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股“功能饮料第一股”,再向港交所冲刺。
10月9日,东鹏饮料(605499.SH)再度向港交所递表,这是继2025年4月首次递表失效后的二次冲刺,距离上一次招股书失效仅过去6天,直指“A+H”两地上市决心。
银莕财经注意到,从昔日红牛代工厂到市值超1500亿元的行业龙头,东鹏饮料的资本之路堪称造富路,不仅将实控人林木勤父子推上全球富豪榜,也让诸多股东赚得盆满钵满。
不过,公司“左手融资、右手理财又分红”的操作颇具争议,叠加长期依赖单一产品的经营隐忧,其港股上市能否再复制造富神话,仍有待时间检验。
IPO造富,实控人登上胡润富豪榜
东鹏饮料前身为1987年深圳市豆奶饮料厂,1994年正式创立,2003年改制为民营企业,并于2021年成功上市。其主营业务是饮料的研发、生产及销售,主要产品包括能量饮料、电解质饮料、咖啡(类)饮料、茶(类)饮料、预调制酒饮料、果蔬汁类饮料。
东鹏饮料在成立后的31年里,经历了多次股权更迭,但从2003年完成国企改制、林木勤团队接手,公司就改姓“林”;到2021年登陆上交所,再到如今冲击港股,实控人林木勤与儿子林煜鹏身家随着股价水涨船高,上市的“造富效应”肉眼可见。
A股上市后,公司股价从发行价46.27元/股起步,快速上涨,之后震荡运行。今年以来,东鹏饮料走出一波行情,还在6月12日盘中刷出历史新高338.92元/股;之后,股价虽有回调,但截至10月16日收盘,仍报297.90元/股,市值高达1549亿元,年内涨幅较上市初飙涨逾6倍。目前,林木勤父子持股身家已超过860亿元人民币。
根据《2025胡润全球富豪榜》,林木勤与儿子林煜鹏还以685亿元身家位列全球第293位,较上年激增380亿元。
除了实控人外,东鹏饮料上市获利最丰的还有一众股东,其中一部分已经陆续兑现。典型的如,公司第二大股东天津君正创业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其通过多次减持,持股比例已从IPO后的8.9998%减至2024年10月25日的3.5846%,共计套现41.51亿元。此后,公司减持不再公告,到今年Q2末,其持股进一步降至1%。即便按照该区间东鹏饮料最低价208.20元/股计算,其再套现额度也超过了28亿元。
银莕财经梳理招股书发现,公司上市前,君正投资仅花费3.56亿元获得了3500万股,持股比例为10%。也就是说,君正投资通过该笔投资赚得盆满钵满,在套现69亿元后,若其剩下的1%股权未卖出,目前持股市值还有15.49亿元。
无独有偶,今年上半年,由实控人之子林煜鹏实际控股的烟台市鲲鹏投资发展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也进行过一波减持,持股比例从6.4396%减至5.0613%,套现19.08亿元。
当然了,东鹏饮料股价上涨有业绩增长的支撑。2022-2024年,公司营收分别为85亿元、112.57亿元、158.3亿元,同比增长21.89%、32.42%、40.63%;归母净利润为14.41亿元、20.40亿元、33.27亿元,同比增长20.75%、4160%、63.09%。2025年上半年营收、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07.37亿元、23.75亿元,分别保持36.37%、37.22%的高增速。
除了股价上涨带来的造富效应,业绩增长也“带富”了公司高管,后者薪酬增长明显。比如,2020年,身为董事、执行总裁的林木港薪酬为271.68万元,身为副总裁的蒋薇薇薪酬为192.74万元。到了2024年,职位未变动的林木港薪酬增长82.62%至496.14万元,从副总裁到同时担任副总裁、董事二职的蒋薇薇薪酬更是暴涨274.28%至721.39万元。另外,2024年报中一共披露了包括独立董事在内的21位在职人员薪酬,其中有9人薪酬超百万元,且这9人的平均薪酬接近500万元。
左手融资,右手分红又理财
业绩增长,东鹏饮料的现金储备也很丰富,不过,在拥有充足资金的情况下,东鹏饮料仍高额融资,一边还大手笔理财与分红。这种“左手融资、右手理财分红”的操作引发市场广泛关注。
从财务数据看,东鹏饮料并不“缺钱”。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货币资金达52.62亿元,交易性金融资产(主要为银行理财)39.13亿元,债权投资22.60亿元,加上其他流动资产中的4.32亿元大额存单及6.91亿元非流动金融资产,公司根本不差钱。2025年4月,公司还通过股东大会决议,计划使用不超过110亿元闲置资金购买低风险理财产品,资金可循环滚动使用。
