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64岁才明白:参加老年活动,这3个原则必须坚持

分享至

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建华哥,你可不能走啊!」

「就是,我们都是看着你的面子才加入的,你一走我们怎么办?」

刘建华看着围在身边的七八个老人,每个人脸上都写满了焦急和不安。

三个月前,他还是这个「夕阳红摄影协会」最受欢迎的会员,大家都喊他「建华老师」。

可现在,他却想要退出所有的老年活动,回到那个安静的家中。

「你们不懂,这里面的水太深了。」

刘建华摇摇头,眼中满是疲惫。

如果他早点明白那3个原则,如果他能坚持住底线,现在的一切会是多么不同...



01

刘建华今年64岁,刚从市图书馆退休,总觉得不自在。

按理说,每月四千多的退休金,加上老伴张秀英每月两千多的退休金,日子过得还算不错。

可是最近几个月,他却感到前所未有的孤独和无聊。

「老刘,你这天天在家里待着也不是个事儿。」

张秀英看着坐在沙发上发呆的丈夫,忍不住说道。

「要不你也去参加点活动?」

「什么活动?」

刘建华有些没精神地问。

「小区里不是有很多老年活动吗?什么合唱团、太极队、摄影协会的。」

张秀英坐到他身边,「你不是一直喜欢拍照吗?」

刘建华想了想,确实,退休后的生活太单调了。

每天就是买菜、做饭、看电视,偶尔和老同事聚聚餐,但大家都有各自的生活,也不可能天天见面。

「那我去看看吧。」

第二天上午,刘建华在小区公告栏看到了「夕阳红摄影协会」的招新通知。

「每周三次活动,免费学习摄影技巧,定期组织采风活动。」

这个介绍让刘建华很感兴趣,他拨通了上面的电话号码。

「喂,您好,请问是摄影协会吗?」

「是的,您是想了解我们协会的情况吗?」

电话那头传来一个中年男人的声音,听起来很热情。

「我想参加你们的活动。」

「太好了!我是协会的会长王志远,您什么时候方便,我们见个面?」

「今天下午可以吗?」

「当然可以,我们在阳光咖啡厅见面。」

下午两点,刘建华来到约定的咖啡厅。

王志远看起来五十多岁,穿着很得体,说话也很有条理。

「刘老师,您以前是做什么工作的?」

王志远一边给刘建华倒茶,一边询问。

「我在市图书馆工作了三十多年,刚退休半年。」

「那您的文化水平一定很高,我们协会正需要您这样的人才。」

王志远的话让刘建华心里很舒服。

「我们协会现在有三十多个会员,都是退休的老同志。」

王志远拿出一个相册,「这是我们最近的一些活动照片。」

刘建华翻看着照片,里面都是一些老年人在各个景点拍照的场景,看起来确实很有意思。

「我们每周有三次活动,周二是理论学习,周四是实践拍摄,周六是作品交流。」

王志远介绍着,「而且我们还经常组织外出采风,去年我们去了九华山、黄山、泰山。」

「听起来不错。」

刘建华点点头,「需要交费吗?」

「会费每年三百块,主要用于活动场地租赁和设备购买。」

王志远笑着说,「这点钱对您来说应该不算什么。」

刘建华觉得三百块钱确实不多,当场就决定加入。

「太好了,刘老师,欢迎您加入我们的大家庭。」

王志远显得很高兴,「明天就是周二的理论学习,您一定要来参加。」

回到家,刘建华把这件事告诉了张秀英。

「挺好的,你有个爱好总比天天在家闲着强。」

张秀英也很支持,「不过你要注意身体,别太累了。」

