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言
薪水是老板给的,可健康和生命,没人能替你扛。
2025年10月上旬,34岁的长荣空姐孙女士(化名)在执行米兰飞台北的航班前,还笑着和同事订下约定。
可谁也没想到,这句随口的邀约,成了她留在世上的最后遗憾。
![]()
从发烧38度到生命停摆
10月10号晚上,这位公认的34岁美女空姐因为生病没有及时请假休息永远闭上了眼睛,而比死亡更让人寒心的,是她离世后发生的一切。
事情得从那趟要命的米兰飞台北BR95航班说起。
![]()
出发前几天,孙女士就反复发烧,体温最高飙到39度,关节疼得连行李都提不动,说话时嗓子像被刀割。
她找到领导请假,得到的回复却是“旺季人手紧,撑完这班再歇”,还被告知临时请假后续要补更多班次。
没办法,她揣着退烧药上了飞机,心里还盼着落地就能去看病。
![]()
去程13个小时,她几乎是靠意志力撑下来的。同事后来回忆,她好几次躲在洗手间擦汗,脸色白得吓人。
可面对乘客还是得强装微笑,端水、讲解安全须知时手背青筋都绷得凸起。
谁也没想到,真正的危机在返城万米高空爆发了。
![]()
巡航阶段,她突然胸口发闷、呼吸困难,扶着过道扶手一步步挪到乘务长面前,声音发颤地求救,说自己喘不上气、浑身发冷。
更让人寒心的是乘务长的反应,既没联系机上医疗资源,也没启动常用的MedLink医疗咨询服务,只是皱着眉让她去后舱坐会儿,别让乘客看见,影响不好。
![]()
后舱的折叠椅又窄又凉,冷气往骨缝里钻,同事偷偷递了杯热水,她攥着杯子的手都在抖,还小声说“别麻烦了,快落地了”。
落地后更没人管她,没有医疗团队接应,她只能自己拖着沉重的行李箱走出机场,最后还是家人赶来把她送进医院。
![]()
医生诊断结果出来,她得的是“史迪尔氏症候群”,一种少见的全身性发炎疾病。
医生说要是早治疗根本能控制,可现在延误太久,再加上长途飞行的劳累,身体已经彻底垮了。
2025年10月10号晚上,孙女士没能挺过去,永远停在了34岁。
![]()
34岁正是人生的大好时光,认识孙女士的人都觉得她身材好,长得也十分漂亮,每次飞行前都会整理的仪容仪表,特别讲究。
平常休息不穿制服了,也打扮得非常漂亮,在去世前她还和同事约好等落地之后,要去吃街角的牛肉面,可谁也没想到,这句随口的邀约,成了她留在世上的最后遗憾。
![]()
告别式上的 “催命短信”
4天后的10月14号,台中东海殡仪馆里哀乐低回,孙女士的父母抱着她的遗照哭得站不稳。
就在这时,家属手机突然弹出一条消息,是长荣航空内勤发来的,冷冰冰地要求“尽速缴交请假证明”。
![]()
这消息像一盆冰水,浇得所有人都透心凉。
孙女士的哥哥当场情绪失控,表示自己妹妹都没了,公司还在催假条?有没有一点人性!
这一幕被传到网上后,瞬间引爆了舆论。
有网友怒评:“这哪里是催假条,分明是往家属心上捅刀子”,还有人说 “企业把流程当圣旨,把人命当草芥”。
![]()
直到10月15号晚上,长荣航空才发了道歉声明,说这是“同仁对业务不够熟悉所致”,还说成立了专项小组调查。
可这迟来的道歉,怎么也换不回孙女士的命。
![]()
更让人愤怒的是,长荣的律师团后来在维权时居然说“急性心肌炎属个人体质,与执勤无因果关系”,这话真的太刺耳了。
这事儿一爆出来,不少长荣空乘都站出来说心里话。
![]()
有人说他们经常连轴飞12、13小时,排班表排得密密麻麻,想调个班比登天还难;
还有人透露,长荣2025年的绩效评核里,考勤占35分,事病假1天扣1分,节假日缺勤扣分更重,请假直接影响年度绩效和奖金,谁都不敢轻易请。
![]()
孙女士之前就因为连续飞行累得眩晕,领导说“飞完给你调休”,结果拖了半个月也没兑现。
其实这不是长荣第一次因为劳动问题引发争议,2019年就因为薪资和福利争议发生过罢工事件,可见高压管理早就是老问题了。
![]()
孙女士的妈妈现在每天把女儿的工牌装在口袋里,跑法院维权,提出了2000万台币的民事索赔。
网友们看了这事儿也都炸了。
![]()
别让 “撑完这班”,变成生命的绝唱
有人说:“34 岁啊,本该好好生活的年纪,就因为公司制度冷漠没了命,太让人心疼了。”
还有人结合自己的经历感慨:“这不就是我们打工人的日常吗?不敢请假不敢生病,生怕丢工作,可身体垮了什么都没了。”
![]()
也有理性的网友说:“航空公司要保障乘客安全,更得保障员工安全啊,空服员带病工作反而更危险。”
更让人唏嘘的是,这悲剧本可以避免。
![]()
要是领导当初准了假,要是乘务长及时联系了医疗支援,要是落地后有医疗接应,孙女士说不定现在还好好的。
现在长荣航空虽然说在调查,但具体进展和责任归属一直没公布。
![]()
可无论最后怎么处理,孙女士都回不来了。
这起悲剧也给所有高压行业敲了警钟:制度再重要,也不能凌驾于人的生命之上;绩效再关键,也换不回逝去的生命。
![]()
结语:
对我们普通人来说,也该想想:到底要拿什么来换所谓的稳定和业绩?
孙女士的故事告诉我们,身体永远是第一位的,别等到亮红灯才后悔。
![]()
要是身边有在高压行业工作的朋友,多劝劝他们别硬扛,毕竟没什么比健康活着更重要。
希望孙女士的悲剧能真正推动改变,让更多打工人不用再硬撑,让不敢生病不敢请假的日子早点过去。
也愿天堂没有催命的排班表,没有冰冷的催假短信,孙女士能好好休息,吃到那碗没能如愿的牛肉面。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