与大额理财同步的是,公司频频分红。东鹏饮料从2021年上市以来,已累计现金分红7次,总金额达66亿元,实控人父子获得超30亿元。
需要注意的是,不差钱的东鹏饮料,其负债与融资额也不低。2021年-2024年,公司资产负债率有走高趋势,为45.60%、57.33%、57.01%、66.08%。2025年上半年,东鹏饮料短期借款达61.28亿元。此次赴港上市,又拟募资约14.93亿元,用于产能布局、品牌建设、海外扩张等。
![]()
(东鹏饮料短期借款情况)
对比港股同行农夫山泉,2025年上半年,其总负债为127.43亿元,资产负债率为51.3%,较去年同期下降3.2%。
值得一提的是,几年过去,东鹏饮料A股IPO的募投项目延期,至今仍未全部完成。比如,预计2025年6月完成的总部大楼建设项目,已延期至2026年6月。
![]()
![]()
(来源:东鹏饮料募投延期公告)
回顾东鹏饮料的上市历程,此次赴港IPO并非其首次尝试国际化融资。2022年6月,公司曾计划赴瑞交所发行GDR(全球存托凭证),以打开欧洲市场。但因海外监管收紧,该计划于2024年2月终止。此次转向港股,除补充资金外,更重要的是借助香港国际资本市场提升品牌国际化认知,为东南亚扩张铺路——目前公司已在印尼、越南设立子公司,海南、昆明基地定位为东南亚出口枢纽。
截至2024年底,公司已布局13大生产基地(9大已建成投产),覆盖333个地级行政区,终端门店超420万家,国内产能与渠道已较为成熟;但海外业务方面,2024年出口收入占比不足0.3%。
产品单一,超七成收入依赖东鹏特饮
如上所述,东鹏饮料在上市后业绩录得增长,而支撑业绩快速增长的核心,是其拳头产品“东鹏特饮”。但同时,这种对单一产品的依赖,也暗藏着经营风险。
资料显示,公司在2003年改制后立即推出东鹏特饮,其配方与红牛高度相似,核心成分均为牛磺酸、咖啡因,甚至连广告语“累了困了喝东鹏特饮”都是模仿红牛,被嘲“山寨红牛”。戏剧的是,在2009年为塑料瓶包装增加了防尘盖后,东鹏特饮通过5元大包装(500ml),在价格上打赢了红牛3元小包装(250ml),竟一路占领国内功能饮料的半壁江山。
回溯来看,这种增长是营销驱动。2022-2024年及2025年上半年,公司经销及销售费用分别为14.49亿元、19.56亿元、26.81亿元、16.82亿元,销售费用快速增长。
截至2025年6月30日,东鹏饮料77.9%的收入来自能量饮料,虽提出了“1+6多品类战略”(“1”是核心产品东鹏特饮,“6”是电解质饮料、咖啡饮料、无糖茶、预调鸡尾酒、椰汁和大包装饮料六大新品类),但新品毛利率与销售额远低于东鹏饮料,功能饮料赛道竞争加剧。
![]()
(来源:港股招股书)
从业务结构看,2022-2024年,公司能量饮料收入分别为82.11亿元、103.54亿元、133.03亿元,占总营收比例为96.6%、91.9%、84%。2025年上半年,能量饮料收入83.61亿元,占比仍达77.9%。
对比同行,农夫山泉通过“矿泉水+茶饮料+果汁”多品类布局,2025年上半年茶饮料收入100.89亿元,占比从去年同期的38%提升至39.4%,成为公司第一大收入来源;香飘飘2025H1即饮类营收5.91亿元,同比增长8.03%,首次超越冲泡类成为第一大收入来源。
而东鹏饮料重点推广的电解质饮料“补水啦”,定位对标元气森林“外星人”,凭借500ml装3-4元的低价策略(低于“外星人”约20%)快速放量,毛利率显著低于能量饮料(2025上半年能量饮料毛利率49.9%、“补水啦”毛利率31.1%),且依赖现有渠道铺货,缺乏差异化竞争力。其他新品市场份额更是远低于前两者。
银莕财经注意到,研发投入方面,2022-2024年,东鹏饮料研发费用为4375.5万元、5439.1万元、6267.1万元,年均增速不足20%。2025年上半年研发费用为3292.7万元,研发费用占营收比例仅0.3%。
![]()
(来源:招股书)
实际上,从行业环境看,东鹏饮料所处的功能饮料赛道已进入“红海”竞争。2024年中国功能饮料市场规模达1665亿元,东鹏饮料以26.3%的销量市占率位列第一,但按零售额计仍为第二(23%),落后于红牛。此外,达利园乐虎、华彬战马、农夫山泉尖叫、元气森林“外星人”等品牌纷纷加码,价格战与渠道战愈发激烈。为维持市场份额,东鹏饮料不得不持续加大销售投入,但这种“以价换量”的模式能否持续,仍需市场检验。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