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仅在今日发布,谢绝转载
10月17日,天津直升机博览会上,直20又传来重磅消息。在厂家公布的宣传片中,隐身版直-20方案惊鸿一瞥,以CG形式与大家见面了。
![]()
【直博会现场出现的隐身直20画面】
从宣传片截图可以看到,这款隐身直-20的机身采用了明显的隐身处理。比如原本直20的弧形曲面被大幅度的倾斜平面所取代,这种设计能有效将入射的雷达波导向特定方向散射,而非返回敌方雷达接收机。
机头部分的区别更为明显,隐身直-20的机头由上下两个凸曲面和中间一道锐利的棱边构成,这与常规直-20圆润的机头形成鲜明对比。
![]()
图:隐身直20的机头、机体和进气道等隐身处理很明显
为了消除腔体散射效应,隐身直-20的座舱玻璃,很可能采用了具有全反射特性的导电镀膜,使雷达波难以穿透并探测舱内结构,进一步降低了电磁特征。而常规直-20因为没有低可探测性的需求,其座舱玻璃只是普通的光学镀膜。
在动力系统的设计上,这款隐身直-20也有特殊处理,其发动机进气口,采用了斜切式设计,并非常规直-20那般垂直开口,且很可能在进气通道内设置了导电滤网,有效屏蔽了内部高速旋转的压气机叶片所产生的高强度雷达回波。
![]()
图:隐身直20近期到的处理
在尾部设计上,隐身直-20采用了独特的折线式垂尾。这种设计不仅消除了侧向较大的后向雷达散射,也避免了与水平尾翼构成二面角反射。
即便是复杂且无法彻底隐藏的旋翼系统,隐身直-20也通过采用低散射水平的桨毂整流罩,对主旋翼和尾桨的机械操纵机构,进行了最大程度的遮挡。
![]()
图:隐身直20旋翼系统的处理
除了雷达隐身外,声学和红外隐身,同样是隐身直20必须考虑的环节。
在降噪方面,隐身直-20采用了与常规直-20相同的剪刀式尾桨布局。但二者的区别之处在于,隐身直-20的剪刀式尾桨,沿旋转轴非垂直布置、且两幅桨叶之间,存在一定轴向,因此,其旋转时产生的声压信号显著低于常规直-20的尾桨,能够有效改变噪声频谱,降低被敌方声学探测设备远距离探测的概率。
![]()
【正式曝光的美军隐身黑鹰】
整个隐身直20的设计,可以说是非常讲究,而这也免不了让人联想到美军发展的隐身黑鹰直升机。
对比隐身直-20,二者在降低雷达信号的外形设计上,具有高度技术趋同性。比如都采用倾斜平面机身、掩蔽进气口、旋翼桨毂整流罩等雷达隐身设计。
然而,隐身黑鹰的独到之处,在于其声学隐身设计。其通过调整发动机与主转子连接方式,允许飞行员在特定阶段减慢主旋翼转速,使叶片拍击空气的噪音大幅降低。
且发动机排气系统加装了铅乙烯基垫消声器,进气口设有噪声挡板,甚至用降噪罩遮盖了关键的旋翼控制机构,大幅度降低了噪音。
![]()
而隐身直-20也并非没有独到之处,其在借鉴隐身黑鹰的基础上,展现了自身的特色与思考。
例如,隐身直-20的主旋翼采用了5桨叶设计,相比隐身黑鹰采用的4片桨叶,相邻桨叶间的夹角减小至72度,避免了4片桨叶前后缘雷达散射叠加效应,使得旋翼旋转时产生的周期性雷达散射截面积峰值得以降低。
![]()
图:隐身直20是五叶桨
同时,在旋翼实度(桨叶总面积与旋翼旋转面积之比)一定的情况下,桨叶片数量的增加,意味着单片桨叶面积减小,这本身也有助于降低整体的雷达散射水平。
经过以上的处理,隐身直20的隐蔽突袭能力,肯定是不输于美军的隐身黑鹰的,而它也必然会成为我军特种作战的新利器。
在特种作战中,我军特战分队往往需要执行“斩首”行动、关键设施破袭或情报侦察渗透等任务,而传统的通用直升机因其显著的声、光、电信号特征,非常容易在穿越战线过程中被敌方发觉,从而导致任务失败。
且所以特战平台就必须具备全程低可探测性,能够像幽灵般悄无声息地潜入和撤离,因此隐身直20就非常有装备价值。
![]()
【在拉登家门口坠毁的隐身黑鹰】
这款直升机的出现,意味着中国陆军航空兵和特种部队,也将获得静默长途奔袭的能力,这显著提升了我军在非对称作战中的装备和战术优势。
另外,隐身直20的亮相,也标志着中国在先进直升机研发领域,特别是在涉及隐身技术的领域上,已经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未来,当隐身直20翱翔于天际之时,它将搭载着我军特战部队重塑战场规则,成为维护国家利益的一柄锋利而无声的尖刀。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