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想过,当一个农民,面对自家的几亩薄田、几十只鸡鸭,心里究竟在盘算些什么?“这批鸡养大了,能卖多少钱?要是行情不好,亏了咋办?谁来收我的东西?”这些问题,就像一座座无形的大山,压在很多小农户的心头。
尤其是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如何让这些散落在田间地头的“小舢板”顺利驶入现代农业的“大航母”,成了摆在地方政府面前的一道难题。
![]()
不过,在湘潭,他们找到了一条让人眼前一亮的解题思路。这不是简单的撒钱补贴,也不是一味地喊口号,而是一场多方联动的“组合拳”,旨在让那些曾经单打独斗的小农户,也能在大市场里找到自己的位置,特别是家禽养殖这块,他们玩出了新花样,也趟出了一条新路子。
故事,得从中路铺镇的马水军说起。老马,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户,最初也是靠着自己摸索,养了几批鸡。那时候,心里总是七上八下的,生怕一个不小心,辛苦就打了水漂。直到他遇到了湘潭立华牧业。这可不是一般的公司,立华牧业在当地,那是响当当的“大佬”,他们的目标,是打造一个从孵化到餐桌的完整肉鸡产业链。
老马最初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和立华牧业合作的。公司提供鸡苗、饲料,还传授养殖技术,说白了,就是手把手教你,还把市场风险给分担了。这让老马心里有了底。合作了几批之后,他发现这事儿靠谱,不光稳赚,还能学到不少东西。于是,他胆子也大了,向银行贷了45万,建起了自己的鸡棚。这可不是那种随便搭的棚子,而是按照现代化标准来的。
![]()
到现在,他的鸡棚已经升级到第四代了,里面装满了各种高科技设备,温湿度自动调节,连喂料都实现了一键操作。老马现在特自信,说起养鸡那是神采飞扬:“以前最怕饲料涨价,现在不怕!肉鸡价格波动,公司也兜底!我们只要把鸡养好,赚钱那就有保障!”这话里透出的,是满满的安全感和对未来的憧憬。
马水军的故事,只是湘潭这场乡村变革的一个缩影。那么,这一切是如何发生的呢?
一个就是政府的“定海神针”。2024年2月,湘潭市出台了一份《加快培育壮大乡村特色产业实施方案》。这份文件可不是花架子,它给出了实打实的目标:到2027年底,要培育出1到2个区域公用品牌,3到5个企业产品品牌,而且,镇域特色产业的年产值,要增长30%以上!
最关键的是,文件里白纸黑字地把中路铺镇的家禽产业写了进去。这就像给家禽养殖户们吃了一颗巨型“定心丸”,让他们看到了政府支持的决心和方向。有了政策引导,大家心里就有了谱,知道政府是真想干事儿。
![]()
政策有了,谁来具体落实呢?这时候,像立华牧业这样的“链主”企业就显得尤为关键。他们不仅仅是养鸡卖鸡,更像是现代农业的“路由器”,把散落的农户们连接起来,形成一个紧密的网络。
想象一下,立华牧业的孵化厂,每天有29万只小鸡破壳而出,这些小生命在恒温恒湿的智能孵化机里,度过18天的“幼年时光”。整个过程,科技感十足,从种蛋消毒到人工筛选,再到精确的温湿度控制,每一个环节都体现着现代化养殖的精细。
他们不仅提供鸡苗、饲料,还提供养殖技术指导,甚至连农资、农机、信贷、保险等一系列服务都给你打包安排好。用他们的话说,就是转型为“农业综合服务商”,目的只有一个:解决小农户对接大市场的各种难题。
![]()
这种“公司+农户”的模式,让不少人看到了希望。比如中路铺镇的刘家兵,他就是被这种模式吸引过来的。2023年,他从安徽来到这里,先是租了几个鸡棚,尝试了一下。发现有公司兜底,风险小,利润还不错,这让他胆子越来越大。
2024年,他一口气投入1200多万元,建了16个现代化的养鸡棚。他说得很实在:“敢这么大胆地投钱,一是看中了湘潭在乡村特色产业上给予的技术、资源和市场支持,二是这个‘公司+农户’的模式,确实能把风险降到最低。”
不光是肉鸡,湘潭的蛋鸡产业也风生水起。湖南万昌源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在湘潭县投资了一个120万羽蛋鸡智慧养殖项目。他们的玩法更进一步,不只是“企业+农户”,还有“企业+村集体+农户”。这意味着,村集体也能参与进来,形成一种更紧密的利益共同体。
他们的目标是打造一个完整的产业闭环:从饲料生产、蛋鸡养殖、鸡蛋生产,再到鸡粪有机肥生产、包装、销售,所有环节都在掌控之中。这样一来,农户们的收益就更加稳定,不用再为销路发愁。
![]()
这一系列组合拳打下来,效果是显而易见的。截至2024年8月底,湘潭新建了61个乡村特色产业及配套项目,总投资5.67亿元。更给力的是,中路铺镇的家禽产业和姜畲镇的蔬菜产业,还成功入围了2025-2027年省级农业优势特色产业集群项目,各自获得了4500万元的资金支持。
如今的中路铺镇,家禽养殖企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已经超过100家,其中超过八成都是像马水军这样的散养农户。肉鸡和鸡蛋产业,已经成为湘潭县名副其实的经济支柱,年产值分别达到6.4亿元和1亿元,不仅带动了就业,也让整个农业经济焕发出了新的生机。
![]()
湘潭市委农办秘书科的卞为松说得好,他们就是在“因地制宜”地推动兴业、强县、富民一体发展。通过挖掘农村的优势资源,把小农户们引入现代农业的轨道。市农业农村局也强调,他们将坚持“政府引导、市场主导、企业主体、注重结合”的原则,以品牌为牵引,特色乡村为阵地,龙头企业为主力,推动农业向专业化、集约化发展,最终实现规模经济,让乡村全面振兴不是一句空话。
所以,你看,在湘潭,小农户对接大市场,已经不再是天方夜谭。像马水军这样的养殖户,正借着这股特色产业的东风,一步一个脚印地走上致富路。他们心里有底气,脸上写着信心,小农户对接大市场的这条路,正变得越来越宽敞,也越来越充满希望。这不仅仅是经济上的成功,更是对农户们内心那份不确定感的最好回应。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