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小区的旧电梯拆运走了,新电梯的基坑还没开始挖,现场显得有些空旷。业委会的王主任站在单元门口,心里却不像想象中那么轻松。回收公司的李经理拍着胸脯保证,拆得干干净净,但王主任总觉得,这么大的工程,万一留下个“尾巴”怎么办?他决定,在动工之前,自己要当一回“考官”,对拆运现场进行一次“终极大考”。
![]()
第一科:井道“探秘”,寻找隐藏的“零件”
王主任的第一站,是黑漆漆的电梯井道。他没敢自己下去,而是请来了物业的小刘,还借了个大功率的探照灯。小刘打着手电,王主任则拿着一张回收公司给的“拆卸清单”,一项一项地核对。“导轨支架,拆了。” “轿厢导轨,拆了。” “对重框架,吊走了。” 王主任一边看一边念。
突然,小刘的光束停在了井道壁的一个角落,那里似乎有个闪着金属光泽的东西。王主任心里一紧,赶紧让小刘用手机拍下来。放大一看,原来是一个被遗忘的“极限开关”撞块。虽然不大,但如果新电梯安装时没发现,可能会导致开关误动作,造成故障。王主任立刻拍照发给李经理,李经理连声道歉,马上派人回来取走了这个“漏网之鱼”。
![]()
电梯
第二科:机房“寻宝”,确保没有“定时炸弹”
检查完井道,王主任又直奔顶楼的机房。这里是电梯的“大脑”,也是最容易留下隐患的地方。一进门,王主任就先闻了闻,有没有烧焦的异味?然后他蹲下身,用手电照着地面的每一个角落。他发现,地面虽然扫过了,但还有一些油污的痕迹。他立刻打电话给李经理:“李经理,机房地面必须用除油剂彻底清理干净,否则新设备放上去会打滑,而且油污是火灾隐患!” 李经理不敢怠慢,马上安排工人回来,用专业的清洁剂把地面擦得锃亮。接着,王主任又仔细检查了穿墙的钢丝绳孔洞,确认回收公司已经用防火泥封堵得严严实实。他知道,这个洞如果不堵,万一楼下着火,浓烟就会像烟囱一样直冲机房,后果不堪设想。
第三科:公共区域“巡查”,消除最后的“绊脚石”
最后,王主任把检查范围扩大到了单元门口和楼道。他担心,在拆卸和吊装过程中,会不会有螺丝、铁片掉落在人行道上,成为老人小孩的“绊脚石”。他从单元门口一直走到小区的垃圾站,仔仔细细地看了一遍。果然,在花坛的边缘,他发现了一小截被剪断的钢丝绳头。这东西虽然不起眼,但里面的钢丝非常锋利,很容易划伤人。他捡起来,再次拨通了李经理的电话。这一次,李经理在电话里苦笑着说:“王主任,您真是我见过最认真的‘考官’!我们马上派人把整个小区再巡查一遍。”
![]()
电梯
结论:收尾检查,是安全责任的最后一公里
经过这一番“终极大考”,王主任终于彻底放心了。他发现,回收公司虽然专业,但他们更关注“大件”的拆运,而一些细枝末节的“小问题”,往往需要我们业主方来监督和发现。这次检查,不仅找出了几个遗漏的部件和安全隐患,更重要的是,它给所有业主上了一堂生动的安全教育课。王主任在业主群里写道:“电梯拆走了,但我们的安全责任没有结束。这最后的现场检查,就是安全责任的‘最后一公里’。只有确保无遗漏部件、无安全隐患,我们才能真正安心地迎接新电梯的到来。”从此以后,小区里任何工程收尾,大家都会习惯性地去现场“找找茬”,这成了我们小区独有的安全文化。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