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声明:内容取材于网络
宣和七年的冬天,汴京皇宫里的气氛比数九寒天还冷,金兵分两路南下,完颜宗翰围了太原,完颜宗望直奔都城而来。
宋徽宗赵佶坐在龙椅上,手都在抖,他心里跟明镜似的:自己当政二十六年,把军队折腾得跟纸糊的一样,黄河天堑根本挡不住金人。
他先是写了篇罪己诏,把自己骂得狗血淋头:说自己重用小人、冤枉贤臣,刮民脂民膏搞花石纲,弄得百姓没活路,士兵连饭都吃不饱。
![]()
还承诺要废除恶政,号召有本事的人出来救国,可这些话连他自己都不信,国事烂到这份上,光靠口号根本没用。
于是徽宗想出了 “甩锅” 绝招:把皇位让给太子赵桓。可赵桓哪儿愿意接这烂摊子?他跑到徽宗 “病榻” 前哭到几乎昏厥,说 “臣要是接了,才是真不孝”。
徽宗急了,左手写字逼他:“你不接就是不孝!” 还叫皇后过来劝,见赵桓还是不肯,直接让内侍架着他走。
![]()
赵桓拼命反抗,差点被勒死,最后只能被 “押” 到福宁殿登基,改元靖康。
这事儿说起来荒唐,可细想全是徽宗的自私。他早看不上赵桓:太子日子过得俭省,还总劝他别修艮岳、别搞花石纲,徽宗甚至动过换太子的心思。
现在金兵来了,他倒好,把火坑推给儿子,自己六天后就借着夜色逃了。刚开始连官船都没弄到,只能坐运砖瓦的小船,饿了还得跟百姓讨个炊饼,和皇后分着吃。
![]()
可即便这样,他也没惦记开封的百姓,那会儿金人都快到城下了,他还在江南的路上躲着,说白了,这禅位就是他的逃生计,把儿子扔在前线,自己先保小命。
五国城的寒夜:宋徽宗从 “昏德公” 到守礼老者的转变
徽宗没躲多久,就被金人掳走了。北行的路比他逃南时还苦:泥泞的路上满是尸体,大雨把衣服淋透,晚上只能睡在野外,跟不上队伍就会被金兵打骂。
![]()
他弟弟燕王赵俣饿死后,只能用马槽装尸体,脚都露在外面,徽宗想把尸体运回开封,金人还不准,只能就地火化,他抱着骨灰盒一路走,嘴里念叨 “我很快就来陪你”。
等被押到五国城时,身边只剩五百来人,当年的帝王气派早没了影。金人让他和钦宗去祖庙行 “牵羊礼”:脱了袍服,披着羊裘,腰系毡条,跟祭品似的被人牵着,旁边还插着 “俘宋二帝” 的白旗。
之后金人给了他个侮辱性的封号 “昏德公”,可就是在这样的绝境里,徽宗倒显出了几分不一样的样子。
![]()
他开始疯狂读《春秋》,以前当皇帝时,他觉得这书里全是弑父弑君的事,根本不碰,现在却翻来覆去地读,跟侍从说 “早知道这书里有治国的道理,当年就该好好学”。
金人偶尔赏他十匹绢,他激动得 “感涕何言,惊惶无地”,转头就分给一起被俘的宗室和大臣,自己一点不留。
每次有新鲜吃食,他都先摆上祭台,对着南方祭拜宋朝先皇,哭完了自己才吃。
![]()
碰到厨师薛安克扣别人饭菜,他也不发火,只说 “咱们在别人地盘上,别因为这点事惹麻烦,警醒他就行”;另一个厨师宰羊没经验,他还耐心教人家技巧。
后来有人诬告他想谋反,徽宗先是慌了,接着冷静下来,把自己北行后写的千首诗全烧了,又召集亲属大臣商量。
侍从蔡鞗要替他死,他拦着不让,最后金使查明是诬告,让他处置诬告的亲人,他还说 “都是一家人,下不去手”。
![]()
可这份清醒来得太晚了。要是当年他把搞艺术的心思分一半给治国,别沉迷艮岳的奇花异草,别让花石纲逼得百姓造反,也不至于落得这般田地。
在五国城的寒夜里,他常望着南方问 “皇陵在哪”,还让曹勋带密信给康王赵构,盼着南宋能来救他。
可直到 1135 年去世,他也没等到那一天,最后连尸骨都没能回故土,只留下《眼儿媚》里 “家山何处,忍听羌笛,吹彻梅花” 的句子,道尽了亡国之君的无奈,这大概就是对他一生最沉痛的注脚。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