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北京日报报道,9月底,荷兰经济事务与气候政策部一纸部长令,给中国闻泰科技旗下的安世半导体扣上了“国家安全”的帽子,冻结其全球30个主体的资产和知识产权,期限长达一年。更离谱的是,荷兰法庭连开庭审理、充分听取辩护的程序都省了,直接在10月7日裁定剥夺中方管理权,撤掉中方委派的CEO,派了个外籍董事来掌控决策权,连公司股份都交给第三方托管——这哪是什么“维护安全”,分明是把中企合法收购的企业当成了囊中之物,明火执仗地抢夺。
要知道,安世半导体不是什么普通小公司,是闻泰科技花了近三年时间、三次收购、砸了近300亿人民币才完全拿下的行业龙头。它在全球分立与功率芯片领域排得上号,手里握着完整的芯片设计、制造、封测能力,客户名单里全是三星、苹果、特斯拉这种全球顶尖品牌,产品直接供应新能源汽车、工业控制这些关键领域。就这么一家合规经营、为全球产业链做贡献的企业,突然被荷兰用行政和司法手段按住,连基本的商业规则和法治精神都不顾了,说出去谁信这是自诩“尊重法治”的欧洲国家干的事?
![]()
更耐人寻味的是时间点。荷兰动手前几天,美国刚发布“50%穿透规则”,把对“实体清单”企业的管制范围,延伸到了持股50%以上的子公司,而安世半导体正好在这个范畴里。荷兰这边指令刚下,安世的三个外籍高管就同步跳出来,以“治理缺陷”“技术泄露风险”为由告到荷兰法庭,这一套“政府指令-高管响应-法庭裁决”的组合拳打得比训练好的还默契,说背后没有美国的影子,恐怕没人会信。
美国对中国芯片产业的打压早就不是秘密了。从2018年中兴事件开始,就一步步裹着盟友建“芯片铁幕”,从高端制程堵到成熟制程,从芯片产品卡到光刻机、EDA工具这些上游设备,现在连人才流动都要限制。这次对安世动手,本质上就是怕中国掌控功率半导体这种关键环节,断了美国及其盟友在新能源汽车等产业的后路,削弱中国在半导体行业的话语权。荷兰倒好,甘愿当美国的“马前卒”,把自己的经济利益抛到脑后,忘了自己的命脉早就和中国绑在了一起。
![]()
荷兰统计局的数据摆着呢,除了氟石和铋,荷兰至少有5种关键材料完全依赖中国供应,缺了任何一种,它的高科技产业和新能源项目都得停摆。先说说重晶石,也就是氧化钡,这是造半导体和光学玻璃的基础原料,荷兰ASML的光刻机供应链里,多少电子元件得靠它保证稳定性?没有重晶石,荷兰想造先进芯片,门都没有。再看钴,现在欧盟都在推能源转型,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离了钴根本玩不转,中国要是限制供应,荷兰的新能源计划至少得往后拖好几年。
还有镁,去年荷兰光从中国进口镁制品就花了2.74亿欧元。镁合金又轻又结实,造电动汽车车身、风力涡轮机叶片全靠它,荷兰自己的统计专家都承认,这东西找不到替代品,依赖性根本解不了。锰也一样,荷兰每年进口额1.78亿欧元,用来增强钢材的韧性和防腐性,建筑、金属加工、汽车制造行业离了它,生产出来的东西要么不耐用,要么成本飙升。最后是钽,高端制造业的“刚需品”,航空航天设备、军事装备里的耐高温电容,还有高端芯片,都得用它,荷兰的精密仪器和特种芯片生产线,少了钽马上就得瘫痪。
![]()
有人可能会问,荷兰不会从其他国家买吗?还真没那么容易。中国在这些材料的开采和加工领域领先多年,欧盟现在才想起找矿,远水根本解不了近渴。而且中国手里还有《反外国制裁法》当后盾,真要反制,名正言顺。现在中方已经出手了,安世半导体根据中国商务部的出口管制公告,禁止中国工厂出口特定成品部件和子组件,直接让荷兰手里的“控制权”变成了空架子——就算抢了管理权,拿不到中国生产的芯片,还不是白搭?这一招下去,欧洲制造业已经开始“芯片焦虑”,有些车企都启动“芯片配给制”了,荷兰想“保障欧洲芯片供应”的初衷,彻底成了笑话。
说到底,荷兰这次的行为就是短视的冒险。跟着美国打压中国企业,以为能占到便宜,却忘了自己的经济命脉捏在别人手里。中方从来不想挑事,但也绝不怕事,这5张关键材料的反制王牌,就是给荷兰的警告。要是荷兰还执迷不悟,继续这种明抢的行径,最后付出沉重代价的,只会是它自己。而这场闹剧也给所有中企提了个醒,在中美博弈的大背景下,海外投资必须把“地缘政治风险”刻在脑子里,同时也得相信,中国有足够的实力和底气,为自己的企业撑腰。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