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鲸落,万物生。庞然大物沉入深渊,化作亿万生灵的盛宴,巨物陨落,微尘得生,连深海的黑暗,也被生命点亮。
曾经的恒大,就像那头庞然大物。而我,不过是一粒随风漂浮的尘埃。
很多粉丝问我:为什么你的文章,最近篇篇都冠上“恒大往事”?而且内容都是个人情感表达呢?其实,这并非刻意为之,而是不得不为。
从2023年开始,我坚持写作到现在,已经发布了五百多篇原创文章,辛苦积攒了不到两千粉丝。可现实是,早期流量红利早已错过,后台不再推流了。
有时一篇文章,阅读量连两位数都不到。那种失落,足以摧毁一个人的创作激情。
于是,我开始复盘自己:那些最受欢迎的文章,大多都是追忆恒大往事的。也就是说,“恒大往事”这个关键词,本身就是我的流量入口。
既然如此,何不顺势而为?我干脆就做一个系列,用“恒大往事”作为统一的开头,写那些年亲身经历过的故事、情绪与反思。这不光有辨识度,更重要的是,我能写得真实、写得舒服。
这一周,我连更七篇“恒大往事”系列,阅读量几乎篇篇破百。这数据对于大V来说,只是洒洒水。但对一个长期默默无闻、几乎被算法遗忘的创作者来说,这就是黑暗深海里的一束光。
我不再指望后台推流,只希望能留住你们这两千位真粉。每一篇文章,只要你们点开、读完、哪怕留个“赞”,我就能感到---写作,还有意义。
其实,我能重新找回写作热情,还有一个契机。第一篇文章《恒大往事:买瓶水要花钱,建座城反而不要钱》,在小红书同步发布,竟然直接冲到六千多浏览量。要知道,我的小红书账号才刚注册没多久。
那一刻,我突然明白:原来不是我不会写,只是写错了方向。流量的密码,其实就在我们最熟悉的地方。不要一味求新,不要盲目转型,找到自己最擅长的赛道,把简单的事情重复做下去,就够了。
恒大曾有内部管理手册,全国统一标准,每个部门、每个环节、每个工序都被写进细则里。所有项目就这样,不断复制、再复制、标准化、再标准化。看似死板,却成就了恒大当年惊人的扩张速度。
而现在的我,也在做同一件事:找到这个“恒大往事”流量密码,然后不断复刻、不断深挖,让每一次文字,都成为我与读者之间的“共鸣”。
写这篇文章,不是炫耀什么,而是毫无保留地分享个人心得:找到属于自己的“鲸落”,再从中孕育新生。
地产枷锁感谢每一位还在关注我的人!如果这篇文章能让你有一点点收获,请帮我点个“赞”、转发一下。你的一个小小动作,就能让我在写作的海洋中遨游得更远。
为了防止平台推送不稳定,欢迎添加本人VX:dichanjiasuo,拉你进内部群,随时交流。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