「知道了,就是拍拍照,能有多累。」

刘建华心情不错,感觉生活终于有了新的色彩。

02

第二天下午,刘建华来到摄影协会的活动场所,是社区活动中心的一间会议室。

里面已经坐了二十多个老人,男女都有,年龄大都在六十岁以上。

「各位老师,我给大家介绍一下,这是我们的新会员刘建华老师。」

王志远让刘建华站起来介绍自己。

「大家好,我叫刘建华,刚从市图书馆退休,很高兴能加入我们这个大家庭。」

「欢迎欢迎!」

「建华老师,以后多多指教。」

大家的热情让刘建华感到很温暖。

「建华老师,您坐我旁边。」

一个六十多岁的老太太主动招呼他,「我叫李秀芳,加入协会两年了。」

「李老师,麻烦您了。」

刘建华坐下来,发现这些老人都很友善。

「今天我们学习人像摄影的构图技巧。」

王志远开始讲课,虽然内容不是很深奥,但对于刘建华这样的初学者来说,还是很有用的。

「建华老师,您觉得怎么样?」

课后,李秀芳问道。

「挺好的,王会长讲得很实用。」

「是啊,王会长可是专业的摄影师,以前在报社工作过。」

李秀芳很崇拜地说,「我们能跟着他学,真是太幸运了。」

「王会长人也很好,从来不收额外的费用。」

旁边的一个老大爷也插话道,「我是老陈,参加了三年了,王会长教会了我很多东西。」

听到大家对王志远的夸赞,刘建华对这个协会更有好感了。

「对了,建华老师,您有相机吗?」

李秀芳问道。

「有,一台佳能的,不过比较老了。」

「那正好,明天我们去紫金山拍秋景,您带着相机一起去。」

「太好了,我正想实践一下今天学的构图技巧。」

第二天早上八点,刘建华就来到了集合地点。

已经有十几个会员在等车了,大家都背着相机,看起来很专业。

「建华老师,您来了。」

王志远笑着招呼他,「今天的天气不错,正适合拍照。」

「是啊,阳光很好。」

上了大巴车,刘建华发现这些老人都很活跃,在车上有说有笑。

「建华老师,您是第一次参加外拍活动吧?」

坐在他旁边的是一个叫赵大明的老人,六十五岁,以前是中学校长。

「是的,有点紧张。」

「没关系,我们都很友善,而且王会长会指导我们的。」

赵大明很和蔼,「您以前拍过什么题材?」

「主要是拍拍家人,风景照也拍过一些。」

「那今天正好可以学学风景摄影的技巧。」

到了紫金山,王志远组织大家开始拍摄。

「大家注意,拍摄秋景要突出色彩的层次感。」

王志远一边示范,一边讲解,「光线的运用也很重要。」

刘建华认真地听着,按照王志远的指导进行拍摄。

「建华老师,您的构图很不错。」

王志远看了看刘建华拍的照片,称赞道,「有天赋。」

这句话让刘建华很高兴,更加认真地学习起来。

一天的活动很快结束了,大家都收获很大。

「建华老师,今天拍得怎么样?」

李秀芳问道。

「感觉学到了很多东西。」

刘建华很满意,「王会长教得真好。」

「是啊,我们这个协会的氛围特别好。」

赵大明也说道,「大家都像一家人一样。」

回到家,刘建华兴奋地把今天的经历告诉了张秀英。

「看你这高兴的样子,参加这个活动确实不错。」

张秀英也很开心,「以后你就有事情做了。」

「是啊,而且这些老同志人都很好,我觉得找到了组织。」

刘建华感觉自己的退休生活开始变得充实起来。

03

接下来的两个月,刘建华积极参加协会的各种活动。

他不仅摄影技术有了很大提高,而且和会员们也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建华老师,您的这张照片构图真棒。」

