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这家日报的这篇雷人之论,还真是雷人。
先关注一下:
相信大家都看这篇报道了,没看过的不用急,就算骂声一片,它也不会删的。
我觉得它最大的问题不是它的观点对不对,而是它观点的双标。
且看整整十年前我国科学家屠呦呦先生获得诺奖的时候它怎么写的:
![]()
当时,分量是“不轻”的,拿奖是“捧”的,态度是“赞”的。
即便是2019年,这家媒体还是智力在线的:
![]()
![]()
可是短短五六年,诺奖没变,这家日报变了,变成了这个样子:
![]()
诺奖能不能定义发展水平,我不知道,但是我觉得,这三篇文章的前后双标,透射出(该)媒体认知水平的断崖式下降。
难怪这次又产生了一个段子: 合订本不忍直视。
1,得了就“赞一个”,许久得不上就开始攻击人家是“洋奖”。这和阿Q调戏小尼姑不成就打人家有什么区别。
再说什么叫“洋奖”,是“洋人”办的奖吗?浓浓的慈禧+团民口气。可是分明已经是2025年岁末了啊。
2,所以,如果双标是人品问题,这种“洋奖”的口气投射出的是一家媒体的认知水准,智商水平。
金牌是不是“洋奖”,举国热衷的金牌榜能说明“发展水平”吗?还是不是“综合国力”的体现,还要不要继续“为国争光”了?
足球世界杯是不是“洋奖”,我国还申办吗?男足还努力吗?
“洋”这个字,说的是大洋,用“洋人”来笼统地指代丰富多元的西方各国,反映出闭塞短视的大清历代掌舵者多次拒绝了开放并融入现代文明的千古之恨。慈禧用这个词可以挺反映她的认知,经历了40年改革开放洗礼的当代媒体人重新用“洋奖”这个词来形容诺奖,妥妥的降智和反智。
3,这篇文章还有个问题是他急了。不是急着找差距及怎么追赶,而是急着论证没有得诺奖的比得了诺奖的还牛掰,“发展水平”还高。
特别是,他急着给你上课,急着阻拦你可能的反思和承认对方好,急着让你变成像它一样,见不得别人长,更不敢直视自己的短。
对此,作为给这家报纸写过文章的一位作者和读者,我不接受。
总结一下的话:
1,如果别人更牛掰,完全可以证明你的水平不如对方。如果你还不承认,在那儿嘴硬和胡搅蛮缠,只能证明你发现得更不行。
2,不得诺奖不可怕,降智反智才可怕,主动降智去迎合自己的下滑,更可怕。
3,做人不能双标,写文章亦然。否则,朋友会越来越少。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