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次投稿将同时发布六大平台
凡发表于大河文学的作品,将自动同步发布于腾讯新闻、腾讯快报、凤凰新闻、网易新闻、360图书馆、一点资讯等六大媒体平台,被多渠道传播。阅读量较高的文章还将发布于人气火爆的今日头条、百家号、搜狐新闻、简书等大河文学融媒体矩阵平台。需转载原创文章的可申请授权(编辑微信:dahewenxue2020)。大河文学投稿邮箱:dahewenxue@126.com
![]()
假期的下午,办完事,我想起不远处的大坑菜市场。儿时起,那里便是个农贸市场。
未进市场,先闻其声。街市两旁停满卖石榴的三轮车。地上摆着大筐小筐。滚圆光滑的石榴,披着红黄相间的外衣,在秋阳下泛着温润的光。我在一位大娘的摊位前停下。大娘约莫七十多岁,花白的头发梳得整齐。
“大娘,石榴啥价钱?”
她不急着报价,反倒拿起一个石榴塞到我手里:“河阴石榴,你先尝尝,甜着呢。”我赶忙推辞:“大娘,我是真心要买的。”
她这才笑着指向面前的筐子:“这是二元的,这是三元的,都是自家种的。”我选了三元一斤的,要了二十斤。蹲下身和她一起挑拣。石榴个个饱满,握在手里沉甸甸的。
“怎么就您一个人?”我问。她边称重边说:“孩子他爸在家摘石榴呢,节令不等人。”
正说着,一辆电动车在摊前停下。一个四十多岁的中年人气喘吁吁地搬下一筐石榴。“妈,爸让我再送些来。”他抹了把汗,看见我,不好意思地笑了笑。
大娘心疼地看着儿子:“不是说让你别来了吗?这几天累坏了吧。”
“我累什么?”儿子的声音突然激动起来,“是您和爸不要命!”他转向我,眼圈有些发红:“您评评理,今年雨水多,石榴熟得快。前些天连着下雨,老两口天不亮就往园子里跑,冒着雨抢收。爸的腰病犯了……妈的手被树枝划得全是口子......”
大娘打断他:“别说了,让人家笑话。”
“我偏要说!”儿子的声音哽咽了,“那天我回家,看见爸站在泥地里,浑身湿透,还在那够树上的石榴。我说不要了,不要了,他死活不听。说这是最后一年结果的老树,一个果子都不能糟蹋......”
大娘轻轻抚摸着一个石榴,像在抚摸婴儿的脸:“那棵树啊,是娃他爷爷种的。今年结得特别好,怎么能让它们烂在树上?”
“可是您二老的身体更重要啊!”儿子急得直跺脚,“我和姐姐在城里都有工作,不缺这几个钱。你们这是何苦呢?”
大娘抬起头,目光越过喧闹的市场,望向远处:“你不懂。这些树就像我们的老伙计。春天看着它们发芽,夏天看着它们开花,秋天看着它们结果。你爸常说,土地最实在,你付出多少,它就回报多少。”
她拿起一个石榴,轻轻掰开。里面密密麻麻的籽粒像红宝石般晶莹。“你看,多好。今年雨水足,石榴特别甜。你爸要是听见有人说他的石榴甜,能高兴一整天。”
儿子沉默了。他蹲下身,默默帮母亲整理着筐里的石榴。过了一会儿,他轻声说:“爸让我告诉您,卖不完就早点回去。他煮了您爱喝的小米粥,还蒸了馒头。”
大娘笑了,眼角的皱纹舒展开来:“知道了。你回去告诉他,我把这几个卖完就回。”
该付钱了。大娘掏出用塑料袋仔细包着的智能手机。我夸她时髦,她神色黯淡:“去年收了二百假钱,一夜没睡着。孩子们就给买了这个。”
临走前,我又折返,买了十斤二元的石榴。儿子帮我装袋时轻声说:“谢谢您。其实...…看着他们这么快乐,我们也就想通了。只是实在心疼。”
暮色渐浓,我提着两袋石榴离开。回头望去,大娘正在给新来的顾客称重,儿子在一旁帮忙收钱。
夕阳下,身旁的石榴泛着温暖的光。
走在回家路上,我想起父亲也曾这样守着他的瓜田。土地啊,它养育了一代又一代人,也留下了最深的情。这些石榴,每一颗都饱含着时光的味道,是任何市场里的水果都无法比拟的。
大娘的石榴一定能卖完。因为每一颗果子里,都藏着一个关于坚守与传承的故事,甜蜜而绵长。那不只是石榴的甜,更是生活的味道,是土地对勤劳人最真诚的回馈。

![]()
作者简介:高石柱,笔名索水笔翁,河南省荥阳人,退休教师。爱好文学,笔耕不辍,近年屡有拙作发表在《郑州文学》《大河文学》《中原作家》《今日作家》《郑州日报》《当代乡土作家》等刊物及《学习强国》、新华法治网、雷锋志愿服务宣传网、中国都市报都市报道、荥阳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以及荥阳融媒体等网络平台。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