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美国海军突然宣布撤换俄亥俄级核潜艇“怀俄明”号的指挥官莫雷诺中校,理由只有一句“对其指挥能力失去信心”。巧的是,商业卫星几乎同一时间拍到中国海南码头出现两艘40米级的超大无人潜艇。两件事时间点太近,外界猜测纷纷,但真相到底如何?咱们用大白话拆解。
![]()
10月8日,美国海军突然宣布撤掉莫雷诺的职务。这位中校是俄亥俄级核潜艇的“蓝组”指挥官,负责核弹道导弹的发射和战备。按美军规定,核潜艇指挥官必须“零失误”,但官方只说“失去信心”,连具体原因都不提。
有意思的是,莫雷诺2024年5月刚上任,才干了5个月就被撤。美军声明强调“不影响任务”,但明眼人都看出,这事儿不简单。过去两年,美军已有多名核潜艇指挥官因类似理由被撤,比如2023年的“阿拉巴马”号艇长迈克尔·莱尔,但这次时间点太敏感了。
几乎在莫雷诺被撤的同时,法国媒体曝出海南三亚港的卫星照片——两艘40米长的无人潜艇正在测试。这尺寸比西方现有的X级无人艇大两倍,外形像缩小版潜艇,采用无围壳设计和X型舵面,能装更多传感器甚至武器。
开源情报分析显示,这种“XXL UUV”续航可能达1.2万公里,能长期潜伏。军事专家推测,它可能用于侦察、布雷,甚至拦截敌方潜艇。关键是,它不需要船员,靠AI和自主系统运行,相当于“水下黑箱”。
![]()
外界猜测,莫雷诺被撤可能和中国无人艇有关。俄亥俄级核潜艇通常按固定路线巡逻,进出港时间容易被摸清。如果无人艇长期潜伏在其航道附近,一旦被发现,指挥官可能因应对失误被问责。
比如,无人艇可能突然出现在核潜艇声呐中,距离近到鱼雷都来不及反应。核潜艇转向笨重,指挥官若慌乱决策,就可能被上级认定“缺乏信心”。但美军声明没提具体事件,这种猜测只能算“合理怀疑”。
美国核潜艇一直靠隐蔽性吃饭,但无人艇的出现可能改变规则。40米级的无人艇能装大功率声呐和电池,滞留海底数月。它不需要呼吸,不怕长时间潜伏,还能通过卫星遥控调整位置。
更狠的是,中国近年AI和材料技术突破,让无人艇的自主决策能力大幅提升。比如,面对复杂海况,它能自己判断是躲避还是追踪,这种“黑箱操作”让美军难以预测。
![]()
莫雷诺被撤不是孤例。2023年美军解雇了16名指挥官,其中14人都是“失去信心”。背后原因复杂:
- 技术老化:俄亥俄级核潜艇已服役40年,设备老化,维护成本高;
- 心理压力:核威慑任务容错率极低,指挥官长期紧绷;
- 新威胁涌现:无人艇、高超音速导弹等新技术让传统战术失效。
- 美军内部文件显示,核潜艇部队士气低迷,近年事故率上升。
- 美国:五角大楼强调“核威慑未受影响”,但加速推进新一代哥伦比亚级潜艇;
- 俄罗斯:趁机炒作“美国霸权衰落”,展示北风之神级核潜艇;
- 东南亚:菲律宾、越南悄悄采购中国无人机,加强海上监视;
- 欧洲:法国媒体大肆报道,德国智库警告“水下力量格局重塑”。
- 这场博弈没有硝烟,但各国都在重新评估海下战场的规则。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