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黄宾虹为曹翼远作《湖山幽居图》
设色纸本 90×44.5cm
款识:龚野遗、吴渔山画皆深黑,得北宋人法,能浑厚古峭,兹试拟之。翼远先生属粲。宾虹。
钤印:黄宾虹(白) 虹庐(朱)
出版:1. 《涧庐》书画第三期,图11,涧庐画廊,2013年9月。
2. 《先生归来·赵朴初和他的时代》P23,西泠印社出版社。
此图为黄宾虹84岁前后,出入明清,力追北宋之拟古佳作。其画面构建取龚野遗、吴渔山甚多,点线秉性,纯乎自己,已初显晚年苍雄奇恣之势。黄宾虹于瞿塘江静观夜山,得悟搜妙创真之理;故宫鉴画更遍观诸家,于笔墨融会贯通,本幅虽无年款,但从其落款书法及画面风格推断,应作于宾翁以青虫化蝶三眠三起自喻,而开启的衰年变法时。
![]()
龚野遗(龚贤)、吴渔山(吴厉)是黄宾虹常见取法对象。事实上,对比黄宾虹不同时期临仿二家所作,即可知绘此图时,黄宾虹已求脱于“临摹”而力求“遗貌取神”。黄宾虹曾盛赞龚贤“用墨胜过明人,我曾师法”,并于1903年专门到南京清凉山扫叶楼,观赏龚贤十余幅黄山山水巨制。本图取龚氏“积墨法”点染繁密,墨气酣厚,同时以“计白当黑”的明暗对比,营造画面流通之气。吴历山水得力亦于墨色滋润,不同的是,其以“阳面皴”分明暗,暗处皴法细密,积墨厚重,明处以长披麻,此图于此正得之。可以看到,本作取龚野遗之势及吴历之质,虽笔笔有出处,却不落于窠臼,而是如其所说:“我用积墨,意在墨中求层次,表现山川浑然之气”,正是其在笔法理法中力追北宋之浑厚的直接体现。
![]()
40年代中期黄宾虹的画作,正是造化与古人相交迭的笔墨实验。1946年,黄宾虹在给鲍君白的信中说:“近来拙作取法北宋为多,因其笔之沉着,墨彩之浑厚。”观其是年前后所作《拟顾恺之笔意》《山中小憩图》及相关拟古山水,与本作皆是以近乎科学的态度,在古人笔墨中拟试“宋画多晦冥”的山水真面目。然各家笔墨秉性不同,本幅画面之深重,层次之茂密,正是以笔墨与形式的融合统一,成为迈向晚年之浑厚华滋、厚重苍茫的创变代表作。
![]()
黄宾虹(1865~1955),原名质,字朴存,一字予向,安徽歙县人,生于浙江金华。诗、书、画、印皆精,山水尤绝。为西泠印社早期社员,曾任中国美协华东分会副主席、中央美院华东分院教授、美术研究所所长。
上款简介:曹翼远(1911~1981),字子羽,浙江萧山县(今属杭州市)人。1933年起,历任中央及地方政府机关秘书、参事、科长、司察、县长等职。1949年去台,任行政院顾问。著有《治道与人性》《我国历代人事制度》《中国考试制度》等。
—版权声明—
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原创内容 如需转载请联系我们。
编辑丨陈丽玲
主编 | 廖伟夫![]()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