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红薯拯救过一代人的命,但为什么没有成为我国的主粮?

0
分享至

明万历年间,福建商人陈振龙冒着生命危险,将几段红薯藤从吕宋岛秘密带回中国。

这个看似寻常的举动,却在未来的饥荒岁月中挽救了成千上万人的生命。


红薯的到来恰逢其时。在中国传统农业靠天吃饭的年代,一旦遭遇旱涝灾害,稻麦往往颗粒无收。

而红薯以其顽强的生命力——耐旱、耐瘠、高产,在贫瘠的山地也能蓬勃生长。

当其他作物在灾害中凋零时,红薯依然在地下默默积蓄着生命的能量。


最艰难的岁月里,一垄红薯地就是一个家庭的救命稻草。老农们至今还记得那句谚语:“一季红薯半年粮”。

在1942年的中原、1959-1961年的全国性饥荒中,正是这些深埋土中的块茎,成为了无数人熬过漫漫长夜的唯一食粮。

尽管功勋卓著,而且味道甜美。但红薯最终未能跻身主粮之列,这是为什么呢?


一、保质期短

首先是极短的保质期,这是红薯未能成为主粮的最硬伤。

稻谷、小麦等谷物在干燥、低温的条件下可以储存数年甚至数十年而不坏,这是国家建设粮食战略储备、平抑灾荒风险的核心能力。


而红薯含水量极高,约70%,一旦收获,就像启动了腐败倒计时。在常温下,几周内就会开始腐烂、发芽或冻伤。

这种“不耐储”的特性,决定了它无法作为战略储备粮。


二、储存短板且加工形态单一

红薯的鲜重能量密度远低于谷物。要提供同等能量的食物,红薯的体积和重量是米、面的数倍。

这在运输、仓储和分配上会造成巨大的物流成本和空间负担,对于一个需要养活庞大人口的国家来说,这是极其不经济的。


小麦可以磨成面粉,制成面条、馒头、包子、饺子、饼干等成千上万种形态各异的食品;稻米可以煮成饭、熬成粥、磨成米粉、酿成酒。

红薯的主流加工方式相对有限:鲜食、晒干、制粉。红薯淀粉(粉条、粉丝)是其主要深加工路径,但这个过程本身消耗大、产出率低,且最终产品也多是“副食”或“菜品”,而非“主食”。


▲中粮科工新型粮食烘干机

三、食用体验局限

红薯提供的饱腹感来得快,去得也快,因其富含可溶性膳食纤维,升糖指数较高,但不如米面提供的碳水化合物耐饥。从事重体力劳动的劳动者普遍反映,“吃红薯不经饿”。

大量食用红薯容易导致反酸、腹胀、排气过多,这是很多人共同的体验,不利于日常大量、长期作为唯一主食。


四、营养结构不均衡

红薯是优秀的维生素(尤其是VC、VA前体)、膳食纤维和矿物质来源,但其蛋白质和脂肪含量极低。

如果将红薯作为唯一主粮,会导致严重的蛋白质营养不良。

而小麦和水稻的蛋白质含量虽非顶尖,但能提供更全面、基础的能量和蛋白质组合,更适合支撑长期的、基本的营养需求。


五、耕种和收获表现不佳

红薯是典型的块根作物,有固定的生长周期和收获季节,无法像水稻在南方部分地区可以实现一年两熟甚至三熟,供应持续性不如谷物。

而且种植和收获(尤其是块根的挖掘)机械化程度远低于小麦和水稻,更依赖人力,生产成本较高。


六、历史和饮食习惯的烙印

红薯在中国历史上最辉煌的时刻,几乎总是与灾荒、战争和贫困紧密相连。它是在稻麦绝收时,人们为了“活下去”而不得不吃的食物。

这种深刻的集体记忆,使得红薯在文化心理上被打上了 “苦难的象征” 的烙印。一旦生活水平提高,人们会本能地追求那碗“白米饭”和“白面馍”,这是生活改善最直接的标志。


中国已经形成了极其稳固的“南米北面”的主食格局,并围绕此发展出了博大精深的饮食文化体系。

红薯的味道和口感(强烈的甜味和独特质地)无法替代米饭的清淡百搭和面食的筋道多变。它更像是一种风味食品或辅食,难以撼动米面在餐桌上的核心地位。


七、国家战略的选择

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始终是头等大事。国家的农业政策和科研力量(如袁隆平的杂交水稻)都高度集中于水稻、小麦、玉米这三大谷物。

因为它们符合主粮的所有战略属性(耐储存、易加工、能量稳定),能够建立起从生产、储备到加工、分销的完整、稳定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红薯的主粮化和去主粮化,是一个关于生存智慧的寓言——它教会我们,生命的韧性往往藏最朴素的形态中。

红薯不是盛宴的主角,却是危难时刻最可靠的伙伴。这种低调而坚韧的特性,或许正是我们民族性格的某种写照:不追求光鲜的外表,却在关键时刻展现出惊人的生命力。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保卫处招聘要求硕士学历,高校回应

保卫处招聘要求硕士学历,高校回应

大象新闻
2025-11-03 20:32:02
荷兰停止向中国安世晶圆供货,德国态度180度转变,令全球吃惊

荷兰停止向中国安世晶圆供货,德国态度180度转变,令全球吃惊

张鴘喜欢软软糯糯
2025-11-03 10:56:11
朝阳40多个街道300多个社区(村)被抽中,快来看看有没有您家?

