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夜深人静时,可曾对着镜中的白发轻轻叹息?
亲友相聚时,可曾因一句“你老了”而黯然神伤?
我们总在数着皱纹,算着年岁,却忘了——
时光带得走青春的容颜,却带不走心中的少年。
忽然想起苏轼那句掷地有声的反问:“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
原来,皱纹可以长在脸上,却不必长在心上。
![]()
01
心中若有桃花源,何处不是水云间。
白居易在《醉中对红叶》中悠然写道:“醉中知命何曾怨,老去看花更觉浓。”
年轻时看花,看的是颜色与姿态;年老时看花,看的是生命与轮回。
同样的风景,因心境不同而韵味迥异。
心若宁静,闹市亦是山林;心若丰盈,斗室可见天地。
许多人畏惧衰老,怕的是体力不如从前,记忆开始模糊。
但更深的恐惧,来自内心的枯萎——
觉得不再被需要,不再有价值,渐渐活成世界的旁观者。
而心态年轻的人,明白每个年龄都是独特的馈赠:
二十岁的勇敢,四十岁的从容,六十岁的通透,都是生命不同的美景。
02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当岁月之河匆匆流淌,有人面对时光的悄然迁逝,不禁悲从中来,长叹“最是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
有人却以豁达之姿笑言“自古美人如名将,不许人间见白头”,视老去为自然之理,无惧岁月的雕琢。
苏轼一生坎坷,却总能在绝境中开出花来。他在《定风波》中写道:“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雨大又如何?不妨一边吟诗一边慢行。
这种从容,不是对命运的屈服,而是与生活的和解——
接受不能改变的,改变可以改变的。
盼时光留步,不是奢望时间的长河就此干涸断流,而是渴望内心能始终守在最为温暖明亮的港湾。
不说离别,并非对离别之事予以遮掩否定,而是坚信每一次的落幕都悄然埋下了新希望的种子。
03
白发戴花君莫笑,岁月从不败美人
陶渊明归隐田园后,写下:“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重要的不是采菊的动作,而是那份“悠然”的心境。
山一直在那里,花年年盛开,只等你愿意抬起头,看见它们的美。
岁月可以带走胶原蛋白,却带不走眼中的光芒;
时光可以染白青丝,却染不白心中的热情。
杜牧在《九日齐山登高》中吟唱:“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既然人间难得开怀大笑,何不采撷菊花插满头上归去?
这种率真,这种洒脱,才是对抗衰老最好的武器。
岁月从不败美人,败的只是那些早早放弃自己的心。
当你还愿意对镜理云鬓,当你还期待明天的朝阳,当你还能为一片新绿驻足——
你,就依然是那个少年。
04
留一方天地,养十分心境
沈复在《浮生六记》中描述理想的晚年生活:“约几个知心密友,到野外溪旁,或琴棋适性,或曲水流觞。”
这种闲适,不在于环境的优雅,而在于心境的从容。
人到中年以后,最好的活法是“四有”:
有事情做——不为生计,只为欢喜;
有人惦记——不图回报,但求真心;
有所期待——不一定要远大,可以是下一场花开,下一次老友相聚;
有诗在心——在柴米油盐之外,留一方天地安放灵魂。
05
今日寄诗
衰老不是岁月的累积,而是热情的消退;
年轻不是年龄的状态,而是心灵的选择。
如果你也曾被某句诗点亮过,请在评论区写下: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
愿我们都能在时光的河流中,做那个逆流而上的少年——白发戴花,笑靥如初!
*作者:云峤,本文首发于诗词天地,编辑:拾一。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