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7日,在南岸区举行的“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重庆篇章作出南岸贡献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一场)”上,南岸区发展改革委主任赵剑敏表示,五年来,南岸区正经历“城市能级”的跨越、“新质生产力”的突破和“未来产业”的兴起。
![]()
发布会现场。
三个关键发展节点值得关注
赵剑敏说,“十四五”时期,有三个关键的发展节点尤为值得关注。第一个节点,是“城市能级”的跨越。2023年,地区生产总值首次突破千亿元大关,标志着南岸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今年6月,西部最大高铁枢纽——重庆东站已经正式建成通车,它不仅是一座新的城市地标,更极大地提升了区域的互联互通水平与发展能级,让市民出行更加便捷,也让区域协同更为紧密。
第二个节点,是“新质生产力”的突破。2024年,重庆脑与智能科学中心持续取得前沿性进展,广阳湾实验室高标准筹建,让创新日益成为南岸的鲜明底色,为高质量发展构筑了核心优势。
第三个节点,是“未来产业”的兴起。今年9月,国家人工智能学院(重庆)和人工智能研究院揭牌,让南岸在人工智能这一关键赛道上占据了先机,这是我们布局未来、塑造长远竞争力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也为吸引和培育创新人才打开了新局面。
建成市级以上创新平台236个
过去五年,南岸区累计建成市级以上创新平台236个,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87.5件、居全市第1。技术合同登记超4000项、交易额近180亿元,共有35项成果获重庆市科学技术奖、约占全市总数的1/4。
创新驱动带来先进制造业聚势跃升。赵剑敏介绍,目前南岸区规上工业总产值预计突破千亿元,“3+2”产业格局加速形成。培育了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9家,美的制冷入选全国首批数字化转型成熟度“三星级”企业,美的通用建成全市首家“灯塔工厂”。
同时,攻坚大项目、打通大动脉,大力推进跨江隧道、主干路网和轨道交通建设,轨道6号线东延段、10号线全线通车,新增轨道运营里程13.2公里。
此外,南岸区聚焦群众“急难愁盼”,谋划实施民生实事51件,推动解决了一批在养老、托育、安居等方面的突出难题,切实将民生投入转化为群众可观可感的民生福祉;提质打造了一批“15分钟高品质生活服务圈”,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便捷舒适的幸福生活。
上游新闻记者 李析力 图片由南岸区委宣传部提供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