周六的作品交流会上,王志远拿着刘建华的一张梅花照片夸赞道。

「还是您教得好。」

刘建华谦虚地说。

「建华老师太厉害了,才学了两个月就拍出这么好的作品。」

其他会员也纷纷称赞。

这种被认可的感觉让刘建华很有成就感。

「各位老师,我有个好消息要告诉大家。」

王志远突然站起来,表情很兴奋,「我们协会被选中参加市里的老年文化节摄影展。」

「真的吗?」

「太好了!」

大家都很激动。

「不过,参展需要一些费用。」

王志远的表情变得有些为难,「每个人需要额外交五百块钱,用于作品冲洗装裱和展览布置。」

听到这个消息,会议室里安静了下来。

「会长,这五百块钱必须交吗?」

有人问道。

「不是必须,但是如果不参加,就没有展示作品的机会了。」

王志远解释道,「这是我们协会的一个重要机会,可以提高知名度。」

「我觉得可以,五百块钱不算多。」

赵大明率先表态,「能参加市里的展览是好事。」

「我也同意。」

李秀芳也说道,「机会难得。」

看到几个老会员都表态支持,其他人也纷纷同意。

「建华老师,您的意见呢?」

王志远问刘建华。

刘建华想了想,五百块钱确实不多,而且能参加市里的展览也是件好事。

「我也同意,什么时候交费?」

「下周一之前交给我就行。」

王志远显得很高兴,「谢谢大家的支持,我保证会把这次展览办好。」

回到家,刘建华把这件事告诉了张秀英。

「又要交钱?」

张秀英皱了皱眉头,「上次不是刚交了年费吗?」

「这次是参加市里的摄影展,是额外的活动。」

刘建华解释道,「五百块钱不多,而且能展示自己的作品。」

「那你自己决定吧。」

张秀英虽然有些不情愿,但还是支持丈夫的爱好。

第二天,刘建华把五百块钱交给了王志远。

「建华老师,您的支持我会记在心里的。」

王志远很感激地说。

「应该的,这是为了协会的发展。」

刘建华觉得这钱花得值得。

但是,接下来发生的事情让他开始怀疑自己的判断。

一周后的理论学习课上,王志远又提出了一个新的建议。

「各位老师,我有个想法想跟大家商量一下。」

王志远站在讲台上,表情有些严肃,「我们协会现在发展得不错,但是活动场地一直是个问题。」

「怎么说?」

有人问道。

「社区活动中心的会议室经常被其他团体占用,我们有时候要等很久。」

王志远解释道,「我觉得我们应该有自己的固定活动场所。」

「您的意思是?」

「我在市中心找到了一个很不错的场所,面积比现在大一倍,而且设备齐全。」

王志远显得很兴奋,「不过租金比较贵,每个月要三千块钱。」

听到这个数字,大家都有些吃惊。

「三千块钱?那平摊到每个人头上得多少钱?」

老陈算了算,「我们有三十多个会员,平摊下来每人每月得一百多块钱。」

「是的,确实不便宜。」

王志远点点头,「但是我觉得这是必要的投资,有了固定的场所,我们就能开展更多的活动。」

会议室里出现了不同的声音。

「我觉得现在的场地也挺好的,没必要换。」

有人表示反对。

「是啊,每个月多交一百多块钱,负担有点重。」

「但是现在的场地确实有问题,经常被占用。」

赵大明支持王志远的建议,「而且新场地设备更好,对我们的学习有帮助。」

「建华老师,您怎么看?」

王志远问刘建华。

刘建华有些犹豫,每个月多交一百多块钱确实是笔不小的开支。

但是看到大家都在等他表态,他不好意思直接反对。

「我觉得...可以考虑一下。」

刘建华含糊地说道。

「那这样吧,大家回去考虑考虑,下次活动时我们再投票决定。」

王志远看出了大家的分歧。

散会后,李秀芳走到刘建华身边。

「建华老师,您真的支持换场地吗?」

李秀芳压低声音问道。

「我也不知道,每个月多交一百多确实有点贵。」

刘建华实话实说。

「我也觉得贵,但是大家都同意的话,我们也不好反对。」

李秀芳有些无奈地说。

这句话让刘建华意识到了一个问题:在这种集体决策中,个人的真实想法往往被群体压力所掩盖。

04

接下来的几天,刘建华一直在思考换场地的事情。

他找了几个关系比较好的会员私下交流,发现大部分人其实都对增加费用有意见,但是在公开场合却不敢表达。