朝阳40多个街道300多个社区(村)被抽中,快来看看有没有您家?

家住朝阳
2025-11-03 18:54:10
雷军又被质疑!小米空调10年包修承诺炸屏,网友拆穿套路

雷军又被质疑!小米空调10年包修承诺炸屏,网友拆穿套路

吃瓜局
2025-11-02 15:30:18
女子出轨上司被公公现场抓到,公公答应保密,却要儿媳满足个条件

女子出轨上司被公公现场抓到,公公答应保密,却要儿媳满足个条件

林林故事揭秘
2025-01-18 11:46:56
天津市2025-2026年供热时间会提前吗?官方回复来了…

天津市2025-2026年供热时间会提前吗?官方回复来了…

天津生活通
2025-11-03 11:34:55
CCTV直播!德国冠军赛赛程出炉:张本智和夺冠难!国乒全员弃赛

CCTV直播!德国冠军赛赛程出炉:张本智和夺冠难!国乒全员弃赛

好乒乓
2025-11-03 12:25:45
曝红军村方向的俄军司令被解职!乌克兰发起局部反攻

曝红军村方向的俄军司令被解职!乌克兰发起局部反攻

项鹏飞
2025-11-03 16:12:40
有一种痛苦叫买了“横厅”,不想住也卖不出,彻底沦为不动产

有一种痛苦叫买了“横厅”,不想住也卖不出,彻底沦为不动产

室内设计师有料儿
2025-11-03 16:49:03
高盛:中国股市正迈进增长期 AH股指数至2027年底潜在回报达30%

高盛:中国股市正迈进增长期 AH股指数至2027年底潜在回报达30%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1-03 13:23:16
“机械飞升”将成真?Neuralink首例受试者近况曝光 马斯克暗示其将植入双脑机设备

“机械飞升”将成真?Neuralink首例受试者近况曝光 马斯克暗示其将植入双脑机设备

财联社
2025-11-01 13:34:21
不夺冠就走?外媒:斯卢茨基愿回欧洲执教,有合适报价可离开申花

不夺冠就走?外媒:斯卢茨基愿回欧洲执教,有合适报价可离开申花

国足风云
2025-11-03 11:26:14
俄罗斯最大石油港口遇袭!5艘万吨油轮起火爆炸

俄罗斯最大石油港口遇袭!5艘万吨油轮起火爆炸

项鹏飞
2025-11-03 20:38:50
41岁白百何罕见露面,她的下胯变得好大呀,脸也胖了,像个大妈

41岁白百何罕见露面,她的下胯变得好大呀,脸也胖了,像个大妈

广西阿妹香香
2025-10-29 16:09:46
5种被医生列入黑名单的牙膏,长期用或会致癌,看看你家有吗

5种被医生列入黑名单的牙膏,长期用或会致癌,看看你家有吗

二大爷观世界
2025-11-03 21:36:20
55年大授衔他猜自己中将,却被授大校,气得他一辈子不穿大校军装

55年大授衔他猜自己中将,却被授大校,气得他一辈子不穿大校军装

小豫讲故事
2025-10-30 06:00:03
零跑破7万,蔚来破4万,鸿蒙智行创新高!10月销量谁最猛?

零跑破7万,蔚来破4万,鸿蒙智行创新高!10月销量谁最猛?

电动星球News
2025-11-01 22:44:52
钱再多有什么用?从主持人到“精神病”,48岁李维嘉现状令人唏嘘

钱再多有什么用?从主持人到“精神病”,48岁李维嘉现状令人唏嘘

山河月明史
2025-09-27 10:10:56
这竟然是贾玲?变化也太大了,真的快认不出来了

这竟然是贾玲?变化也太大了,真的快认不出来了

科学发掘
2025-11-01 14:38:23
王晶,戳穿谢霆锋和王菲在一起的真实原因,他也给女人们提了个醒

王晶,戳穿谢霆锋和王菲在一起的真实原因,他也给女人们提了个醒

除夕烟火灿烂
2025-11-01 12:30:51
2025-11-03 22:23:00
翰林冷知识 incentive-icons
翰林冷知识
飞雪冰三尺,来点冷知识
1285文章数 1065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头条要闻

郑丽文公开表态愿意访问大陆100次:要来解决2个问题

头条要闻

郑丽文公开表态愿意访问大陆100次:要来解决2个问题

体育要闻

开拓者官宣召回杨瀚森 队记解析核心原因

娱乐要闻

男导演曝丑闻 蒋欣的含金量还在上升

财经要闻

最新省市GDP:谁在飙升,谁掉队了?

科技要闻

余承东内部信:鸿蒙下一步要实现上亿覆盖

汽车要闻

环比增长28.7% 方程豹品牌10月销量31052辆

态度原创

家居
数码
本地
时尚
公开课

家居要闻

岁月柔情 现代品质轻奢

数码要闻

打破国外垄断 海信RGB三维控色显示技术荣膺创新大奖

本地新闻

全网围观,到底多少人被这个野人大学生笑疯了

今年秋冬最时髦的穿法:外套+连帽卫衣,减龄又松弛!

公开课

李玫瑾:为什么性格比能力更重要?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