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003毫米,是头发丝直径的1/25,却是我当年练钳工最较真的刻度——航空零件里,差一丝都可能影响飞行安全。”2025年10月16日,陕西航空职业技术学院的报告厅内,“大国工匠”方文墨手持航空零件模型,话音落下,全场寂静。这场题为“从文墨精度到大国工匠”的讲座,没有华丽辞藻,却用一个个带着温度的故事,让“工匠精神”从课本走进了每位师生的心里。
“匠心”不是口号,是藏在每一个细节里的敬畏
讲座现场,空气里满是专注的气息。当方文墨拿出亲手制作的航空零件模型,指尖轻轻拂过零件表面时,仿佛把师生们拉到了充满金属质感的生产一线。
![]()
在他眼里,那些看似枯燥的重复,不是机械的劳动,而是和“完美”较劲的过程;对精度的执着追求,也不只是技术要求,更是对“航空报国”这四个字的郑重承诺。
“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这句常听的话,从方文墨口中说出来,伴着他攻坚克难的小故事,突然有了沉甸甸的力量。台下的学生们悄悄攥紧笔,把这句话记在了笔记本的扉页。
你们的青春,该用“技能”书写更精彩的故事
![]()
“如何保持数十年如一日的热情?”“怎样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航空人?”互动环节,师生们的问题就接连涌来。
方文墨没有讲大道理,只是笑着分享自己苦练技艺的过程。 他看着台下的新生,眼神格外认真:“你们现在学的每一点技能,都是未来的‘底气’。别害怕起步慢,只要肯沉下心,把每一个基础打牢,你们的青春,一定能靠技能活出精彩。”
一句句真切的回答,让台下响起了长久的掌声。新入职教师张家豪感慨道:“以前觉得教书是‘传道授业’,现在明白,更要帮学生种下‘技能报国’的种子。今后我也要把方老师的故事带进课堂,让更多孩子爱上技能、坚守匠心。”
一场讲座,点亮无数“技能报国”的青春梦
讲座结束时,许多学生围着方文墨,想要签名、合影。方文墨耐心地一一回应。2025级飞行器维修技术专业学生郭新雨小心翼翼地把方文墨的签名贴在课本扉页:“我要像方老师一样,把‘文墨精度’当作目标,努力成为能为航空事业出力的技术工人。”周围的同学听到这句话,纷纷点头附和。
这场讲座,是陕航职院“劳模工匠进校园”系列活动的重要一课。未来,学校还将邀请更多航空领域的工匠、专家走进校园,让“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风尚扎根校园。而方文墨留下的,不仅是一个个动人的故事,更是一颗颗“匠心”的种子——在陕航职院的校园里,在这群航空学子的心中,正悄然生根、发芽,等待着用“技能”浇灌出更绚丽的“报国之花”。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