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谷BMSL项目效果图
近日,泰国幕墙公司KAMA成功中标曼谷BMSL项目,斩获这个幕墙面积6.2万㎡的中央商务区地标。这一成绩背后,离不开江河幕墙的“神助攻”。
依托“平台化、系统化、品牌化”的“三化”战略,江河幕墙为KAMA提供了专业的幕墙系统设计与核心材料供应支持,以“远程赋能”的方式助力本土伙伴精准锁定这一高端地标。
近一年来,从布里斯班到特拉维夫,从乌兰巴托到曼谷,一系列以同样方式成功合作的案例,标志着江河幕墙出海逻辑已发生深刻转变——在传统区域市场深耕工程(EPC)模式的同时,在发达国家和部分新兴市场积极推行平台模式,形成“双轮驱动”的发展战略。
在平台模式下,江河幕墙聚焦其在设计、技术、供应链、智能制造等方面的核心优势,扮演资源整合者的角色,深度赋能前端合作伙伴,而项目“最后一公里”的落地交付交由熟悉本地市场的合作伙伴完成,达到优势互补、合作共赢。
以“融入”替代“竞争”,以“赋能”替代“包揽”,江河幕墙的平台模式不是以强势姿态介入当地市场、挤压本土企业发展空间,而是通过赋能提升合作伙伴的竞争力,构建起一个开放、共生的商业生态。这不仅是商业模式的创新,更是对全球化合作理念的重新诠释——与伙伴共同成长,打造健康、可持续的国际合作新范式。
那么,江河幕墙究竟是如何成为KAMA的“神队友”、为其拿下关键一标的?
答案,藏在江河20余年全球工程积淀之中——千余个地标项目数据库、领先的技术研发实力、成熟的系统产品与完善的供应链体系,构成了其赋能出海的核心底气。
▲曼谷BMSL项目效果细节图
平台化赋能
全球资源整合,化解本地痛点
在与KAMA的合作中,江河幕墙作为“资源整合平台”。KAMA通过平台共享江河的全球供应链与地标项目数据库,由江河负责复杂设计与核心材料供应,KAMA则专注本土安装。这一模式精准破解了KAMA在高端项目技术与本土建材供应方面的瓶颈,为其竞标成功奠定坚实基础。
技术赋能
攻克复杂难题,拓宽能力边界
BMSL项目的技术难度远超普通商业建筑:外立面包含多处连续大坡度造型,紧邻湄南河抗风压要求严苛,还需解决无钢架支撑的玻璃肋结构承重问题。这些正是KAMA难以突破的技术瓶颈。
江河幕墙结合迪拜无限塔、新加坡金沙娱乐城等热带地区项目经验,针对性优化转角节点和坡面密封结构,通过台风环境模拟匹配抗风压参数,攻克玻璃肋柔性连接难题。这些量身定制的技术方案,不仅助KAMA突破能力边界,更成为其投标的核心竞争力。
系统化赋能
标准化系统,效率加速器
江河构建了覆盖全场景的系统化、标准化产品矩阵,涵盖单元体幕墙、框架幕墙、单元窗等多种类,并取得国标、美标、欧标、澳标等多重认证,兼具高度的定制化适配能力。KAMA可直接引入江河的成熟系统,仅需按泰国TISI规范进行本地适配,大幅缩短投标与设计周期。
品牌赋能
信任背书,竞争力加分项
依托“全球幕墙第一品牌”的影响力与千余项地标业绩,江河为KAMA注入“技术可靠、品质可控”的品牌信任,有效弥补其高端商业综合体经验上的不足,解决其“有项目缺技术、想投标缺背书”的痛点,带来实实在在的“竞争力溢价”,成为投标的“加分项”。
▲曼谷BMSL项目效果图
双轨模式并行
工程与平台协同,释放生态价值
与KAMA的合作再次印证了江河幕墙海外战略的灵活性:以全链条工程能力为根基,借“三化”战略拓展赋能服务新赛道。这种“工程打底、平台拓局”的双轨模式,在海外市场展现出独特竞争力——在亚太、中东等传统市场工程业务稳步增长,平台业务则快速切入泰国、越南等新兴市场以及欧美澳日韩等发达国家,成效显著。
江河幕墙的“三化”战略,不仅推动中国幕墙行业从“规模扩张”迈向“价值创造”,也为中国制造业的全球化发展提供了“技术输出+生态赋能”的新路径。
未来,伴随沙特吉达塔、迪拜沙迦国际机场等项目的推进,江河幕墙将持续完善“工程案例反哺平台业务,平台网络支撑工程拓展”的良性循环,让“赋能式出海”的模式,在更多国家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江河集团)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