「建华哥,说实话,我们这些退休老人,每个月的收入就那么点,多交一百多块钱确实有压力。」

老陈私下对刘建华说,「但是王会长这么用心为大家服务,我们也不好意思反对。」

「是啊,而且看起来支持的人不少。」

刘建华也有同样的困扰。

「其实支持的人主要就是那几个老会员,新来的会员大部分都有意见。」

老陈透露了一些内情,「但是他们在协会里有威望,新人不敢反对。」

这番话让刘建华开始重新审视这个协会。

他发现,表面上看起来民主和谐的决策过程,其实存在着很多问题。

「建华老师,您对换场地的事情怎么看?」

周四的外拍活动中,赵大明主动找到刘建华。

「我觉得现在的场地也挺好的。」

刘建华试探性地说道。

「可是您上次不是说可以考虑吗?」

赵大明有些意外,「而且王会长这么用心,我们应该支持他。」

「我是觉得费用有点高。」

刘建华实话实说。

「建华老师,我们这个协会能有今天,全靠王会长的努力。」

赵大明的语气变得有些严肃,「作为会员,我们应该无条件支持他的决定。」

这句「无条件支持」让刘建华很不舒服。

「赵老师,我觉得大家可以讨论嘛,不一定要无条件支持。」

「讨论当然可以,但是最终还是要服从集体决定。」

赵大明的态度很坚决。

这次对话让刘建华意识到,这个看似和谐的协会,其实存在着一种微妙的权力结构。

王志远作为会长,在协会中有着绝对的权威,而那些老会员则是他的坚定支持者。

新来的会员虽然人数不少,但是在这种权力结构中处于弱势地位。

「建华,你怎么看起来不太高兴?」

晚上,张秀英注意到了丈夫的情绪变化。

「没什么,就是协会的事情有些复杂。」

刘建华把换场地的事情详细地说了一遍。

「我觉得你应该坚持自己的想法。」

张秀英听完后说道,「参加活动是为了快乐,不是为了承受压力。」

「可是大家都支持,我一个人反对的话......」

「那就退出呗,又没人逼你参加。」

张秀英的话很直接,「老刘,你不要把自己绑得太紧。」

张秀英的话让刘建华陷入了深思。

确实,参加老年活动本来是为了丰富退休生活,如果变成了负担,那还有什么意义?

但是,这几个月来,他已经和协会的成员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如果退出的话,会不会让大家失望?

而且,他在摄影方面也学到了很多东西,王志远确实是个好老师。

这种复杂的情感纠葛让刘建华很难做决定。

第二天是周六的作品交流会,也是对换场地进行投票的日子。

刘建华怀着忐忑的心情来到活动现场。

「各位老师,今天我们就换场地的事情进行投票。」

王志远站在前面,手里拿着一沓纸条,「同意的在纸上写'同意',不同意的写'不同意'。」

大家开始在纸上写自己的意见。

刘建华犹豫了很久,最后还是写下了「不同意」。

「好,我来统计一下票数。」

王志远开始数票,「同意换场地的有...二十一票。」

「不同意的有...八票。」

「还有四票弃权。」

听到这个结果,刘建华有些意外。

他以为反对的人会更多,没想到支持的人占了绝大多数。

「好,根据投票结果,我们决定搬到新的场地。」

王志远宣布结果,「从下个月开始,场地费每人每月一百二十块钱。」

散会后,几个投了反对票的会员聚在一起。

「怎么支持的人这么多?」

有人不解地问。

「我觉得有些人可能不敢表达真实想法。」

刘建华说出了自己的看法。

「是啊,这种公开投票,压力太大了。」

老陈也同意这个观点。

「那我们现在怎么办?服从决定还是退出?」

有人问道。

大家面面相觑,都不知道该怎么选择。

「我觉得我们应该再观察一段时间。」

刘建华最后说道,「如果真的不适应,再考虑退出。」

但是,接下来发生的事情让刘建华彻底改变了想法。

05

新场地确实比原来的场地条件好很多,空间大,设备齐全,装修也很不错。

但是,随着场地的升级,王志远对协会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各位老师,现在我们有了这么好的场地,我们的活动也要升级。」

