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18日,世界失去了一位真正的科学巨擘 —— 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名誉院长杨振宁先生在北京病逝,享年103岁。
他的一生,是探索与梦想的轨迹,更是连接中西、承载时代精神的象征。
从清华园到诺奖殿堂
1922年10月1日,杨振宁出生于安徽合肥。父亲杨武之是数学教授,1937年全家北上入驻清华园,少年时代的他便沉浸在书卷与计算中。
13岁时,他曾对父母说:“将来有一天,我要拿诺贝尔奖。”16岁,以同等学力考入西南联大,开启了他在战火中求学的旅程。
1944年,他获得清华大学硕士学位,随即赴美深造,师从物理巨匠爱德华·特勒与恩里科·费米。1954年,他与罗伯特·米尔斯合著“杨—米尔斯理论”;1956年,他与李政道共推“宇称不守恒”理论,1957年,两人因此荣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此后,他先后任教于普林斯顿高等研究所、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并于1999年归来加盟清华大学,致力于培养中国青年科学家。
不仅是学者,更是文化使者
杨振宁的贡献跨越粒子物理、统计力学与凝聚态领域,他的“杨–米尔斯理论”至今是标准模型的理论支柱之一。
不仅如此,他的一生,也在不断折射着中西文化交融的光芒。他曾说:“我想做一棵树的根,在故土上滋养后代。”
当他回到清华园,就写下了那句“国变大,中国梦不忘”的诗句,寄托对未来的希冀。
️ 永恒的身影,千古的传奇
杨振宁选择以“一圆”比喻自己的人生:从清华出发,到世界巅峰,再回归根土。他终在103岁高龄于北京辞世,用尽一生诠释科学与大爱。
他用对称破缺与理论突破,改写物理学的基本法则;他用一颗温润坚定的心,承载文化与学术的桥梁。如今,他已化为光影,留给后人无尽思量与铭记。
“白发苍苍,仍探未知”,愿您在星海间安眠。
想通过阅读英文原版外刊提高英文?
☀️欢迎每天早上7点来早安英文直播间
免费跟着早安英文外刊精讲直播间学英文
点击下方【预约】按钮或图7扫码接收直播提醒
![]()
![]()
![]()
![]()
![]()
![]()
![]()
![]()
![]()
![]()
![]()
![]()
![]()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