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维在剑阁有三大老将,若非邓艾偷渡阴平,钟会20万魏军都将饿死。
魏灭蜀之战时,哪些大将在前线出力?仔细一看,其实大多都是蜀汉的老将了。尤其是公元263年,姜维也已经不年轻了,已经不是天水城下那个精神小伙了,那会姜维已经60岁出头了,其实也是老将了。
![]()
而当时抛开邓艾偷渡阴平,不得不派出诸葛瞻、黄崇、李球、张遵、诸葛尚等年轻小将到达绵竹之外,其实前线抵御魏军的主要还都是蜀汉的老将们。当时除了沓中姜维之外,汉中郡、梓潼郡前线主要还有3大老将,他们手里都是有一支直属部队的。
一个是张翼
张翼在刘备入川的时候就担任书佐了,《三国志》记载:先主定益州,领牧,张翼为书佐。那么就是说公元214年张翼至少弱冠20岁了,到了公元264年张翼至少70岁了,妥妥老将了。张翼是姜维北伐的铁杆老将了,虽然嘴巴不同意北伐,但行军还是听从大将军姜维的。
左车骑将军张翼和辅国大将军董厥共同行军,主要是前往阳安关口作为各围守的外援。但是不久后,阳安关失守了,左车骑将军张翼和辅国大将军董厥二人的部队就开拔到了白水关、剑阁关,汇合了姜维、廖化的部队。
![]()
![]()
一个是廖化
廖化部队的主要支援方向是沓中的姜维,《三国志》记载:及钟会将向骆谷,邓艾将入沓中,然后乃遣右车骑廖化诣沓中为姜维援。因为当时邓艾的魏军是去攻打姜维的部队,而姜维在沓中的部队应该没多少,小几万人估计,随后姜维从沓中撤出,应该先是和廖化的部队汇合了,放弃阴平,撤往白水关,在白水关和左车骑将军张翼、辅国大将军董厥二人完成了大会和。
廖化必然是老将了,估计当时80来岁了,比姜维、张翼、董厥都老资格了。
一个是董厥
董厥相对还是年轻的一个,诸葛亮开府治事,董厥担任了丞相主簿。到了公元263年,少说也至少60岁了。《三国志》记载:姜维、廖化亦舍阴平而退,适与张翼、董厥合,皆退保剑阁以拒钟会。也就是说,当时应该是姜维主导,统筹了廖化、张翼、董厥三人的部队,估计拢共部队有五六万人,是姜维决定了共同去剑阁全面防备,凭借着剑阁的天堑。
![]()
一来剑阁天险,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地理优势在手。
二来,姜维、廖化、张翼、董厥4大老将合兵一处,众志成城,人和,提前去剑阁准备防御工事。
三来,涪城-剑阁的运输粮道,比关中-剑阁的运输粮道方便多了,钟会20万大军又如何,只要拖上几个月,钟会20万大军必然饿死了。《三国志》记载:钟会不能克,粮运县远,将议还归。事实上,当时钟会的确想过退军,要不是邓艾这老小子翻越了摩天岭偷渡阴平。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