在新场地的第一次理论课上,王志远宣布了几个新的决定。

「首先,我们要统一服装,我已经订做了协会的服装,每套一百五十块钱。」

「其次,我们要购买一批专业的拍摄设备,每人需要再交三百块钱设备费。」

「最后,我们准备开展一些收费的培训项目,邀请专业摄影师来讲课,每次课程收费八十块钱。」

听到这些新要求,会议室里出现了窃窃私语声。

「王会长,这些费用是不是有点多了?」

有人小心翼翼地问道。

「艺术投资从来都不便宜。」

王志远的语气很坚决,「我们要想在摄影方面有所成就,就必须舍得投入。」

「可是我们都是退休老人,收入有限。」

「那就看大家对摄影的热爱程度了。」

王志远的话让气氛变得有些紧张,「如果觉得费用高,可以选择退出。」

这种近乎威胁的语气让刘建华很不舒服。

「王会长,我觉得这些决定是不是应该征求大家的意见?」

刘建华忍不住开口了。

「建华老师,您有什么意见可以说。」

王志远看着刘建华,眼神有些不悦。

「我觉得费用增加得太快了,大家需要时间适应。」

刘建华尽量用平和的语气表达自己的想法。

「建华老师,您刚才说什么?」

赵大明突然站起来,语气很不友好,「您是不是对王会长有意见?」

「我没有对王会长有意见,我只是觉得......」

「您觉得什么?」

赵大明打断了刘建华的话,「王会长为了我们协会的发展操了多少心,您不感激就算了,还在这里挑毛病?」

「我不是挑毛病,我是在表达不同意见。」

刘建华有些激动。

「什么不同意见?」

李秀芳也站起来了,「建华老师,您是不是觉得王会长的决定不对?」

面对几个老会员的质疑,刘建华感到了巨大的压力。

「我只是觉得大家应该有讨论的权利。」

刘建华坚持自己的立场。

王志远冷笑了一声,「建华老师,您是不是觉得我这个会长当得不合格?」

「我没有这个意思。」

刘建华被这种咄咄逼人的态度搞得很狼狈。

「那您什么意思?」

「我就是觉得费用增加得太多太快了。」

「嫌费用高就退出,没人逼您参加。」

王志远的话说得很绝。

这句话彻底激怒了刘建华。

「好,那我就退出。」

刘建华站起来,准备离开。

「建华老师,您别冲动。」

有几个和刘建华关系比较好的会员想要劝阻。

「建华哥,您不能走啊!」

「就是,我们都是看着你的面子才加入的,你一走我们怎么办?」

看到这种情况,王志远的脸色更难看了。

「建华老师,您要走就走,但是别煽动其他人。」

「我什么时候煽动别人了?」

刘建华愤怒地反问。

「您现在的行为就是在分裂协会。」

王志远指责道,「作为一个有文化的人,您这样做合适吗?」

面对这种指责,刘建华感到了深深的委屈和愤怒。

他本来只是想表达不同意见,没想到会被上纲上线到这种程度。

「你们说得对,我确实不合适参加这个协会。」

刘建华说完这句话,头也不回地离开了。

走出会议室的刘建华心情非常复杂。

他原本以为参加老年活动会让退休生活变得充实快乐,没想到却陷入了这样的困境。

回到家,张秀英看到丈夫的表情就知道发生了什么。

「出什么事了?」

「我退出摄影协会了。」

刘建华把今天发生的事情详细地说了一遍。

「退出就退出吧,本来就是为了快乐,搞得这么复杂干什么。」

张秀英安慰着丈夫,「大不了我们自己出去拍照。」

但是刘建华的心情并没有因为妻子的安慰而好转。

他开始反思自己这几个月的经历,试图找出问题的根源。

06

第二天上午,刘建华接到了老陈的电话。

「建华哥,您昨天走了以后,又有四个人表示要退出。」

「是吗?」

刘建华并不意外。

「王会长很生气,说是您煽动大家退出。」

「我什么时候煽动了?」

「我们都知道不是您煽动的,大家本来就对那些费用有意见。」

老陈解释道,「只是您敢于直接表达出来。」

「那现在怎么样了?」

「剩下的人开了个会,决定继续支持王会长。」

老陈的语气有些无奈,「但是气氛很不好,大家都有些勉强。」

挂断电话,刘建华陷入了沉思。

他意识到,自己在参加老年活动的过程中犯了很多错误,也学到了很多教训。

如果他早点明白一些道理,如果他能坚持一些原则,现在的结果会完全不同。

正在这时,电话响了。

「建华哥,我是李秀芳。」

电话里传来李秀芳有些颤抖的声音。

「秀芳,什么事?」

「建华哥,我想问您一件事,您觉得我们这样做对吗?」

「什么意思?」

「就是...就是那些费用的事情。」

李秀芳的声音很小,「我昨天晚上想了一夜,觉得您说得有道理。」

「秀芳,你不用勉强自己。」

「不是勉强,是真的觉得不对。」

李秀芳的语气变得坚决起来,「建华哥,您能不能告诉我,参加老年活动到底应该注意什么?」

这个问题让刘建华沉默了很久。

「秀芳,我也是刚刚开始反思这个问题。」

刘建华慢慢地说道,「我觉得参加老年活动确实有一些原则需要坚持。」

「什么原则?」

「这个......」

刘建华想了想,「我需要好好总结一下,改天我们详细聊聊。」

挂断电话后,刘建华开始认真思考这几个月的经历。

他想起了刚加入协会时的兴奋和期待。

想起了第一次外拍时的快乐和充实。

也想起了后来那些让他感到压抑和困扰的事情。

经过深入的反思,他逐渐明白了一些道理。

参加老年活动看似简单,其实里面有很深的学问。

如果不掌握正确的方法,不坚持必要的原则,很容易陷入各种困境。

而他这几个月的经历,正好验证了这些原则的重要性。

就在刘建华准备把这些感悟总结出来的时候,门铃响了。

「建华老师,您在家吗?」

门外传来一个陌生的声音。

刘建华打开门,看到一个五十多岁的中年男人站在门口。

「您是?」

「我是市老年大学的李主任,有件事想和您商量一下。」

这个突然到访的李主任带来了一个让刘建华意想不到的消息。

而这个消息,将彻底改变他对老年活动的认识,也让他更加坚定了那3个必须坚持的原则...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