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18日,杨振宁先生逝世,巨星陨落。
关于杨振宁的贡献,网上有详细的资料,这里不赘述,我等凡夫俗子,对杨老的研究和学术成就,也不是太懂,更不会饶舌了。
![]()
但人红是非多,尽管杨老贡献卓著,但他在中文互联网上遭受了大量不实指控。这些指控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不忠、不孝、不仁、不义,以及老少恋。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关于这一点,我们一一来分析。
1
首先是,“不忠”:有人指责杨振宁在祖国最困难时加入美国籍。也就是说,杨振宁不是像钱学森钱老一样,在祖国最需要科技人才的时候,毅然回国,反而是在改革开放后,国家建设已经有起色了,他才回国。他不是雪中送炭,而是锦上添花。
其实吧,杨振宁在1957年获得诺贝尔奖后,直到1964年才加入美国国籍。20世纪50年代是麦卡锡主义反华风潮最厉害的时候,亚洲人在美国处境艰难。杨振宁在获奖前根本没有考虑加入美籍,获奖后七年也没有立即加入。
而且,70年代初,中美关系一改善,他就立即有了回国的打算。1971年,中美关系尚未解冻时期,杨振宁毅然决定回国访问,成为美籍华裔科学家访问新中国的第一人。这次访问具有重大的破冰意义,为中美科学交流打开了大门。当时的中国,内部文革高潮,外部四面受敌,国民经济到了崩溃的边缘,杨振宁的访华需要极大的勇气。
访问期间,杨振宁通过周总理的秘书主动提出希望回国工作,但由于中国当时积极谋求与美国建交,这一建议被婉言谢绝。周总理希望他留在美国组织华人协会,为中国做宣传。
![]()
杨振宁遵从了这一建议,在国际上积极介绍中国的情况,对华人华侨产生了巨大影响。
2
是所谓的“不孝”。
谣言称杨振宁父亲杨武之至死没有原谅他加入美籍。
实际情况是,杨振宁与父亲关系一直很好。1957-1960年间,杨振宁三次与父亲见面;60年代后,在周总理关心下,杨振宁父母每年暑假都飞往日内瓦与杨振宁一家团聚。从杨振宁加入美籍到1971年,他们的联系从未中断,父子会面至少十多次。
实际上,早在1957年,杨振宁和李政道就表示愿意回国,但后来为什么又没有呢?
张文裕教授揭开了历史真相——
中央委派他赶赴瑞典,向二人转达了上面的意思,希望他们能回到国内工作。他们听了很感动,初步表达了回国意愿,表示“我们还年轻,争取在国外工作一段时间,到一定的时候再回去。”
但当时国内政治气候(如反右运动)给二位科学家带来很大思想震动,他们对回国的事情明显不像之前热情了。
杨振宁的母亲更是坚决反对儿子此时回国的,她对丈夫杨武之说:“你不要误导儿子,我摸黑起来去买豆腐,站排站了三个钟头,还只能买到两块不整齐的。”
所以,说杨武之不原谅儿子杨振宁加入美国籍的说法是站不住脚的。
3
关于所谓的“不仁”。
有人指责杨振宁在祖国富强后回国颐养天年。事实是,杨振宁1971年首次回国时,中国正值内困外扰之际,绝非"富强时"。此后他每年至少回国一次,有时候一年回国两三次,每次至少停留一个月,为中国科教事业奔波劳苦,且报酬分文不取。
而且改革开放后,他始终关心和支持中国科技和教育发展。
1978年,在他的倡议下,中国科技大学创建了少年班。1983年,他建议“搞软件15-18岁较有利”,促成科大少年班设计算机软件专业。1986年,应陈省身之邀,在南开大学建立理论物理研究室。1997年,帮助清华大学建立高等研究中心(现高等研究院)。
而且,多年来向清华大学捐献至少600万美元,在六所大学设立奖学金。
杨振宁还亲自为国内大学生授课。1995年,他担任中央电视大学"大学物理"课的主讲,认为:“中国的贫困地方还很多,能够用电视的方法,使得贫困地方的年轻人能够接触到新的知识,我觉得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2004年9月13日,81岁高龄的杨振宁在清华大学为本科生讲授普通物理。他说:“现在很多教授不愿意给本科生上课,但我觉得,给本科生上课很重要。我也希望我能够带动更多的人。”他每次课前都要花两小时认真备课。
4
还有所谓的“不义”。
有人声称杨振宁窃取李政道研究成果。
科学史研究表明,最关键的宇称不守恒定律杨振宁起了主要作用。而且杨李二人约定对分手原因守口如瓶,是李政道首先在1970年的演讲中强调自己在获奖研究中的主导作用,杨振宁直到1983年才在《论文选集》的评注中回应。
5
最后,是关于他与翁帆的老少恋。
这一点应该是近年来杨振宁最被网民们诟病的地方。毕竟当时二人结婚的时候,杨已经82岁,而翁只有28岁。网络关于这段“老少婚”多有调侃和嘲笑,说杨是“老牛吃嫩草”,说翁是贪图杨的名利。反正说什么的都有。
说实话,一段婚姻,只要二人双方同意,没有任何逼迫,没有任何道德问题和法律问题,他们怎么结合,怎么在一起,完全是他们两个人的事,跟外人又有什么关系?外人又凭什么说三道四?
而且,二人从2004年结婚以来,相知相守,没有任何绯闻,牵手走过20年,就已经很说明问题了。
![]()
6
人无完人,这世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人,我们对杨老某些方面的非议,某种程度上,是在以极高的道德水平要求别人,以极低的道德水平要求自己。一个简单的例子,1957年国内政治气候诡谲严酷,你在国外听说许多知识分子被打倒了,你还会在那个时候回国吗?不可能吧?
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
最后,愿杨老一路走好!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