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市场资讯
(来源:江海晚报)
如皋南部毗邻长江,石庄素为皋南重镇。据《石庄镇志》记载,从清朝开始,石庄张黄港、新生港,逐渐形成人流、物流聚集的繁华港口。20世纪20年代,上海大达、大通轮船公司,均有开往张黄港、新生港的航线。镇志中还有一段介绍了诸多如皋猪行从两港运猪赴沪的往事。通过调阅上海图书馆所存文献史料,又获悉更多如皋人“以港兴县,跨江向沪”的历史细节,兹梳理成本文。
![]()
石庄乡绅黄哲人
彼时从地方到官方,都关注发展如皋的港口。
长江风大浪高,时有事故发生,像1938年秋,德国亨时公司亨莎轮于张黄港失事沉没。那年8月20日,公司派人前往事故现场进行调查与救援。29名旅客与4名船员被救,被送回上海。大公、亨时两家公司进行善后赔偿。事故前,轮船公司曾向太平保险公司支付保险费75000元国币。亨莎轮最终由太平保险公司赔偿(见1938年新闻《亨莎轮在张黄港遇风沉没》)。不像外国轮船公司已经拥有保险系统,如皋不少猪行运猪去上海,一旦遇难,血本无归。有鉴于此,早在1927年初,就有报道,江北猪只统捐局前局长王九皋及乡绅黄吉人(当时的报纸记错名字,当为:黄哲人)等发起成立张黄港设救生义渡局,已携手靖江、泰兴、江阴各县乡绅,呈请省厅批准。造船费用需要2400元,王及现任谢局长共计捐助900元,剩余款项由黄哲人、倪冠卿等人负责筹集。推举谢局长为义渡监督,倪冠卿等人为经办员,黄哲人等人为董事,卢楚卿为干事。义渡局设立于猪船公会内。事实上,直到次年7月,张黄港救生义渡局才成立。一手促成张黄港救生义渡局成立的黄哲人,是石庄张黄港当时的名人。他师从沙元炳,也以恩师为楷模,致力于家乡的发展,贡献良多。他离世时,韩国钧为他遗像题字,熊希龄题词赞誉他的种种善行。
如皋张黄港还是长江要塞。据新闻报道《兵舰驻张黄港》,1930年,江苏省民政厅下令钧和兵舰驻防如皋张黄港。5月3日,兵舰已由上海吴淞口出发抵达张黄港。时至1933年初,石庄乡绅鉴于张黄港、新生港淤塞严重,准备于如皋、靖江交界处的永安沙区域开辟四十丈新港。靖江与如皋原本有界址之争,纠纷解决后,石庄成立“张黄港开辟涨沙委员会”,选举闵佑黄等人为委员,费用由石庄地方出三分之一,剩余费用呈请县政府从“水利专款”支出。
1938年春,日寇侵犯南通、如皋。当时江阴江面遭到日军攻击,石庄两港的航运作用,尤为突显。当时有报纸以《靖江等处已安定,新港线即复航,但货运卸仍在张黄港》为题报道,英国麦加利号、克力司丁马勒号等商船,从上海出发,为躲避江阴、靖江兵燹,暂时将张黄港选作终点站。同期另有新闻,报道更为详细:1938年,由沪南开往长江航线,原本北岸以南通天生港为止,但位于上海爱多亚路的天生运输公司,选定麦加利马勒轮,于每月双日早晨六点由上海出发,直达如皋张黄新港。第二天,此轮又将货物带回上海,即单日进口,双日出口。原来需要通过天生港转道前往如皋、泰兴、靖江一带的上海旅客,如此可直达,比较方便。张黄新港位置处于口岸之下,由于日寇侵犯,江阴江面已经封锁,张黄港也成为上海出发最远的长江航线。除去张黄港,还有新生港等,石庄一度成为战时江苏与上海之间的水运中心区域,可读1938年《现世报》的报道:
新生港、张黄港、新港航线,近来航运颇为发达,因通州天生港线,虽由太古公司派轮载货复航,惟该处近来情形混乱。所有江北各处货物,均集中新生港等线运沪,各外商公司均纷纷派轮竞航。现行驶航轮,计有麦加利、曼丽等十余艘。至白茆口、七丫口、浒浦口等线,近来航运亦甚繁荣……
1939年初,日军进攻泰兴等地。外商借助如皋港口,运输货物,缓解上海的供给压力。是年初,《泰兴航班停顿,张黄港、新生港复航》等报道:
1月5日清晨,三艘日军军舰炮轰泰兴港。泰兴港被迫停运。新生港作为苏北及内地客货运集中地,已被日军侵占,外商行轮被迫停运。德国商人近期向日方申请,领到许可证,已派亨熙号等轮船恢复航线,前往如皋新生港。
南通天生港航班停顿后,长江各埠及内地货运,均改道张黄、新生两港运沪,但日方企图统制内港航运,派舰前往一再轰击,致张黄、新生两港卒告不守,航班亦告停顿,客货运改道新港。兹悉英商太古公司已派黄浦轮定近日起恢复张黄、新生港航线,惟以载货为限、暂不搭客云。
无论是德国轮船,还是英国轮船,都需要依赖如皋港口,为上海、苏北两地民众服务。
如皋港口发达,贸易繁荣,外销上海等地鱼、猪、鸡、火腿、棉花、织线等特产。1924年,张黄港就有渔业调查,原文如下:
张黄港界于如皋、靖江之间,滨临大江。每届鱼汛,船户挑贩极多。今春刀河鱼,较去岁稍逊,而鮰杂鱼尤形减少,幸鲥鱼出产尚佳,价亦不恶。卖去咸黄鱼三船、鲜黄鱼十一船,行价差堪自慰……各鱼艇多散志远方或数十里不等,用费颇受影响云。
同年元旦下午两点,如皋县农场展览会于如皋城南考武厅开幕。代县长、如皋师范学校、渔业界与农业界友人等数百人出席开幕式。展览会主席、如皋农业推广所管理员刘莘甫介绍开会宗旨,接着县长、代表致辞。第一展厅展品有如皋出产的海鲜江鲜(如虾米)、各类渔船操作模型、《如皋沿海各种鱼类之洄游状况图》、《各港口渔船渔民统计表》等。第二展厅展品包括豆饼、草饼、棉饼等肥料,自制蜜糖,各类棉作物,如皋黄脚鸡、芦花鸡,英国猪等。这场展览会并不是一场如皋人自娱自乐的大型活动。上海市渔业指导所、上海钾质肥料公司也派人专程来如,参加展览会,加强沪皋两地的商品交流。
![]()
如皋特产黑皮猪,远销上海等地
在众多如皋土产中,如皋鲜猪,尤其是特产黑皮猪,尤其受到上海人乃至外国人青睐。驻如记者曾有外文报道,刊于《字林西报》(时为中国第一大外文报纸),介绍如皋火腿胜过金华、云南火腿的主要原因就是黑皮猪肉质鲜美。大量报道告知后人,如皋鲜猪等产品给如皋人创造了巨大财富,也为上海人提供了生活便利。1938年,《禁货物进口 新生港、张黄港运沪各货暂准通融》报道,南通天生港及启东、海门等相继封锁,如皋张黄港、新生港也遭到禁运,但暂时获得通融。3月15日,从张黄港运来的1700多头鲜猪抵达上海。上海猪肉市场价格得到回跌。1946年,《上海商会电请开放新生张黄港猪船》又报道:
上海市商会,九月二十六日电:……请对于如皋县属之新生、张黄两港猪船进出口,请准予转饬所属舰艇放行,以调剂农村经济,而畅上海肉食来源,以免影响物价云。
从这两则报道不难看出,如皋鲜猪在上海猪肉市场的比重很大,能够直接影响到上海的猪肉价格。外卖上海,如皋猪行老板赚钱不少,不过风险也不小。这风险不仅有自然的,也有人为的。1928年,《大批猪子被劫》记述:
张黄港地方丁姓猪船,于夏历六月初七日,装载鲜猪九十六口,赴沪售卖。驶经常熟高浦地方,忽来盗船一艘、匪徒十余人,口操北音,手持枪械,喝令停驶。众匪蜂拥登舟,将猪客十余人缚置一舱,猪子悉数搬运,盗舟扬帆而去后,众人解缚追觅,已杳无踪迹。
不仅运猪,运棉也有抢劫事件发生。1933年某夜,一艘货船正停泊在张黄港江面上,突然有匪徒六人,手执刀枪将此棉花船劫掠一空,现洋就损失1600余元。县警第四分队得讯后,派人前往严密缉捕,在九号圩捕获嫌疑犯白云华、胡金元二人。经被害人徐广有指认,两人认罪(见《棉花船在张黄港被劫》)。从96头猪到1600余元现金,主观上说明那是港口安保存在问题,客观上也证明了当时如皋商人的富有。
说起棉花等特产受益于如皋港口远销上海的历史,还有一篇重要的报道不可不提。1935年4月4日,《字林西报》刊出驻如记者撰写的英文报道《如皋纱线供给上海市场》,笔者摘译如下:
织线行业是如皋最大的工业行业之一。此县制造丝线与棉线。如皋出产棉花,蚕丝产量有限,于是需要采购蚕丝用于生产丝线。在每处没有用于农业的空地上,人们总能看见织线市场。为了避免独轮车与人力车给游客带来的不适,街道周边的空地也被使用起来。一个新建的织线市场已经建好。上百个妇女正沿着城墙使用简陋的织布机织丝线。如皋人非常宽容,甚至街道都被织丝者占用了,也不打扰她们工作。织线业养活了数百如皋人。这些如皋出产的织线将被运往上海。还有大量鸡蛋、鸡肉和生猪也被运往上海。两条靠近如皋港的航线,因为运输许多鸡蛋、鸡肉去上海,被称作“鸡肉航线”。
如皋人对于上海贡献良多。那时的上海人倒未忘却如皋。在相关外文文献中,笔者还看到了上海虹口区有一条Jukao Road(如皋路)。
最后说一说,南通与如皋交界处有一个碾砣港,也对上海贡献良多,仅举一例。1938年《特准外轮驶向碾砣港》有过记载:
如皋之碾砣港(笔者注:也有报刊记为南通碾砣港),现经当局准许外轮开航,而由盐城、东台等处转运来沪之客货运甚众。各航轮公司、均陆续派轮开运,现行驶航轮有亨熙、棠乔等轮。当局为限制客货出入,已在该口岸设立检验所,出口货物,以麦、棉花、鸡蛋等为大宗,由沪运往货物,以日常各种食用品为多,私活则严加禁止。
近年来,南通一直积极构建全域向海发展格局;如皋也提出“以港强市,跨江向海”的发展战略,所谓“跨江向海”的“海”,早已不仅仅是上海,而是“海内外”。“以港兴县,跨江向沪”的昔日盛事,想必对今日本地发展会有或多或少的借鉴作用。
文:高仁
编辑:张檬檬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