俄罗斯专家们一针见血地指出,美国真正的底线,是绝不允许中国在军事和高科技这两个领域取得突破,这才是关乎全球霸权根基的“命门”。
![]()
![]()
美国的霸权,是建立在美元和强大军事实力的双重支柱之上的,在军事层面,华盛顿的焦虑感几乎写在了脸上。
一方面是自身供应链的脆弱性,以尖端武器F-35战机为例,发动机的关键部件——稀土永磁体,就严重依赖中国的供应。
![]()
数据显示,美国85%的精炼稀土产品都从中国进口。
这意味着,一旦中国真的打出稀土牌,实施严格的出口管制,美国高达78%的国防承包商生产线都可能面临停摆的风险,这是悬在美国军工复合体头上的利剑。
![]()
另一方面,则是对中国研发颠覆性新武器的恐惧,比如传说中的电磁脉冲武器,被一些人形容为“第二核弹”。
有美国官员认为,一旦中国掌握这类能够让信息化军队瞬间瘫痪的技术,美国几十年建立起来的军事优势或将荡然无存,这种对“技术代差”被抹平的焦虑,才是美国最深层的恐惧。
![]()
如果说军事是维持现有霸权的“存量”,那么科技就是决定未来全球领导地位的“增量”,在这场未来之战中,美国更是毫不手软。
策略从过去的全面施压,演变成了“精准打击”,手法多种多样,比如将华为、大疆等科技领军企业列入“实体清单”。
![]()
限制高端芯片设计不可或缺的EDA软件服务,禁止台积电向中国供应7纳米的AI芯片,对航空技术出口进行严格管制。
招招都指向中国产业升级的咽喉,美国之所以如此急迫,看看中国科技的发展速度就明白了。
![]()
仅在“十四五”期间,中国的人工智能企业数量就从1400家暴增至超过5000家,这种追赶速度,让守成者感到了切实的威胁。
不过这场科技战也并非全无阻力,美国科技界曾集体发出警告,反对过于严苛的出口管制,他们担心会因此永久失去庞大的中国市场。
在企业界的压力下,华盛顿的策略也不得不从全面封锁,微调为精准限制,这恰恰说明,遏制中国科技发展的道路,同样会伤及自身。
![]()
结语
归根结底,遏制中国的发展,早已成为美国两党的共识,这与谁坐在白宫的椭圆形办公室里关系不大,特朗普的贸易极限施压,更像是一场大规模的战略试探和佯攻。
因此我们可以预见,中美在贸易层面或许还会有阶段性的缓和与妥协,但在那些看不见的、决定未来的核心战场上,美国的封锁和围堵只会不断加码。
而中国对此显然也洞若观火,坚定不移推动自主创新的步伐,正是对这场持久战最清醒、也是最有力的回应,这场关乎未来的博弈,主动权的天平,正在发生微妙的转移。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