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0日上午,“十六字经”严学章蟹派诗书画西安展,在西安市鄠邑区农民画博物馆拉开帷幕,共展出作品63幅。来自全国各地近300人参加开幕式。该展有四大亮点,成为国庆期间当地文化领域的一大盛事。
![]()
展览开幕式合影
第一是策展主题鲜明,紧贴土地。策展人系蟹派弟子千炳利。整个展览在蟹派“横行不霸道”学术理念的统领下,以严学章提出的“十六字经”,即“以我为根、以中为本、以西为用、以时为新”为核心,结合思想为王,对应“创生、土地、种子、嫁接、果实”五个板块。展览按5个板块分五个展厅,所展出的全部作品的主题创意和诗词联句,均来自严学章原创,更有作品主题直接源于作者与户县农民画家的交往故事,以及作者在陕西农村、终南山等地的采风游记。如《农民工》《蟹派华山论剑图》《继续打井》《车堵道开图》《有线无限图》等,作品主题鲜明,诗文书画一体,贴近土地有真情实感,反映出艺术家严学章深厚的文学功㡳和书画造诣,特别是他所具有的哲学思辩和创新意识。
第二是辩经会聚焦艺术方向,现实意义突出。开幕式后,举行严学章“十六字经”辩经会,蟹派弟子李铎担任学术主持。来自陕西省、西安市政府文化教育系统的原任与现任领导,陕西省书画界、收藏界的专家学者,包括从北京、河南、山东专程赶来的“蟹粉”,共50余人参加辩经会。大家认为,“十六字经”是“横行不霸道”理念思辩之经,是蟹派艺术成长道路之经,是中国书画乃至中国文化发展方向之经,是严学章从艺术创作实践中总结出的真经。文化学者、西安美院原党委书记王家春指出:“展览作品十分震撼,严学章创建的蟹派艺术,为我们这个时代的艺术百花园贡献了一个品种。”
![]()
“十六字经”辩经会现场
第三是“一跪一拜”的书法作品,彰显艺术扎根土地服务人民的理念。展览开幕式上,严学章为鄠邑区农民博物馆赠送的 “给土地下跪,拜农民为师” 书法作品,即刻燃爆现场,并成为接下来辩经会的热门话题。“给土地下跪” 这一表达,唤起了人们内心深处对土地的敬畏与感恩,是对农耕文明的一种致敬。而 “拜农民为师”,则体现了对劳动人民智慧和创造力的尊崇。严学章在当下中国书画的大背景下创作这幅作品,具有强烈的时代针对性。他试图通过这种方式,让人们重新审视土地和农民的重要性,唤起人们对传统农耕文明的记忆与珍视,同时也为当代艺术创作指明了一条回归生活、扎根人民的道路。
![]()
“给土地下跪” 唤起了人们内心深处对土地的敬畏与感恩
第四是“三字三跪”的行为艺术,生动诠释“十六字经”。此次行为艺术,是严学章的第一次尝试,构思创意独具匠心,直指本心,表达真心,蕴含禅心。10月1日上午,严学章在户县农民画博物馆内,以“给土地下跪,拜农民为师”为主题,分五步展开了这次行为艺术。第一步,举行拜五位农民画家为师仪式,严学章分别向五位农民画家刘沣涛、雒志俭、张青义、周公远、白瑞雪行礼敬茶,五位农民画家分别向严学章回赠“五谷”(水稻、麦穗、玉米、红薯、土豆),此为行为艺术提供材料。第二步,与五位农民画家进入展厅,面对展览作品交流碰撞,此为行为艺术集聚思想势能。第三步,将五谷摆成“土”字,严学章俯身跪拜,表明对土地的热爱。第四步,严学章亲手挪动谷物,“土”字蜕变为“中”字并跪拜,表明以中为本。第五步,五谷被严学章排成“井”字,并携两位弟子李铎、千炳利叩拜。这拜“井”行为,源于严学章与户县农民画家交往的一个真实故事。严学章说:“创作如打井,唯有如打井般持续深挖,才能挖出艺术和思想的独特甘泉。”严学章的整场行为艺术,以“十六字经”为魂,通过质朴而虔诚地跪拜,将“十六字经”行为化、具象化、生动化,让观众直观读懂其艺术理念的内涵与厚度,以引发社会对当下中国书画,乃至对整个中国文艺发展方向的关注和思考。行为艺术持续了一个上午,是蟹派艺术发展道路上的一个有趣而寓意深刻的花絮。严学章以自己的作品表明:中国也有自己的行为艺术,土地和劳动人民是行为艺术的根本。
![]()
“拜农民为师”体现了对劳动人民智慧和创造力的尊崇
据悉,展览期间严学章先生还举行了“横行不霸道”下联有奖征联颁奖和“生肖全家福”文化惠民活动。展期虽然只有短短六天,由于作品新颖接地气,有2000人次以上前来观展,创造了近10年农民画博物馆观展人数之最。
![]()
严学章《农民工》
![]()
严学章《有线无限图》
编辑:于永霞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